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说课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343383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五年级上册10.牛郎织女(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郎织女说课稿一、教材说明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语文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是一个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它讲的是勤劳善良的牛郎和织女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而不惜与天庭作对,但最终却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本课是这个民间故事的前一部分。二、课时安排由于这篇课文属于阅读课文,篇幅虽长但故事情节又较为简单,所以我把它安排在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前我已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三、教学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1、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2、知道牛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受到这样的教育。3、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呢?那

2、是因为我知道,教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不仅要让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和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能力。以上三个目标分别从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三维一体的教育,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四、重、难点这篇课文的重点是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难点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些重点难点,在上课中我都将强调再强调,1/4务必让学生真正弄懂。五、教具准备在辅助教学上,我制作了关于本课字词的幻灯片,还准备了有关本课故事情节的教学录像片。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不仅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易于学生们理解。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关于教学过程

3、,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谈话导入。我先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故事谈起,引出了我国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小花民间故事,即是这篇课文的体裁。这一段大约用了三四分钟的时间。接着板书,读题,揭题。简单介绍课文作者。之后,我用大屏幕播放牛郎织女(一)的录像片。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我趁此时间板书几个重要问题: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2,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4,织女的性格特征是什么?5、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一段影片放完,我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问题,边回忆边思考。然后我指名提出问题。一两个学生回答可能不全面,我再让全班同学回2/4答,学生们各抒已见,一起把问题的答案补充完整。在提问中

4、,我巧妙地运用启发性原则,使学生的思维在我合理地诱导下,积极、正确地思考、理解和回答。通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及情感教育。这段时间,大致用二十分钟。接下来,我让同学们速读课文。在速读之前,我打开幻灯机,出示了幻灯片上的生僻字,易读错字,扫除学生阅读的障碍。学生读完课文,我让他们看着黑板上的问题,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段读一读,并重新回顾这几个问题。学生边回答我边板书,之后把牛郎和织女的性格特点用两个小箭头相交到一起,写上“渴望自由与幸福(结为夫妻)”。这段时间,我大致用十分钟。最后总结,我着重讲解了民间故事这种文学样式,举例说明了它的存在形式和教育意义。并再次加

5、强了这节课的教育意义。(民间故事大多是由于人们向往某种美好生活,或是抨击某种社会现象而编出故事,这些故事符合人们的理想,表达出人们的某种心声,因而广为流传。比如白蛇传、孟姜女、梁山泊与祝英台)八、作业布置下课前,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把故事讲给其他人听。力求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板书设计27*牛郎织女(一)问题: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3/42、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4、织女的性格特征是什么?5、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牛郎:贫苦、孤独、勤劳、善良渴望自由与欢乐织女:勤劳能干、渴望自由、善良(结为夫妻)教学探讨与反思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自然是重在阅读。但由于其篇幅较长,也只能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教育意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另外,教学影片的播放在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播放过程中教师也要适时引导,让学生真正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教育意义。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