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39785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 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学 科:语 文 年 级:七年级 单元课程:成长,学习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这些文章,我们能从成长故事中倾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容易触发联想,从中受到教育,得到教育。案例内容(一)、设计指导思想: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本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的记叙,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展现: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因此我想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给学生一个相对宽

2、裕自由空间,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教材分析:作者通过极富情致的写景艺术给学生展现了百草园自由欢乐的生活;然后用两相比照的结构对比出三味书屋的生活不及百草园多彩有趣,不及百草原的自由快乐。这样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感情鲜明,特出的表现出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三)、学情分析:本班,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开放性的问题逐步有了自己的见解。 3、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4、课堂上有勇于带头的学生,课堂教学展开还行。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

3、意识不强。 2、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四)、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4、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五)、教法学法:启智法、阅读法、讨论法、语言积累(六)、媒体选择:多媒体(七)、教学程序: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

4、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三、预习。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五、细读课文 讨论问题问: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七、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

5、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八、作业 阿长与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

6、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 点,做到纳举目张。 课时安排: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二、学

7、习新课。 ()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二)齐读第1828自然段。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结果。 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

8、感情地朗读出来。 请你说说: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小结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三、作业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

9、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二十年后,假如你和爸爸、妈妈、妻子、儿子(或女儿)同乘一条船过河,突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只有你会游泳,而你只有能力救一个人, 你救谁?师:请考虑好,救谁呢?为什么?设想:(生:离我最近的。生:救妈妈,妈妈最亲。生:女儿,她以后的路还长。)师:你感到选择的困难了吗?难以选择,是因为复杂的亲情!好,既然家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自己的家,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10、莫怀戚笔下的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2、整体感知A、听录音,要求l 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l 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B、积累字词C、回答问题。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3、 细读课文,分析理解,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关于“我”:你认为“我”是怎

11、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关于我的母亲: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关于儿子和妻子: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

12、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4、研讨合作(1)大讨论A、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作什么选择?

13、B、文中最后,分歧是怎么解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说一说,想一想“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明: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 5、质疑品味:A、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B、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6、教师总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以小见大

14、)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7、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8、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教材分析: 本文编在初中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桃花源记是一篇脸炙人口的佳作,大家所熟悉的成语一一世外桃源,无人问津,皆出自于此。文章故事性很强,虚构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给自足、人人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一种憧憬,但它却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