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重要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930470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重要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经济学重要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经济学重要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经济学重要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经济学重要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重要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重要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农业自

2、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三、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2、公共物品:3、宏观调控:五、如何利用“绿箱”政

3、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绿箱”措施(GreenBoxPolicies)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具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六、1、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

4、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2、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3、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现代“石油农业”模式的反思?首先,石油农业的高能耗是极不经济的。?其次,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三,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以持续性技术为动

5、力。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第七章农业自然资源(1)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2)集约度:西方经济学家把集约经营中追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程度称作集约度,集约度的最低限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而集约度的最高限度是集约边际。(3)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4)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包括土地肥沃程度较高或地理位置较好)地土地上,或者生产

6、率不同地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叫级差地租I,后者叫级差地租II。思考题1,什么是土地资源?农业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答: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基本要素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中已经开发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包括耕地、荒地、森林、草地、丘陵、江河、湖泊及滩涂等。特点:1、面积的有限性和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收益的级差性3、效用持续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第八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又称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为了有所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是

7、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思考题:农业劳动力资源有何特性??1.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决定农业发展和经营规模及农业以外各产业部门发展规模与水平。?3.分散性与集中劳动。?4.农业劳动力必须掌握多种技术和技能。?5.受多种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有哪些??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第九章农业中的资金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农业资金依次经过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实现价值增值。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

8、理论依据与原则是什么??1、农业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2、农业技术进步导致生产者福利及收入分配的变化需要财政投入来均衡。?3、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4、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财政投资来支持与保护。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持续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第十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思考题?如何理解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内在原因:?产量目标?质量目标?利润目标?农产品竞争力目标?外部原因:?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业教育在农

9、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地位:?农业教育的内涵?人力资本理论与科技进步?农业教育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作用:?农业教育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保障?农业教育培养科技研发人才?农业教育培养科技应用人才第十一章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或者,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农产品供给是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的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

10、灵敏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思考题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极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的法令和政策等)什么事蛛网理论?蛛网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平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1)收敛型蛛网(2)发散型蛛网(3)环型蛛网第十二章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农产品物流?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是指

11、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货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思考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有哪些?P224商品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信息中心功能调节供求功能综合服务功能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规避风险功能发现价格功能风险投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作用1.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2 .能增强企业经营的计划性,提高管理水平3 .可节约社会劳动和资金占用4 .能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5 .有助于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6 .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向国际化发展第十三章农产品价格1 .农产品的价值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农产品价

12、值由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即劳动报酬(V)以及劳动者为扩大再生产和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即为盈利(M)三部分组成,也即农产品价值=C+V+M2.农产品季节差价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计算?1) 季节差价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同种农产品在不同季节的生产费用和产量不同,导致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同,从而产生季节差价;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常年性,从生产到消费之间需要进行农产品的储存,储存过程的费用和自然损耗要通过季节差价得到补偿,季节差价因此产生。2) 计算公式:见书本第259页3.什么是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

13、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两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第十五章农业宏观调控1. 什么是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对社会上其他成员产生影响,经济主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或获得相应的收益。2. 什么是农村产业政策?农村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调整和改善农村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3. 什么是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具体生产过程的组织、农业生产诸要素的综合投入可以达到的相对稳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产出的能力。4. 农业宏观调

14、控的内涵是什么?农业宏观调控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着眼于经济运行的全局,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层次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促进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流动,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5. 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制定合理的农村产业政策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4)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5)健全农产品储备调节制度和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6)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7)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第十七章农业产业结构和结构调整1. 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整个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比例关系及相互联系。2. 什么是农

15、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通常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有时也简称为农业结构。它是指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系统内部各类产业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即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组成及所占比重。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什么?1) 基本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效益最佳原则2) 主要方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发展健康养殖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4. 什么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见书本上第337页一338页第十八章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布局区域化2) 生产专业化3) 企业规模化4) 经营集约化5) 产品商品化6) 服务社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