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39466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监管周卫江(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610042)摘要: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影子银行快速发展,资产规模已接近传统银行体系。影子银行的风险被认为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近年纷纷岀台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 试图改变过去监管缺失的状态。和国外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不同,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作 为融资渠道。要借鉴国外影子发展和监管的经验,正确看待影子银行的作用,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 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关键词:影子银行;金融监管;金融危机;资产证券化一、弓I 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影子银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0年7

2、月,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对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影子银行提出新的监管要求。在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上,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成为会议议题之一,要求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提出加强影子银行监督管理的可行性建议。中国银监会近年来也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防止影子银行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在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极其庞大 的规模。影子银行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在本世纪初,随后针对影子银行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 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在认真反思影子银行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之外,依然存在着接受

3、较少监管依然提供融资服 务的机构,也存在一些类似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这些都具备了影子银行的特征,其潜在风险和在局部地区形成的借贷风波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对于影子银行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子银行的发展历史、典型特征和近期的监管动向进行全面 的概括总结,并结合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动态,提出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二、国外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特征分析(一)影子银行的发展历史2007年,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保罗麦考利(Paul McCully )在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 )。也2010年5月6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向金融 危机

4、调查委员会就金融危机起因作证时指出,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银行监管范围之外提供基础银行类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网络。”巧2010年4月7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达拉斯地方议会演讲时谈到 影子银行”时讲:这些中介机构之所以被称为影子银行是因为它们 提供的服务形成了对商业银行的竞争或是替代,更重要的是,银行的负债是存款, 而影子银行的的负债不是存款。而且影子银行的杠杆率更高,风险透明度也不如商业银行。”匚影子银行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创新和监管变革导致传统银行模式日渐式微,80年代的储蓄银行危机暴露出当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s )等

5、非银行机构的竞争,即使有限制存款利率的上限的 Q条例保护也无济于事, 许多储蓄贷款机构遭受挤兑,损失惨重并导致数以百计机构的破产。这次危机催生了两项新的法律,即: 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 复兴和实施法案和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这两项法案的目的在于改进金融监管体系,但实际效果却成为 成为金融机构试图在监管框架外发展的动力。1999年11月4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和2000年底通过的大宗商作者简介: 周卫江(1973-),男,重庆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品期货现代化法为影子银行的大规模崛起铺平了道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以强调“效率和竞争”为立法

6、观念,全面整合了美国的金融法律体系,结束了自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制定以来长达66年的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生效后,商业银行开始大举进入投行业务,通过提供优惠贷款条件,争取客户的承销和并购业务,同时扩大了抵押支持证券(MBS)和担保债务凭证(CDO )等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业务;一些 大型人寿保险公司竞相收购投资银行;美国国际集团(AIG )和联合保险公司则大规模参与信用衍生品交易。大宗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明确规定,场外交易(OTC )产品不在监管当局的管辖范围之内, 但是以信用违约互换 (CDS)为代表的信用衍生产品和证券化都属于场 外交易产品,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规模越来越

7、大,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截止2005年底,全球范围内的CDS名义价值总计13.9万亿美元,而到了 2008年9月底,预估的名义总额为 58 万亿美元。经过不断发展,影子银行的规模与传统银行体系几乎相似,以美国为例,在其巅 峰时期资产约为10.5万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商业银行总资产4。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人员 Pozsar、Adrian、Ashcraft、Boesky在2010年7月影子银 行专题报告中将影子银行分为三类:一是政府赞助的影子银行,以房利美和房地美为典型代表;二是内部影子银行,主要包括:金融控股公司,SIV (结构投资载体)等;三是外部影子银行,是指银行系统之外具有影子银行特点的

8、机构,主要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5。(二)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传统银行系统包括三个参与者:存款人、借款人和银行,影子银行系统也有三个参与者:存款人、借款人和专业化的非银行金融中介(即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系统相比,在影子银行系统中,存款人的资金不存入银行,而是投入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其他类似基金;借款人同样得到贷款,但其来源不仅仅来自于存款机构,还来自于综合经营的金融公司等机构。 影子银行系统同样也起到信用中介作用,但和传统银行系统相比, 其信用转换的过程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步骤(见图1):1. 贷款起源。金融机构通过商业票据、中期票据和债券进行融资

9、。2. 贷款仓库。由多渠道或单一渠道中转机构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进行融资。这些中转机构是金融公司发起的具有独立所有权的公司,职能主要是购买资产,然后以所购资产为基础发行商业票据, 发起公司试图通过中转公司将风险移至表外,中转公司资本金很少且其资产在发起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外, 破产后对其发起公司影响较小。 多渠道中转机构向 多家公司购买资产,单一渠道中转机构则向一家公司购买资产。3.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就是将能够产生现金流的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债券的过程,通常由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V),或者由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

10、ssets Pool),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 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其典型产物就是 ABS (资产支持证券)和更加复杂的CDO (担保债务凭证)。4. 批发性融资。最后,证券化产品在批发性融资市场上取得资金, 资金的提供者包括货币市场共同资金,另外还有众多直接货币市场投资者,包括:短期资金批发市场(Repo)、商业票据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工具、固定收益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商业银行贷款起源贷款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贷款仓库中转机构特别目的载体(SPVs )等结构投资载体(SIVs)证券化由经纪交易

11、人设计的特别目的载体(SPVs)等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MMFs )分销/批发融资-商业银行等图1 :影子银行信用转换过程(三)对影子银行的评价1. 影子银行是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影子银行是商业银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运而生的结果:一是迎合了商业银行规避监管资本约束的需求。1988年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该协议对提高银行稳定性和创造银行间公平竞争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加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尤其面对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 银行的的利润回报面临较大的压力。商业银行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将贷款证券化并移至表外, 其监管资本要求也相应大幅下降。二是适应商业银行追求资产安

12、全的需求。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贷款通过打包、评级进入资产池,成为可以交易的产品,使原来集中在商业银行的贷 款风险分散到保险公司、基金等众多机构投资者;通过设计CDS等信用衍生产品,在不需要将贷款转移出财务报表的情况下,把长期困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转移出去。三是符合商业银行加速资产流动的需求。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使期限长的贷款变为流动性更强的债 券,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定价和自由交易,通过交易获取资金,迅速扩大资产负债表,资产流 动性明显提高。2. 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互为补充。传统银行业以融资中介为主要功能,主要依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创造货币作为运行基础。影子银行则是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它是应市

13、场多样化的需求而产生的,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不是储蓄存款,而是通过商业票据、中期票据和债券进行融资;其盈利模式不是为了赚取利差,而是通过交易活动赚取中间业务收入;影子银行充分体现了金融业的创新精神,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层出不穷,甚至可以为金融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某种程度上讲,影子银行实现了银行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传统银行不会消失,依然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主体,影子银行的存在则可以极大提高金融业包括传统银行业的运行效率。3. 客观看待影子银行的风险。 当所有市场参与者持理性预期的时候,影子银行可以改进经济福利,它有利于更好地分散风险,提高杠杆率,从而促进生产性投资,只要所有的投资 者都了解

14、风险,系统就是稳定的。但是影子银行具有期限错配、高杠杆率的特征,容易受到 意外冲击的影响,当外来投资者的资金量非常大时,影子银行系统的规模就会非常庞大,证券化又起到了提高杠杆率和集中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促使承担风险总量的上升。 加之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紧密联系,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和资产泡沫的风险积聚,极易演化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上多次爆发的金融危机证明,金 融体系内生的不稳定性决定金融危机难以根本消除,影子银行的风险只是金融体系风险的一部分,不能将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全部归咎于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不应该从根本上抹杀,而是应该采取监管措

15、施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范影子银行风险。三、国外影子银行监管的发展与最新动向(一)金融危机爆发前国外对影子银行监管的状况1. 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较少。影子银行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规避监管,和影子银行的发展相比,监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构成影子银行体系的工具、市场和机构通常都 比较复杂,部分机构和业务接受非银行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大多数则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甚至不在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内。而且影子银行的市场变化非常快,基于影子银行数据分析的跟踪监管也很困难。2. 审慎监管仅限于银行,没有延伸到影子银行体系。美联储没有法定权力对于银行控股公司之外从事银行业务的主要机构实施资本要求,无权监管投资银行、类似AIG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以及众多在抵押贷款、消费信贷、商业信贷等市场与银行开展竞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无权设定覆盖投资银行所有活动的统一资本要求;美国储 蓄监理署(OTS)从储蓄机构监管机构演变为银行控股公司的监管机构,负责对诸如AIG、GE、摩根斯坦利等大型金融机构实施监管,面对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