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试题汇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336670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画山绣水》同步练习试题汇编(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山绣水【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聚( ) 峭拔( ) 恍惚( ) 贮藏( ) 崭新( ) 恬静( ) 黑黝黝( ) 玲珑剔透( ) 2解释下列词语。精髓怠慢恍惚攒聚玲珑剔透3填空。 (1)本文作者_,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_,_等。 (2)本文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4吟哦讽诵课文第二段文字,力求达到背诵。个性练习设计 1课文中讲述了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等四个传说,请问这些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个问句,请问这三个问句有什么不同? 答案

2、与提示: 1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这些传说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认识过去有一定的意义。 2第一个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个是解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作桥;第三个是进一步解释,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 【教学探讨与反思】散文是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学习本文,要让学生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诵读教学,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练习,让学生体会诵读的好处,掌握诵读的要领,通过诵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补充资料】 1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

3、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他的文章的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像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

4、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2对杨朔散文的评价杨朔的艺术成就:此时他的散文在三个方面有了深进:一、追求意境美。作者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东风第一枝小跋)他的荔枝蜜等篇,就是一首首放大了的诗,但又不是诗,他们比诗更扎实,更富有实体感。在这些篇章中,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缘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二、深寓哲理。这哲理从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从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体中表达出来,而非抽象的说理,空洞的说教。三、巧施艺术技巧。(后期的散文)更在“巧妙”上下功夫,这里所说的“

5、巧妙”,是指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技巧。他的后期的散文名篇,大多短小精练。这个“少”而“短”,是精湛后的“少”而“短”。之所以能够做到“少”而“短”,在于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张以英等:精雕细琢,诗意盎然,中国现代散文一百二十家札记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使杨朔散文成为处理艺术与现实关系的范式,并最大限度表现了作家所体验到的时代精神。它在当时的成功以及被推崇被模仿,在文化背景单调、政治氛围浓郁的环境中是极为正常的。我们无法否定杨朔反映时代侧影的热情与努力,但杨朔的现实主义是缺少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时代性”和“人民性”成为杨朔散文的抒情中心杨朔散文因此融入主流意识形

6、态话语,或与之保持一致(王尧:海市,询问美文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版)杨朔的散文不是完美无缺的,一些作品烙上了那个特定时代虚假的印记,还有一些作品的构思存在雷同化的倾向。其作品的微疵,是在追求“诗”的理想的道路上留下的脚印。(杨朔散文题记,见中国当代散文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关于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赞美。在桂林方圆百余公里的范围内青山碧野,奇峰林立,秀丽的漓江蜿蜒曲折,穿城而过。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水程两岸,“无数青山浮出水”,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桂林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咯斯特)地区,几亿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海底沉积了几千米厚的石

7、灰岩。由于地壳变动,大海深处的岩石隆起,海水退去,才使这里成为陆地。之后,又经过七千万年的风化,才最终发育成千峰耸立、碧水萦绕、岩石奇丽、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年版) 漓江胜景除城区的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等之外,自象鼻山顺流南下,直至阳朔,一路奇峰屏列,碧水潆洄,青山如出水芙蓉,绿水如锦罗飘带,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画”,“天然美景胜图画”,泛舟江上,如置身于迷人的天然画廊,令人心醉,使人迷恋。游漓江可以从桂林市区解放桥南的客运码头乘船,一路经“大象汲水”的象鼻山,“月岩通透”的穿山,“塔穿峰巅”的塔山,“昂冠振羽”的斗鸡山,瓷瓶倒卧的净瓶山,游船驶过相思

8、江口,沿岸有“龙门古榕”、父子岩、磨盘山、“碧崖婚姻”“九牛三洲”“望夫仙石”等胜景,过了草坪圩,进入阳朔县境,迎面就是“冠岩幽境”。(陈浩然:中华览胜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课文分析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人间少有的。段解:文章从一句几乎被人们引用得熟滥了的诗句入手,要和我们一起探讨对这句诗的正确理解,给桂林山水来个正确定位,说明它自有其特点“清奇峭拔的神态”绝世少有。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160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

9、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段解:由虚转入实,盛赞桂林山水。先写水:“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先用重叠,再用比喻,再由比喻伸展开去,酒不用饮,只要看一眼就会醉了。再写峰石,先概述,再分开来列举并作描述,进而叹自己的笔拙,都是用足气力去写的。凭着我

10、一支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只有桂林山水。段解:第3段是个过渡段,一方面,是由对桂林山水的一般描述转为对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另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转为写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有异于其他名胜的地方清奇峭拔,堪称画山绣水,更为值得重视的是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

11、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段解:本段作者描绘了一幅水墨画。一幅静态的漓江水色图。很像我们在旅游风光片中见到的那样,“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作者还进一步指出它的特点,帮助我们领略它的意境,“晕糊糊的”“恬静的梦境”。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

12、水里去,山影一时被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段解:作者接下来了描绘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在未捕鱼时,渔翁、竹筏、鱼鹰,一切都似乎是悠闲的;捕鱼时,瞬间突变,鱼鹰入水,山影搅碎,鱼鹰登筏。文笔凝练,着墨不多,但由于抓住了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刻画,所写的景象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了。以上是第二部分第1层(第45段),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可是你千万不能一味贪看这类有趣的事儿,怠慢了眼前的船家。他们才是漓江

13、上生活的宝库。那船家或许是位手脚健壮的壮族妇女,或许是位两鬓花白的老人。不管是谁,心胸里都贮藏着无数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个小洞,就要喷溅出来。你不妨这样问一句:“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段解:先设想一个交谈的情景,转下去再由船家做形象性的介绍。这以后,横竖是下水船,比较消闲,热心肠的船家必然会指点着江山,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譬如磨米山头有块岩石,一看就是个勤劳的妇女歪着身子在磨米,十分逼真。有的山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神话故事。段解:热心肠的船家

14、一路指点江山,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迎面来了另一座怪山,临江是极陡的悬崖,船家说那叫父子岩,悬崖上不见近似人的形象,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你耐心点,且听船家说吧。船家轻轻摇着橹,会告诉你说:古时候有父子二人,姓龙,手艺巧,最会造船,造的船装得多,走起来跟箭一样快。不料叫圩子 上一个万员外看中了,死逼着龙家父子连夜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把当地粮米都搜刮起来,到合浦去换珠子,好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运空了,岂不要闹饥荒,饿死人吗?龙家父子不肯干,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又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到如今大家还记着他们的义气前面再走一段水路,下几个险滩,快到寡妇桥了,也有个故事段解:船家讲述

15、关于“父子岩”的故事。表现了龙家父子,宁可饿死,也不为恶霸做有害乡民的事。究竟从哪年哪代传下来这么多故事,谁也说不清。反正都说早年有这样个善心老婆婆,多年守寡,靠着种地打草鞋,一辈子积攒几个钱。她见来往行人从江边过,山路险,艰难得很,便拿出钱,请人贴着江边修一座桥。修着修着,一发山水,冲垮了,几年也修不成。可巧歌仙刘三姐路过这儿,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亲自参加砌桥,一面唱歌,唱得人们忘记疲乏,一鼓气把桥修起来。刘三姐展开歌扇,扇了几扇,那桥一眨眼变成石头的,永久也不坏。段解:船家讲述有关“寡妇桥”的传说,反映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前边那不就是寡妇桥?你看临江拱起一道石岩,下头排着几个岩洞,乍一看,真像桥呢!岩上长满绿盈盈的桉树、杉树、凤尾竹,清风一吹,萧萧瑟瑟的,想是刘三姐留下的袅袅的歌音吧?段解:刘三姐助建桥、化石都衍化成神话故事,带有了神话色彩。船到这儿,渐渐接近阳朔境界,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 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是在漓江上了呢!觉得自己好像走进一座极珍贵的美术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