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37049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失败中诞生的灵感火花上个世纪60年代,湖南省安江农校早稻品种试验田,青年教师袁隆平被一株“鹤立鸡群” 的水稻吸引了:株型优异,穗大粒多。他蹲下身子仔细地数了数稻粒数,竟然有160多粒, 远远超过普通稻穗。兴奋的袁隆平给这株水稻做了记号,将其所有谷粒留做试验的种子。第二年的结果却让人很失望,这些种子生长的禾苗,长得高矮不一,抽穗的时间也有的 早,有的迟,没有一株超过它们的前代。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蒙德尔遗传学理论,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应该不会分离, 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灵感的火花来了:难道这是一株天然杂交稻?而当时权 威看法是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交优势。从这时开始,袁隆平

2、下定决心不为权威所限,通过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水稻杂交的奥秘和 规律。1966年,他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述了水稻具有雄性不孕性,并预言: 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 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带来大幅度、大面积增产。这就是袁隆平首创的“三系法”杂交水 稻。方向找到了,并不代表研究就一帆风顺。从纸上理论到田里的累累稻穗,杂交水稻研究 走过一条充满荆棘的艰辛之路:他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人为的毁禾、地震的死亡 考验,以及试验技术上的数次重大失败等。袁隆平和助手尹华奇、李必湖轮流到气候温暖的海南、云南等地育种,用1000多个品 种的常规

3、水稻与最初找到的雄性不育株及其后代进行了 3000多个试验,但能保持不育特性 的比例不但没有提高,而且不断下降。袁隆平静下心来阅读国外有关高梁杂交试验的论著:杂交高梁不育系是用西非做母本, 南非高梁做父本的远缘杂交成功的。灵感再一次显现:利用野生稻走远缘杂交之路。在袁隆平这一思想的指导下,1970年,两名助手在海南找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 隆平确认后,将这株珍贵的野生稻命名为“野败”。1971年,袁隆平无私地将“野败”材料提供 给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失败并没有就此离开。1972年,袁隆平和助手将“野败”与栽培稻杂交转育成功的杂交 水稻,试验的结果只表现在禾苗长势

4、上,除了稻草比常规稻多一倍之外,稻谷没有表现出增 产优势。当时,杂交水稻怀疑论者嘲讽地说:“可惜人吃的是饭,不吃草。”袁隆平顶住巨大压力, 认真分析试验后判断:这次失败,恰好证明了杂交水稻具有优势,关键是将这种优势向稻谷 发展。在他的指导下,研究人员改进品种组合,在第三年达到亩产505公斤,比常规水稻增 产 30%。袁隆平拉得一手好提琴,他说:“艺术创作要有灵感,灵感来了,一首曲子哗哗哗就流 出来了。我们科研也有灵感,一定不能害怕失败,恰恰在失败中会产生灵感的火花。”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好多事情失败里包含着成功的因素,因为失败当中有经验、有教训。搞 科学实验决不会一帆风顺,不要怕失败,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 智。一失败就灰心丧气,到此止步,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 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的 体会是,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就应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有希望取得最后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