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3教育日志及案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9351984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3教育日志及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3教育日志及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3教育日志及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3教育日志及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3教育日志及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3教育日志及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义05-3教育日志及案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动研究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行动研究成果的表述,也就是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或行动研究告一段落后,对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描写、阐释和反思。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过程,也是描述、综合、分析和阐释经验的过程,是表达我们知道什么,如何得知这些,为什么知道其重要性(如果确实是重要的)的重要过程”。行动研究成果的写作,既是教师参加行动研究过程中和过程后的自我总结,也是让他人了解自己研究的方式;既是一次行动研究的过程的小结,也是新的一次行动研究的开端。行动研究成果有五种表达方式:研究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课例和教学反思。一、研究日志研究日志(在有的地方也称为“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或“教师

2、日志”)是表述行动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与其他形式的行动研究成果相比较,研究日志的撰写最为简单和熟悉,只要有纸、笔,有时间,就可以写日志,当然,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撰写日志。L什么是研究日志研究日志是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了教师自己。它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研究日志通常需要每天或几天记录一次,但至少也要每周记录一次。作为行动研究成果的研究日志,记录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所解释的和所反思的内容。研究日志的主体部分应该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其初稿主要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自由写作。2

3、 .研究日志的作用经过整理的教师日志本身就是行动研究的成果,教师日志的初稿也可以作为其他行动研究成果的素材。但除此之外,教师日志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了解这些作用,有助于教师形成关于日志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掌握日志的撰写方式,还有助于加深教师对行动研究的理解。首先,研究日志是一种收集资料或分析资料的工具。在行动研究过程中,研究日志可以作为课堂观察、师生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的方式。例如,研究日志可以用来记载一次师生谈话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及内容,也可以作为描述一节课的课堂情景及教学的进程的形式,或是作为记录课堂中有意思的某个片段的形式。关于研究议题的一些现象或研究过程中冒出来的灵感,都可以在

4、研究日志中随时记录下来。如果能持续记录研究日志,它就有可能发挥其他研究方法难以企及的作用:日志联结了调查与创新,呈现了研究的不同阶段对研究主题之不同知觉与洞察的发展过程,使学习与发现的历程或成功与失败的路径得以视觉化、文字化,从而使这些路径获得再修改、再分析。其次,撰写日志可以增加自我了解,增进对自我困惑的觉察,详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等。日志中所呈现的“我”是研究的主体,所呈现的周边情境是研究者曾经过、研究过的场景。有时,猛然一看,研究日志很像自我反思、内省或文学等著作形式。内省式的日志可以把研究者引向很重要的体梧,而行动研究正是从这些自我反思的日志与文章中,发生学习的。最后,在研究日志中,

5、研究者回忆每日或每周观察的成果,在很多研究领域和许多学科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教师而言,研究日志是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自我成长的同行伴侣。国外的一位中学教师,曾如此来描述研究日志是怎样与自我成长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日志)是一种有价值的工具。我经常回来读一读在过去的一周发生了些什么。我能够注意到一些关于我教学的事情,例如,有用的和无用的教学。我每星期至少做四次记录。这看起来能使我关注于(专注于)项目。”通过撰写研究日志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定期地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在不断的回顾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对教育教学事件、问题和自己认知方式与情感的洞察力,也会不断加强。另外,研究日志通常也包

6、括对情境的生动描述。在校本培训中,这些描述可以提供深度讨论的实例,也可以成为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对于促进其他教师透过他人的经验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会特别有用。这种类型的资料在校本行动研究中也特别有用,因为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师更自主地学习与反思,并保有与经验紧密接触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教师改进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总之,研究日志一方面可以获得高品质的资料(类似于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式获得的资料),这些资料也会因解释性的评论与相关的文本、照片、图片而丰富化。另一方面,研究日志还包括了研究者对研究的看法和自己在研究中的感悟。再者,研究日志中所记下的一些领梧,可以引导为理论架构的发展,同时在成为理论架构

7、后,还可以再来解释收集到的资料。持续书写日志,可以确保资料的收集不会由于人为因素而使记录、分析有所间断。3 .研究日志撰写中的注意事项研究日志的撰写虽不见得有很多的规范,但是,如果注意到以下这些方面,对于将研究日志撰写成有价值的成果来说,是很有禅益的。第一,撰写研究日志要重视日常观察的重要性。研究日志的写作始于观察,通过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和表达出来,也就大致形成了研究日志。在研究日志文字表达的过程中,要尽力把看似零碎的片段和事件整合在-起。第二,对于需要记录的一些重要细节,最好在口袋里准备一本小本子及时记录。在很多时候,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如果时间许可的话,那么越快记越好,记得越详

8、细越好。即使是只记只言片语,对于日志的撰写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你是过了一段时间来撰写日志,那么可着重描写在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第三,研究日志的书写要持续(两次记录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地写,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每天或隔几天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来专门写研究日志。在一段时间内,研究日志的撰写可以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也就是说,可以结合某个研究的重点来写作。举例来说,你可能正在探究某种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每一节课之内,可以就这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变化、你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等方面,来撰写研究日志;你也可以定期记下你与班上某位特殊学生的接触;你也可以每天或隔几天地记载你新接手的一个

9、班级学生的情况,等等。第四,撰写研究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并要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如果是用笔记本来记载日志的,那么笔记本的每一页右边最好留下一些空白的地方。在日后整理研究日志时,这些留白之处可用于记录一些新增的变化、附录或相关的信息,而且,在对日志记下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它也会派上特别的用场。在这些留白之处,一些简单的分析可以随意出现(不管是句子或一些简单的字),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这一段记录的解释。如果是直接用电脑来记载研究日志,日后在整理日志时新增加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来标出。需要强调的是,对日志记录作一些暂时性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研究成果的表述来说,这样做可以减

10、低在研究的最后被资料淹没的危险。而教师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时,有时需要发挥直觉的作用,而不仅仅依靠理性。因为仅仅依靠理性来分析,很有可能会被繁琐的细节所累,而丧失了偶尔闪现的灵感。第五,每一次撰写的研究日志都包含一些基本的信息。具体来说,每一项记载应含有以下的资料:事件的日期(若书写日期与发生事件日期不同时,需标明之);脉络性资料,如:时间、地点、参与者、研究地点以及其他(如:不寻常的天气或是一次的消防演习)看起来可能对研究是重要的事。如果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日志,日后要重读日志的内容,会得心应手得多。如果快速地辨识自己的位置与立场,以及能简要地用段落、标题、次标题、底线来结构日志内容,未来使用时

11、会更便易得多。如果研究日志包含这些基本的信息,至少会在形式上看起来比较规范。第六,假如在记录研究日志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时,那么可以借助于回答某些特定问题的方式,来撰写研究日志。作为写日志的需要,不管有多简短,可以简要记下某些问题的回答。即使在教学中没有什么让你感到惊奇、也没有什么感情的跌宕,尽管这种事件没有告诉你关于自己的什么启示,也没有告诉你所工作的条件,也要记下它们。这些问题是:(1)作为一个教师,在今天或这周里我感到与学生联系最密切、最投入或最能确证自己的时刻(时候)这一时刻(时候)我对自己说:“这就是做一个教师的本来面目”吗?(2)作为一个教师,在今天或这周里最让我感到和学生失去联系、

12、最不投入或最令人厌烦的时刻(时候)这一时刻(时候)我对自己说:“我刚刚表现出这种糟糕的样子”吗?(3)让我感到最焦虑或沮丧的情形一一那种当我要入睡时萦绕于脑海的情形,或那种情形让我们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想忍受它了”吗?(4)最让我惊奇的事件这样的事情,即让我震动、让我失去警惕、让我停止前进,给我惊奇或让我感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吗?(5)在今天或这周里,我在教学中做的所有事情中,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哪些我将会做得更好?(6)在今天或这周里,我感到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4 .研究日志常用的记录形式一般来说,研究日志常用的记录形式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这三种记录形式并不是在同一层

13、面上的划分,备忘录很多时候就可等同于一篇日志,而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通常只能作为一篇日志的一部分。而且,备忘录中也可以体现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的成分。但是,它们在记录上的侧重点,在文体的表现形式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具体剖析一下这三种研究日志的记录形式。一、备忘录备忘录是最常见的日志形式。备忘录的存在,就是研究者试着去回忆、写下特定时段的经历。在备忘录中,通常有比较明显的时间信号提示。撰写备忘录,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事件后,愈早写备忘录愈好;在靠记忆写备忘录前,不要和任何人讨论,因为那会影响和修改你的记忆;最好是依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写记录。能完整记录很重要,所以日后想起

14、任何片段,都可以把它附记于后;可在活动过程中用缩写符号、片语来简记一些重点,可摘要记录某一时段,有助于记忆;早一点进行回忆,记忆会更清晰。愈晚开始写,需要的时间就愈长。【案例1】二、描述性记录描述性记录包含研究活动的说明,教育事件的描述,个人的肖像与特征(如外表、说话与动作的风格)的叙述,对话、手势、声调、面部表情的描写,时间、地点与设备的介绍等。身为一个参与行动的研究者,研究过程中特定的情境、个人的言行是描述的重要内容。在任何描述的段落,细节的深描比摘要式记录更重要,典型的事件比一般化的事件更重要,活动的描述比对活动的评估更重要。需要强调的是,在任何可能的时候,有人说了什么话,最好直接记录,

15、并用引号表示,或用独立的一段文字说明。即使当时的情景不允许即时记录,也要尽可能在事后的第一时间把记忆中尚比较鲜明的细节、研究对象的话语记录下来。用以描写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情境的文字与措辞,最能呈现其特性,最能从中反映在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背后的态度,而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尽可能地精确记录才行。【案例2】三、解释性记录在研究日志中,除了描述性的记录,还应含有解释性记录:如感受、解释、创见、思索、推测、预感、事件的解说,对自己假设与偏见的反思,理论的发展等。解释不仅会在写下经验时产生,也会在不久之后产生,在写日志时(如观察笔记)有所反思时引发。在每一日的生活里,任何的撰写都宜于日后不断地重复阅读

16、,如此一来,可以发现与修正错误,许多事也会变得更为清晰。在重复读所写的内容时,会比在撰写时更容易判断哪些资料是重要的或是不重要的。你也可能会发现某些观念与观念之间的新关系。通常一些新的体悟也接踵而来,开放式问句会浮现,并且容易看到哪些仍是需要去做的事。时常,原先在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可能被重新建构。【案例3】没有特别注意到第三组,I因为第二次看他何时L他们都J批注3】:二表现得非常好,他们不大会离开座位而其他小朋友会常在教室内走来走去。我曾建议小朋友可以离开座位,和其他小组讨论如何使用电脑,笫三小组没有离开座位的必要,I可能是他们坐得离电脑很近IJ三阳(课堂观察员)也同意,这小一汇J组的人容易和其他小组打键盘的小朋友说话、讨论。慨论:使用电脑进行合作性写作时,在电脑写作与桌前作业的组员需要来回走动。移动讨论和嘈杂声,会是合作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