土壤里地微生物教学设计课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940632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里地微生物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壤里地微生物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壤里地微生物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壤里地微生物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壤里地微生物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里地微生物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里地微生物教学设计课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土壤里的微生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土壤里的微生物是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2节的容。是上一节课容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土壤里生物的多样性,以与它们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对本单元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具有全面的认识。同时为下一章引导学生对生物进展分类奠定根底。因此本节课的意义十分重要,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标对本节的要“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节从单细胞细菌到多细胞的真菌、从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到大型真菌,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土壤中的微生物,学生平时不易见到,细菌需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更好地观察到形态,细菌的结构更难观察,而初中又不要求使

2、用高倍显微镜,教材呈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所以只能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比拟认识细菌的根本特征。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科学课和上一学期生物课的学习,对生物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生物根底知识和学习经验,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材料、比照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但在学习上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但他们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喜欢动手实践。有关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在上学期在生态系统的组成学习过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中对微生物的类型和作用从总体上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生活过程中家长或者教师从卫生角度常常提到细菌这个概念,学生对这一概念还是比拟熟悉

3、,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在生活中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只有用高倍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与人类的关系和对生物圈的作用又是隐性和潜在的,很少有机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容易被学生无视和轻视,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和学习兴趣。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类型、形态特征,生殖、营养方式、分布以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比拟陌生,这些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教材中只用文字表述,学生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一是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在自主学习中从理论上了解细菌、放线菌的有关知识。二是通过播放有关细菌、放线菌形态、结构等视频资料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三是利用小

4、组合作学习并结合观察、比照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四是注重开掘生活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对细菌和放线菌的有关知识具有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细菌的存在学生的举例可能会涉与到下一节的真菌,也会提出有关真菌的相关问题,或者不能说明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与微生物的关系,教师要与时说明或提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2通过学习,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根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拟细胞结构的异同点。3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2、能力目标1观察图片或视频资料,描述细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观察图片比拟细菌细胞与

5、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3模拟探究细菌繁殖的速度,体验用数学手段研究生物学问题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活中的细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细菌、放线菌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细菌、放线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知识教学方法课堂中以“先学后教为主线,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案为载体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辅助以多媒体设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课堂的趣味性。学习方法观察,分析、比拟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课堂小结明确目标:朗读明确学习任务构建新知:达标检测: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案,展示成果,

6、交流释疑。教师巡回指导、与时评价,媒体展示图片与视频,强化巩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唐朝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千万年以来,植物的枯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为什么没有堆积如山呢?思考,根据已有知识回答,产生求知欲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明确目标展示学习目标2.通过学习,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根本结构、并与动、植物细胞比拟细胞结构的异同。3.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朗读,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三、构建新知一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容,了解土壤里主

7、要的微生物种类,展示各类微生物图片阅读教材,说出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观察认识。目的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知识的能力二 认识细菌1、细菌的分布、大小、形态、营养与生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7页1-4小段和98页第二段容,自己填写学案中的表格。在学生交流的根底上,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视频与图片,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认识细菌。(1) 播放细菌的分布视频资料(2) 展示放大不同倍数的针尖上细菌的图片(3) 播放细菌的繁殖过程,引导学生计算手上细菌的数目(4) 播放细菌的营养视频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并相互交流观看视频与图片,计算细菌的繁殖,进一步认识细菌的特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知识进展认识和学习,培养自主学

8、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整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关注生活中的细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细菌的结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教材与学案上的图片,分析比拟完成表格与思考题,并记下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展示细菌的结构图片,总结细菌的特征组相互讨论、观察、分析、比拟完成表格与思考题,展示本组学习成果组间相互交流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观察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说出各局部的结构名称,与教师共同总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三、认识放线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容,并完成学案中的填空。 展示放线菌的结构示意图,请学生说出放线菌各局部的结构名称观察放线菌

9、的结构示意图说出放线菌各局部的结构名称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四、达标检测: 组织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题,巡视了解学生答题情况,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题目,学生同桌相互批阅指正当堂测试学习效果,查漏补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利用多媒体对本节课的教学容进展系统总结说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重点容再次强化巩固。板书设计一、土壤里微生物的种类二、认识细菌1、分布、大小、2、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3、营养繁殖 异养、分裂繁殖4、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三、认识放线菌1、分布2、形态教学反思本节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运用导学案辅助教

10、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自己或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相互交流。在此根底上,教师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播放视频,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对重点知识进展检测,同时通过计算与举例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阅读观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表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教学容的“三贴近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反响良好,而且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可以看出本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特别是生活中能否感受到细菌的存在这一问题的讨论,对学生进展情感渗透,使学生对细菌有一个辩

11、证的认识,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对学生放手不够,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全面、积极,特别是学困生发言不够主动,发言主题不够鲜明。缺乏激情,鼓励性语言运用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围绕构建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的设计上下功夫,使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附:导学案学 习 过 程自主学习一、认识细菌1、细菌的分布、大小、形态、营养与生殖分布围大小形态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细菌合作学习:2、细菌的结构荚膜1在表格中填写“有或 “无生物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植物细胞

12、动物细胞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共有结构不同之处植物细胞与细菌有 ,动物细胞没有动、植物细胞有成形细胞核,细菌只有 植物细胞有 、液泡、而动物细胞和细菌没有。2、生活中你感受到细菌的存在吗?为什么?三、达标检测:1、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2、细菌的形态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观察到 A、光学显微镜下 B、电子显微镜下 C、肉眼下 D、借助放大镜3、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4、关于细菌的表示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用低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的细菌B. 细菌细胞里也含有染色体C. 每

13、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D.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所以也有完整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不成形的细胞核5、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区别于植物细胞的特点主要是: 有细胞壁没有叶绿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鞭毛A、B、C、D、6.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7、右图是一个典型的细菌结构模式图(1) 填图: 1是 ,2是 ,3是 4是 ,5是 6是 。 2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 _。(3) 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_。土壤里的微生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土壤里的微生物是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2节的容。是上一节课容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土壤里生物的多样性,以与它们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对本单元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具有全面的认识。同时为下一章引导学生对生物进展分类奠定根底。因此本节课的意义十分重要,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标对本节的要“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以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节从单细胞细菌到多细胞的真菌、从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到大型真菌,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土壤中的微生物,学生平时不易见到,细菌需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更好地观察到形态,细菌的结构更难观察,而初中又不要求使用高倍显微镜,教材呈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图片,所以只能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比拟认识细菌的根本特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说出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