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300284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与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与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与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与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与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与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教学与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西充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庞春艳一、背景资料芳芳,女17 岁,西充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学生。1.关于家庭:芳芳一家共三口人,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办了一家工厂,家庭经济条件十分优越。但双亲由于工作繁忙,平时在生活上主要是满足她的物质生活需求,较少关心她的心理需求。父亲虽然非常疼爱芳芳,但常常因为生了个女儿而不自觉地流露出遗憾之情。母亲非常能干,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女儿寄予厚望,要求较高,总觉得女儿的成绩还不够满意。2.教养方式:母亲是家庭教育的权威。母亲自己各方面能力都较强,因而对芳芳要求一向十分严格。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富裕,但她从不给芳芳过多的零花钱,每

2、星期的生活费也控制在一般经济条件家庭的孩子的水准,而且在学习成绩上更是对芳芳有极高的要求。3.关于芳芳自己:由于父母较少关照,芳芳从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小小年纪就能烧饭、做菜、洗衣。但早期父母之爱的缺失使她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渴求父母、师长之爱和同学之间的友谊,因而对于人际关系特别敏感。父母的严格管教,尤其是学习上的过高要求给芳芳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成绩越上不去就越害怕,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从而越来越丧失自信心,心理压力越来越大。4.家长眼中的芳芳:生活上很懂事,自理能力较强,也懂得照顾父母,但心理上还很不成熟,依赖性太强。5.同学眼中的芳芳:活泼、聪明、待人热情,但总象个没

3、长大的孩子,很会向父母和师长撒娇。学习非常努力,对自己的要求极高,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把成绩看得很重,每次考差了之后,很容易情绪低落,爱一个人偷偷地哭。二、案例分析芳芳从小学到初中,在学习、体育等各方面都是佼佼者,经常担任班长、团支书等要职,一直倍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因此,内心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优等生。自尊心极强,不允许自己有一丁点失败,中考的失利成了她心中一处一直无法走出的阴影。芳芳家庭经济条件十分优越,但又不像一般富裕家庭的孩子那样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花钱,只知享受,不思进取。在家庭教育方面,芳芳的母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母亲原是一位工人,各方面能力都极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白手起家,下海

4、经商办厂,创立了一番令人羡慕的事业,现已拥有一家工厂。但她总遗憾自己没碰上好的时代,没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她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总希望女儿能够考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因而,她对女儿的要求十分严格。母亲的权威和严格教养方式给芳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让她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总是无法达到母亲的要求。父亲在银行工作,由于工作繁忙,与女儿交流接触的机会较少。学校里品学兼优的表现和严格的家庭教养方式,造就了芳芳事事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在学习、情感和其他各方面都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因而抗挫能力极低。而芳芳所在班级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县各所初中的优秀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难免会

5、有起伏,而她却总是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拿第一,于是任何一次小小的失败都会使她感到极度沮丧,从而失去了自信心。对新环境的无法适应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心态的失衡,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她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家庭中爱的缺失,使她不知所措,甚至感到恐惧。三、针对性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高中生面临的各方面竞争和压力是很大的,而他们的心理虽然较初中时更为成熟了一些,但总体上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还不高,对自己还无法形成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很多时候,对自我认识的偏差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扰,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而学生自己又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可能导致各种行为偏差

6、。因此,作为她的语文老师应随时关注她的心理状况,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1.辅导实施要略像芳芳这样所谓的优等生,学习上进心强,而且勤奋努力、乖巧听话,从来不惹事生非,不会因违反纪律而给老师带来麻烦。对这类学生很多教师关注他们,往往局限于进一步发挥其潜能,帮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他们的内心世界则关注较少。其实他们往往自尊心较强,有什么问题常常藏在心里,不愿让别人知道,虽然内心非常烦恼和沮丧,但仍在人前表现得谈笑自若,而一个人独处时却十分伤感,因此对他们要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作为她的语文老师首先必须走进她的内心,让他们觉得你是值得信赖的,愿意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你进行交流。为此,

7、对芳芳的教育和心理辅导,我始终非常真诚地把她当作自己的朋友,让她感受到她与我处在平等的地位,利用她对我的充分信任,把个别辅导作为实施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在充分了解芳芳的家庭情况之后,我意识到造成她自卑和抑郁心理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因此,我经常与其家长联系,把取得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作为实施教育的另一个主要途径。2.实施教育过程第一步,了解背景资料。(1)经常与其父母进行电话联络,并多次约见其父母,了解其家庭情况及其在小学和初中时的情况。(2)向其初中时的班主任和同班同学了解以往经历。(3)向现在的同班同学、同寝室的室友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侧面了解情况。(4)从与芳芳本人的日常接触和无数次交

8、心谈话以及她写给我的周记、随笔和信件中了解她的家庭情况,过去历史,对他人、社会和自我的看法及其心理情绪状况。第二步,对芳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让芳芳接纳自己。通过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我发现她主要的问题在于自我意识方面较差。她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无法对自己进行恰当的定位,总是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交友等各个方面总是对自己与他人要求过严。在她看来,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针对这种情况,我着重从自我意识方面对芳芳进行启发教育和帮助。我多次找她谈话,帮她调整认知,并且经常在她的周记和随笔中写上一些鼓励性、指导性的语句,如:“你愈是不把失败当做一回事,失败愈不能把你怎么

9、样;只要能保持个人心态的平衡,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愈大。”“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我们的各方面能力。考试只是检测我们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分数的高低并不完全等同于能力的高低。要允许自己考试时有一些失误。对于名次不要太计较、太在乎。只要自己努力了,不管考了怎样的分数,都要愉快地接受自己。”为了增强芳芳的自信心,我总是想方设法给她以各种成功的体验。比如,让她担任语文科代表,发挥她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特长,对于她勤恳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予以充分的肯定。此外,还给她多次担任了班级各项文娱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联欢会等)的主持人。平时,

10、总是让她多找找自己的优点,并教导她学会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增强自己的信心。在学习上,只要有一点细微的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她对文学有着特殊的爱好,我就借给她看一些有意义的书籍,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以激励她更加乐观地对待各种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其抗挫能力。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教育和帮助,让芳芳逐渐接纳了自己,不再老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制订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而是更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走出自卑,走出抑郁。(2)对芳芳家庭成员的劝导芳芳的种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她的家庭。因此,要实施有效的辅导,必须对她的家

11、庭成员进行劝导。通过接触,我了解到,芳芳的父母还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的,虽然对她严格要求,但也不希望给她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只不过由于工作的繁忙,与女儿促膝谈心的时间不多,同时望女成凤心切,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我常常用电话联系进行劝导,让他们真正了解女儿的一些心理状况。于是在我的建议下,芳芳父母尽量腾出更多的时间与女儿相聚,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可喜的是,在家中居于权威地位的母亲,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减少了很多生意上的应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女儿身上,每逢周末常亲自来接女儿回去,节假日倍女儿逛街、吃饭,甚至去旅游;芳芳在校期间也经常来看望她。在学习上,不再给她施加过多的

12、压力,而当芳芳考试成绩不尽理想的时候就尽量宽慰她在父母的关爱之下,芳芳重新感到了家庭的温暖,也感受到了自己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开始逐渐从抑郁中走了出来。四、效 果经过一年时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芳芳开始从自己织就的重重束缚当中解脱出来。她不再把学习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逐渐认识到了生命的价值,更多地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她的笑开始真正地发自内心;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不再总是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的行为,已能更多地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高二分班考试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科重点班。她的成绩基本上稳定居前,心态也较以前好了很多,成绩偶尔下滑,也不会给她造成太大的困扰了。同时,与同学之间关系更融洽了,同学

13、们发现她比以往开朗了很多,再也没有看到她独自偷偷哭泣。她已不再过分苛求他人与自己,能较好处理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自我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五、讨 论现在的中学生抗挫能力往往都不是很强,尤其是所谓的优等生,他们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单纯而没有烦恼,他们也有很多心理上的困惑和苦恼。一方面,他们的智力水平都较高,对问题观察细致、思考深入,因此,往往比同龄学生更敏感、早熟,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会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另一方面,优等生在学习上一帆风顺,很少遇到挫折,因此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加脆弱,一旦产生心理问题后,可能受到的困扰和影响会更大。对这样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更应注重潜移默化,以真诚的心去打开学生紧闭的心门。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帮助。此外,外在的教育力量只有内化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要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教育好自己。中学阶段,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意识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