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39712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大健康产业是覆盖人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的全部产品和服务,贯穿一二三产业,范围广、链条长、关联性大、融合性强。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是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市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工作部署,加快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根据健康2030规划纲要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发展基础近年来,区把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大健康产业

2、起步稳、成长快,特色不断凸显,集聚格局初步形成,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区十四五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健康资源禀赋优越。全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呈现傍泉、靠林、沿江、依山、临湖、环岛6种形态。温泉总量达85.69亿立方米,占全市总资源三分之一,拥有市级旅游度假区等级的温泉旅游度假区。森林覆盖率47.6%,建成1个国家级和2个市级森林公园,坐拥约69公里长江岸线、48条河流、11座山脉、93个湖泊和全市中心城区最多的岛屿资源。作为首批优秀旅游城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9处,其中7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列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集群建

3、设工程,国际生物城已引进80多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1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48亿元。康养旅游特色突显,温泉康养游、森林康养游、避暑康养游等蓬勃发展,入选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养老产业长足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30个,康复辅具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体育产业规模取得新突破,知名企业体育项目落户,体育产业实现年产值超12亿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平台愈加夯实,国际生物城高峰湖创新生态圈初具规模,构建了以国际免疫研究院为核心,涵盖中试生产、动物实验、一致性评价、检验检测等要素的院5平台3中心创新体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全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创新药物中,国际生物城占据12个,占比超50%,

4、九价疫苗、胰岛素等产品填补全市乃至国内高端生物药产品的空白。人才梯队建设加快推进,已聚集国家杰青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医疗服务逐步完善。全区目前拥有卫生机构756个,编制床位7078张,基本形成了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以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分级诊疗稳步推进,基本建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医共体三通建设成效初显,区内就诊率达73%,区域医疗服务更加均等化、便利化、规范化。医养结合深入推进,全区医养结合医疗机构达到17家。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家支持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全

5、市出台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为全区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生物医药、养老服务、体育健身、社会办医等领域的支持政策,成立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部门协同得到强化,工作合力有效凝聚。(二)面临形势机遇。从全球看,大健康产业呈现高科技化、精准化、智能化、融合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3D打印等重大技术加速应用;从国内看,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和向往更加强烈,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健康消费能力和意识越来越强;从看,全市正着力

6、打造康养和生物医药两部引擎,加快建设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从全区看,聚力打造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将大健康产业列为全区重点产业之首培育发展,正呈现出发展潜力大、增长势头好的良好态势。挑战。从外部看,当今影响广泛深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冲击,不稳定不确定明显增多,大健康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发达省市和周边区域纷纷瞄准生物医药、康养旅游等领域,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区域间项目、产品同质化竞争的问题普遍存在。从内部看,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发展要素支撑不够,医疗服务机构级别不高,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设施及信息化水平还

7、不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健康+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尤其是康养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产品附加值低,规模效应不明显。二、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按照药、医、游、养、健、管一体化发展路径,促进生物、生命、生态有机统一,培育壮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大健康产业质量发展新IW1.地。(二)基本原则改革引领、创新发展。深化大健康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8、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托国际生物城,加快创新资源集聚、研发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用好大数据、智能化现代技术,积极探索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增强创新内驱力。全域统筹、集聚发展。立足全区大健康产业特色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发展。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推动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集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产业集群双提升,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健康产业集群。跨界联动、融合发展。推动生物、生命、生态有机统一,加快大健康一二三产跨界发展。加快完善健康+产业体系,促进健康与医疗、文旅、养老、体育、食品等深度融合,大力开发高附加值健康产品,拓展健康服务应用场景,延伸

9、产业链,扩大生态圈,更好满足多元化健康消费需求。开放合作、协同发展。服务国家和战略,强化区域联动合作,在大健康领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打造产业服务平台,打造良性互动生态圈。突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注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吸引资源要素集聚,提升全区大健康产业品牌影响力。(三)发展定位统筹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以高端化、集聚化为引领,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做大做强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做精做细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服务,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全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全国免疫力经济发展先行区。一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新高地。聚

10、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方向,加快建设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聚焦大健康,发挥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作用,建设国内领先的生物药全产业链。不断完善以国际免疫研究院为核心,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的全要素创新链,建设国际知名的生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地。一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依托立体气候生态资源、丰富温泉资源和优质医疗资源,争创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医旅、康旅、文旅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古镇温泉老院子美丽乡村四张康养旅游品牌。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围绕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核心,加快体育强区建设,全面发展健身休闲、赛事活动、健身用品等业态,高水平筹办国际国内赛事,

11、不断提升国际文化体育中心影响力,建设全国户外首选运动目的地和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医疗高地。加快全区优质医疗服务扩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及布局,推动医疗服务技术创新,培育一批高水平服务能力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医疗服务品牌,努力抢占医疗服务制高点。养老服务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地。围绕区位条件、生态环境、文旅禀赋和医疗资源四大优势,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统筹城乡、供给优化、主体多元、服务优质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打造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康复辅具产业链,积极培育智慧养老新业态

12、。互联网十大健康智慧管理标杆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新技术和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不断发展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逐步推广全生命周期分级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积极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智慧医疗等快速发展。(四)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优质健康资源覆盖面有效扩大,免疫力经济持续发展,产业创新技术和转化能力大幅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走在全市前列,探索形成免疫力经济发展的路径取得初步成效。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大健康产业实现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和发展质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达到900亿元,大健康产业增

13、加值超过23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7%以上。创新生态逐步成形。大健康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达到5个和20个。建成国家级创新药物孵化中心和较为完善的研发服务平台体系,在研创新药物超过40个。领军人才稳步充实,引进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不少于10个。重点领域成效明显。国际生物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益不断显现。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医旅、康旅、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成功创建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展望到2035年,全区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全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全国免疫

14、力经济发展先行区影响力更加凸显,全面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三、空间布局以一城为核心,以两带为联结,以“四区为支撑,形成一城两带四区层次分明的、点线面结合的产业空间格局。一城:国际生物城。聚焦国际,瞄准全球生物医药前沿,增强国际竞争力;聚焦生物,拓展生物医学、医药、医疗等领域,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聚焦城,建城市、聚人才、促创新、兴产业,促进产城景文融合发展。将国际生物城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两带:医康文旅融合发展带。满足大众旅游特色化、多层次需求。生态康养度

15、假养生带。以消夏避暑休闲为基础,着力推进康养农旅小镇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度假休闲康养旅游产业。四区:环理工大学创新生态区。依托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等创新资源,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搭建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孵化平台,打造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引领区。健身康体展示区。突出生态+滨水,加快打造形象展示区、大众休闲游憩服务区。着力提升国际文化体育中心影响力加快集聚运动赛事、文化场馆、文化展演等国际交往功能。高职城大健康产业人才集聚区。依托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培育康养旅游、养老服务等大健康相关领域高端人才,创新校企联动产教融合模式,为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南部新城医疗服

16、务集聚区。加快完成区二院整体迁建,集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加快医学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临床医学实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医疗高地。四、全力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增强药实力突出创新驱动、产城融合,高质量推进国际生物城建设,培育壮大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配套体系完整、规模效益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长江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构筑国际生物城新格局。加快拓展国际生物城空间范围,分步分类推进国际生物城规划建设,着力构建产业布局和产城景文融合新格局。加快谋划创新引领示范区,着力打造生物科技创新核;沿纵向主轴布局生物医药创新孵化、科技研发、中试生产、总部办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