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37208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研究以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为例【摘要】采用自编的“关于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问卷”,按照分层抽样的原理,根据学校综合实力的优、中、劣选取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的4到6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综合实力分为优、中、劣的三所学校学生厌学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7%、13.4%、17.6%。本研究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发现小学生厌学的诱发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1.网络的负面影响;2. 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学校文化氛围与教师专业素养;4.学生自身的原因等。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2、质量观, 扭转“ 重体轻心”、“重智轻德”的倾向;2. 对厌学的学生要耐心做好思想转变工作;3. 培养兴趣是改变学生厌学的“灵丹妙药”;4.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 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6.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关键词】西夏区 小学生 厌学 对策绪 论小学生厌学,是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厌学具体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低落, 心情浮躁,行为懒散,纪律松弛,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这种不良情绪,像慢性病毒一样, 弥漫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宣武区厌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1.6

3、%,杭州市5所学校的460名在校小学生,表示对学习厌倦的竟占24.7%。 翁庆余.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瞭望周刊.1989-05-19另外,小学生的留级率和流失率也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由于区域性地理、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个地方的小学生厌学有着其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值得关注和研究。鉴于此,笔者选择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发现本地小学生厌学的现状与特点,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一)研究目的当前,小学生厌学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成为教育改革领域一个急需不断完善、加强研究的新课题。本研究将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学生厌学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小学

4、生厌学的具体原因,得出相应对策,形成相关论文,并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引起银川市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能切实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使每个孩子都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发展与成长。(二)研究的意义厌学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严重者将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最终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小学生的厌学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理论意义通过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可以丰富基础教育理论体系。此外,通过对小学生厌学现象和成因的分析,找到影响厌学的相关因素,从改变和控制影响因素来改变当前的厌学现状;同时,从中可以发现现有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

5、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基础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2.实践意义通过对银川市西夏区小学生的厌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将有利于提高西夏区有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三)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依据学校的综合实力状况,选取银川市西夏区的三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涉及四年级学生130人,五年级学生140人,六年级学生125人。其中,男学生210人,女学生185人。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调查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以问卷为主,辅以访谈。通过自编问卷与访谈提纲,对银川市

6、部分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95份,回收问卷372份,回收的有效问卷358份,有效回收率为90.6%(见表0-1),对于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1.5进行了处理与分析。访谈教师60人,其中男教师32人,女教师28人。访谈家长46名,其中男家长24名,女家长22名。使用word2000对访谈进行了认真记录与整理,作为研究的主要依据。表0-1 取样及问卷情况一览表问卷学校发放问卷数量回收问卷数量有效问卷数量有效回收率(%)西夏九小14012912589.3逸夫小学13012411790西夏十三小12511911692.8总 计39537235890.6(四)国内外研究综述厌

7、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对于厌学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不同。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厌学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来研究。哈维曼德尔在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及对策一书中指出有的孩子厌学是身体方面的原因。美国的苏白劳德认为是心理疾病,而解决方法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疾病,解决厌学问题。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学校教育。目前在科技、社会、人文等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不少国家对于学生厌学这一现象越来越重视,如:英国实施了小学教改三T原则以防学生的厌学。国外对于学生厌学的表现也有了明确的阐述

8、,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书面表达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成因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但是还没有具体的预防矫正的办法,需要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预防厌学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教育家二十世纪80年代提出了“厌学”这一词,之后不少学者和有识之士在“厌学”这一领域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学生厌学的调查研究。学生厌学主要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20世纪80年

9、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流行“读书无用论”的论调。学生厌学行为主要表现在辍学,而且,辍学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厌学行为的极端表现。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厌学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流生、混学、考试作弊、经商热潮”等现象。进入21世纪后,学生辍学人数减少,但学生厌学行为主要表现为与教师、家长的时间冲突。而且出现了“新读书无用论”,学生的厌学现象更加突出,表现为“一种远离学校活动的倾向,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中,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时干脆放弃学业;对教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经常和老师、家长发生冲突,并导致关系紧

10、张。”2.关于厌学原因的研究。总结前人对学生厌学原因的探究,把厌学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不良因素。对小学生厌学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不良因素有:“读书无用论”、打工风潮、校外娱乐场所、大众传媒等因素。(2)学校教育的影响。有研究者从学校的角度来研究,认为,应试教育伪装于素质教育之下,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教育活动中没有“以人为本”、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校教育教学、住宿条件差,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学质量低劣等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3)家庭环境的影响。单亲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期望值、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素质等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厌学。(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心

11、理素质差、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人生理想的缺失和兴趣的负向转移等都可影响学生的厌学。3.关于厌学防治策略的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社会应加强社会文明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应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局面。有的研究者根据当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建议加大义务教育法青少年保护法实施力度,加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切实为青少年创造一个不受干扰的安全的学习环境。(2)转变学校教育观念。要从根本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确定学生主体地位、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学校硬件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家庭教育。要加

12、强家庭教育指导,改变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创设民主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学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另外,要使家长认识到与孩子相互沟通的重要性。(4)学校和家长要有机配合,形成合力,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一、小学生厌学现状调查与特点分析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关于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问卷”,按照分层抽样的原理,根据学校综合实力的优、中、劣选取银川市西夏区三所小学的4到6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综合实力分为优、中、劣的三所学校学生厌学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8.7%、13.4%、17.6%。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小学生厌学的诱发因素有四个方面:1.网络的负

13、面影响;2. 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学校文化氛围与教师专业素养;4.学生自身的原因。鉴于此,笔者在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中,抽选其中200名厌学学生进行分类分析,对厌学学生厌学原因进行了汇总。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人数影响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个人因素200人69人34.5%27人13.5%43人21.5%61人30.5%从该表的统计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受社会大环境以及个人因素影响较大,分别为34.5%和30.5%,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同时,分别有21.5%和13.5%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受到了学校诸多因素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加以关注和研究。为

14、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西夏区小学生厌学的特点,通过进入课堂观察以及对问卷数据进行总结,发现其主要表现有:上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情绪消极、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下、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懒散、纪律松弛等(见下表)。厌学表现上课注意力分散学习情绪消极反应迟钝学习率低下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懒散纪律松弛百分比23.7%18.2%12.6%34.1%28.9%24.6%21.5%(1)上课注意力分散。所谓注意力分散,是指学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神去掌握新知识、新方法,而去关注一些与学习无关或关联甚少的事物。根据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3.7%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课注意力分散问题。同时,在访谈过程中,47.6%

15、的教师反映班内相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存在注意力分散问题。通过进入课堂观察发现,引发小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授课方式僵硬;教师衣着不得当;同桌或其他同学的干扰等。时间一长,这些同学的成绩慢慢靠后了,进而出现了厌学行为。案例.逸夫小学五(1)班的L同学就是一个上课注意力分散的典型。在一次进入教师听课时,我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课堂刚开始时,L同学还是非常认真听讲的。可是不到10分钟,他就开始东张西望了,甚至硬拉着同桌说话。而老师一直在讲课,并没有及时的去制止他的行为。课后与L同学交流发现:他认为老师的讲课方式太死板,没吸引力,提不起精神。这样长久下去,L同学也将必然出现厌学行为。(2)学习效率较低。有些人学习效率非常高,事半功倍,因此他们非常乐于学习。然而有些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上课注意力分散,常常是事倍功半,效率十分低下。长久下去,这些同学必定会逐渐感到学习吃力,最终出现厌学行为。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约有34.1%的同学存在学校效率较低问题。在访谈过程中,约有39.4%的教师和36.8%的家长反映学生存在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案例.W同学是西夏九小六(2)班的一名学生。该同学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学习可谓是非常用功。当别人去玩耍时,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继续学习。虽然他比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