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托儿所课程实施方案2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930560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ZJ)托儿所课程实施方案2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ZJ)托儿所课程实施方案2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ZJ)托儿所课程实施方案2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ZJ)托儿所课程实施方案2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ZJ)托儿所课程实施方案2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J)托儿所课程实施方案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J)托儿所课程实施方案2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实施技术指导文件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构建“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的课程管理模式与探索幼儿园个性化、园本化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注入新思想、开创新局面、明确新方向,特制定汇星现代幼儿园课程实施技术指导文件,作为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材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依据与指导。二、课程理念幼儿园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每个幼儿提供十足、和谐、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机会与条件。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2、重视早期幼儿潜

2、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3、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三、课程目标以培养“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特点的在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儿童的”目标为核心,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2、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责任感。3、积极活动,增强体

3、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4、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5、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6、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7、能积极关注周围事物中的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课程阶段目标4-5岁1)学会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思想,关注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3)爱父母、老师、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和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4)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

4、绪和不宜行为。5)了解人的身体和年龄的变化,能配合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危险的标志和信号能及时地做出反应。6)通过尝试、模仿、练习,使动作轻松、自然、协调。7)亲近自然,学习简单的观察方法,有追求的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初步发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8)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方位和进度等概念,学习比较和测量等方法。9)学会用结伴、轮流、请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注意倾听、理解他人意思,积极的表达自己的主张。10)喜欢阅读,初步理解其表达的内容。学习欣赏各种中外儿童艺术作品,初步留意周围符号的意义。11)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

5、,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想象能力,思想到成功的快乐。12)在游戏中愿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等表现所理解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角色。1 / 1113)有探索自然现象和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6岁1)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2)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思想、规则思想、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思想和初步自我保护的能力。4)探究

6、、制作、实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思想。6)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7)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接触与运用多种媒体,学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8)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思想。9)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进度、空间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10)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大胆用

7、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与创造。11)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12)关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简单标志和文字,尝试用图像、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13)喜欢探究,学会观察,敢于问题,乐意与人协商、合作,有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常见的自然现象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四、课程设置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启蒙性、整合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1、课程体系 建立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共同性课程面向全体幼儿,体现促进幼

8、儿基本发展的课程。选择性课程是以共同性课程为依据,以幼儿园办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为方向,带有幼儿园自身 的特点,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硬件设施,环境资源,师资条件等),又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把握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选择性课程占总课程的20% ,二者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使幼儿园逐步形成科 学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化课程。2、课程结构(1) 共同性课程以“生活”、“运动”、“游戏”、“学习”为幼儿园一日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渗透,有机整合,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生活 旨在帮助幼

9、儿形成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交往行为,使幼儿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运动 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学习 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发展,为幼儿后续学习打基础。游戏 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2) 选择性课程 选择性课程内容主要以科学启蒙教育为主线,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性、启蒙性、生活性、整合性、渗透性为原则,其目标是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多形式、多途径地对幼儿进行科

10、学启蒙教育 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积累关于周边事物粗浅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儿童。3、进度安排(每天450分钟/每周 2250分钟)3-4岁内容形式进度(分钟)比例2 / 11学习集体学习活动25*6=15010%个别学习活动25*2=50特色活动25*1=25活动区游戏45*5=225(角色游戏)游戏自由活动50*5=25021%自主游戏体锻、早操运动户外活动120*5=60027%生活盥洗、餐点、午睡190*5=95042%5-6岁内容形式进度(分钟)比例学习集体学习活动30*7=21015%小组、个别

11、学习活动30* 2=60特色活动30*2=60游戏活动区游戏(角色游戏)50*4=20018%自由活动自主游戏40*5=200运动体锻、早操户外活动120*5=60027%生活盥洗、餐点、午睡184*5=92040%五、教材选择与内容安排1、教材的选择(1)、将幼儿园新课程新教材(运动、游戏、学习、生活)作为主题活动实施的共同性课程教材。(2)、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作为辅助教材。(3)、将科学启蒙教育园本化课程内容(主题和非主题)作为选择性课程教材。六、课程管理1、课程安排的原则。(1)选择性原则。幼儿园对各年龄段一日活动中的各类课程配比,要求了一个大致的、原则性的范围和进度,

12、各班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协调下适当调整一日活动的课程安排。(2)开放性原则。各年龄段可根据主题教育实践需要,每月可安排一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2、课程管理网络。课程实施的管理和调控,必须建立一个互动的教育反馈系统。幼儿园成立课程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教学助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技术指导文3 / 11件的制定、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由业务园长、保教助理、科研室主任等人员组成,业务园长任组长,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各教研组在课程研究组的指导下,组建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心

13、组,由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特色组长与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与集体备课活动,进行班级情况交流、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另外,幼儿园将课程权下移,由班级管理,使课程管理更具开放。(见图)3、课程实施保障。经费保障。积极投入幼儿园课程改革经费,用于课程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培训与奖励,教学具的添置等。 制度保障。建立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见附件四)机制保障。建立幼儿园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机制,课程改革奖励机制、教师课程技术培训机制等,确保课程技术指导文件的全面实施。七、课程的评价1.课程的适宜性评

14、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1.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并与纲要目标的精神一致。2.目标突出对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性。1方向性3.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对制作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4.目标注重幼儿的个性培养。5.有与课程目标相配套的教育内容。2.可行性6.有课程实施的具体计划和技术指导文件。7.在课程实施中有检杳、反馈、汇总报告制度。8.课程内容符合国情并体现本园特点。1内容9.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气息。10课程内容贴诉幼儿牛活。课程内容11.教材的选择遵循科学性、趣味性、探索性。2教材12.教材的编制具有可制作性、趣味性、探索性原则。13.教材自成体系,内容和结构完整。14.对幼儿发展水平的主要分析指标。15.课程实施要求与内容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1.全体性16.对个别发展差异明显的幼儿建立个案教育计划。实施过程17.注重分层指导,使每个幼儿能得到发展。18.为幼儿创设自主选择、互动的环境,为幼儿表现和创造提供机会。2.主体性19.教师以平等、正面、鼓励的态度和幼儿共同活动尊重幼儿的意见。20.教师启发幼儿能适度的自我欣赏和相互欣赏。4 / 113.进度空间21. 有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见附件五)22. 保证幼儿户外活动、自主活动、自由活动的进度。集体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