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高等教育管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37487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高等教育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九章 高等教育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九章 高等教育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九章 高等教育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九章 高等教育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高等教育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高等教育管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理三、名词解释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是由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构成 领导体制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规定着内部管理体制的 成分。高等学校领导机制:是高等学校领导活动的内部要素制度化的组织结构形态,包括高 等学校管理中内部决策领导机构的设置、分工与领导关系的规定。科层制模式:是指学校实际决策权力倾斜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一侧的一种学校决策模 式。管理客体: 即被管理者或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它回答“管什么”的问题。 学术自由:这是针对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学术自治 : 这是针对高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自治即在行政

2、方面享有 充分的办法自主权。学术自治包含在三重含义:一是高等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二 是一定的学术自由;三是办学中的民主管理。课程管理:是对课程制定者、课程编制活动及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指在高校校园区域内,由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 服务等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 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它具体体现在学风、教风、领导作 风等各个方面,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高等教育大众化:(P304)高等教育国际化:(P306)高等教育现代化: (P309)引深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1、高等教育宏观管

3、理体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体制(2)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体制(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体制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1)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1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2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3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二)高等学校内部决策与领导体制1、高等学校内部领导层的构成(1)高等学校的校长。(通常也是学校对外的法人代表,负有对高等学校全面管理的 职责)(2)高等学校的决策权力机构。(从国际范围看,常见的有:1、董事会 2、理事会 或校务委员会 3、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2、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1

4、)科层模式。是指学校实质决策权力倾斜在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一侧的一种学校决策 模式。(2)学术团体模式。实际决策权力倾向于学校学术人员一边。(3)双重组织模式。在许多高等学校强调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分享权威“,力求在 学术人员和非学术人员之间维持一种权力分配上的平衡。3、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领导体制(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演变1、1950-1956年的校长负责制。2、1956-1961年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3、1961-1966年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4、1971-1976年的党委“一元化“领导。5、1978-1985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责任制。6、1

5、985-1989年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的试点。7、1989 年至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2)对我过高等学校领导体制演变的认识上述演变过程始终与以下三个问题想联系:一是受社会经济形式,特别是政治体 制和经济体制发展变化的影响,高等学校不可能超出这种环境之外而生存。二是与如 何处理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关系、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想联系。对这两个关 系的处理,绝对地肯定或者否定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经 验和教训;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辩证的统一。三是与高等学校的性 质、定位和特点密切关联;只有很好的分析和研究了高等学校的性质、定位和特点, 才能使高等学校内部的领

6、导体制符合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才能与社会、经济、科技 等运行机制相协调(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系统特征(1)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从功能上划分,一般可分为决策领导机构、职能管理部门 教学科研单位和有关附属单位。在管理层次上,有的分为校、系两级,有的则分为校、 院、系三级,某些多校区高等学校,则会在校和院系之间多出分校一级的管理层洗。 在管理权力结构上,较多的高校采用直线-职能制的形式。(2)高等学校的系统特征。任何组织系统都具有三个特性:群体性和分工性,规范性 和约束性,以及目标性和定向性。而高等学校这一特殊组织还具有一下特点:1、组织目标上

7、的多样性和模糊性2、组织结构上的学科性和国际性3、成员活动上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4、产出成果上的文化性和效果迟滞性2、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当前依据机构设置合理、权利和责任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队伍精干等原则进 行各项改革。改革的核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2 、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学生民主参与。(高等学校设有许多学 科、专业,工作任务复杂艰巨,任何一位校长、管理人员都不可能样样精通。)3、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竞争激励机制。(在高等学校中正确引入竞争机制,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高等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4、加强规章

8、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在简政放权、把管理的重心放在院(系)一级的同时,要防止各自为政、只顾部门的利益不顾学校大局的分散主义。)2、高等学校管理的要素即特性一、高等学校的管理要素1、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指承接管理责任、具有管理能力和从事管理能 力的人或一定的组织机构,它回答“谁来管”的问题)2、管理客体 (管理客体即被管理者或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它回答“管什么”的 问题)3、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指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或者 说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各种中介的总和,它回答“怎样管”的问题)4、管理目的 (管理目的指管理主体通过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

9、回答“为 什么管”的问题)5、管理环境(高等学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反映在两方面,一是高等学校与整个 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关系,二是高等学校与整个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二、高等学校管理的特性1 、管理组织的松散性。(与高校内部各部门、各职工的独立性相适应,高校内部 需要实行一种相对松散的管理。)2 、管理权威的双重性。(由于高校即是学术机构又有行政职能,因而学术权威与 行政权威往往交织在一起,高等学校管理的权威具有双重性。)3 、管理结构的多样性。(一是指不同高校的结构不同,呈现多样性;二是指同一 高校内不同部门的结构呈现多样性的特点。)4 、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5 、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

10、。(通常认为,高等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其实,在高等学校里,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既是管理主体,又是管理客体,即管理对 象。)三、高等学校管理的目标1、管理的内部目标(反应了高等学校对自身价值的追求)2、管理的外部目标(高等教育活动在其他活动领域所呈现出来的价值属性即高等 教育的外在价值,即由于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而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所呈现出 的价值属性)3、高等学校管理的内容与原则一、高等学校管理内容的传统分类1、人力资源管理。(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校的性质、任务,对学校各级各类人员进行规划与组织,对人 际与人事关系进行指导、

11、协调和控制,以达到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高效率、 高效益之目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关键,需以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为重点, 以分析和研究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的现状与特点为前提。)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实现教育目 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 效地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3、科研管理。(高校的科研管理主要包括科研规划和计划管理、科研机构和队伍管 理、科研资源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管理等方面的内容。)4、财力和物力资源管理。(如何配置好高

12、等学校的各种资源,以保证教育和科研活 动的顺利进行,是高等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 二、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1、高等学校需要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教师队伍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师整 体功能的发挥。)(1)切合实际的职称结构。(指教师队伍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职称比 例。)(2)多样动态的专业结构。(教师的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不同专业教师的学科构 成情况。高校教师的专业结构反映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范围和实力。高校需要建立 门类多样的专业结构一方面因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多学 科的交融与碰撞可以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3)充满活力的年龄结构。

13、(教师的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及各年龄段教 师的分布状况。高校教师年龄结构优化就是要逐步形成年轻化、充满活力的年龄结 构。)(4)不断优化的学历结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是教师队伍的最后学历状况构成 的比例情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 就是要使教师整体在学历层次上有所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5)多元互补的学源结构。(教师队伍的学源结构指高校教师获得最高学历的高校 的构成情况,主要指高校教师中从本校毕业后留校工作的教师与外校毕业生的构成状 况。高校尤其是综合型研究大学,在引进教师的时候,有时特别需要引进本校本学科 力量较薄弱的专

14、门人才,对本校的学科力量进行补充,从而达到学科的全面发展。)(6)凝聚人心的团粒结构。(团粒结构是从学科的角度来考察的。一所大学不是所 有的学科都能聚集到很强的力量,但是作为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大学,则需要若干人心 所向、大势所趋、众望所归的优势学科,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就需要教师队伍有好 的团粒结构。)2、确立三大观念: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前提(1)确立“教师为本”的办学观,鉴定教师的主体地位。(高等学校应以制度为保 障来坚定教师的主体地位,通过健全和完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 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2)确立“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广延国内外名师。(要动员全社

15、会举贤纳才,让 有经验、有学识的人都来当教师或兼职教师,也要竭力创造宽松、民主而优越的环境, 吸引外国的高科技人才和我们的出国留学生,共同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最新的实践 经验,不失时机地传授给我们下一代。)(3)确立“中西交融”的师培观,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面对经济全球化、高等教 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除了在本国进修、加强校本培养外,还需走 出国门,扩展学术视野。鼓励教师自觉进行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高等学校的建设主要就指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区别在于:讲学科建设, 主要是从科学学和学术意义上说的,而专业建设是教学意义上的说法。课程建设是专 业(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结构, 二是单门课程建设。1、抓好学科、专业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合理规划,确立学科建设的定位和目标。(高校学科建设的定位应根据整个学 校发展的定位确定。学科建设的定位决定学科建设的目标。)(2)理顺学科体系,优化学科结构。(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高校的学科体系主要 由基础学科、主干学科及交叉学科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重点建设主干学科;扶持培植基础学科;积极培养新型交叉学科)(3)重视学术梯队建设。(4)突破原有的学科建设范式。(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学科分化不断加速,另一方 面学科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