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27448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用教育学知识竞赛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2. ( )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教学质量)3.建立健全规范的( )是学校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根本保证。(管理制度)4.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主要包括( )、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学生成绩考核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师备课、课外辅导)5.当代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 )综合课程、( )。 (活动课程、潜在课程)6课程规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程设置、( )、课程实施。(课程目标、课程结构)7.课程目标包括行为目标、( )和表现性目

2、标三种。(生成目标)8.(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专业知识)9.()是校本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是校本教研的核心,行动研究是校本研究的有效方法(学校、主体、教学问题)10.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时期。(唐宋)11.()和()是教师的两个基本任务(教学、育人)12校本课程的四个特征:()(补充性、自主性、民主性、实践性)13.教师的涵养包括:教师的()等方面的结构(情怀、风范、操守)14.()是学校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15.广义的课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定的()及其()的总和。(学习科目、进程)16.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两个依据()(

3、校本传统、校本优势)17.校本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二是()三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18.()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最起码的条件。(专业知识)19. 教学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20.()是校本教研最便捷的途径。(说课)21.()是教育目的在课程方面的具体化。(课程目标)22.()是因材施教的归宿。(全面发展)23.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包括(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24.学校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 )两个角色。(教学管理中的示范者

4、、教学工作中的指导者)25.教师专业素质包括(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业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26.教师的成熟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27.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 )和( )(组织环境支持、自身努力)28.专家型教师的特征包括具有强烈的( )和( )(专业发展意识、教研双馨)29.校本教研活动基本三大要素包括(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30.当代课程类型主要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潜在课程)31.潜在课程集中表现为()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32.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

5、国家、地方、学校)3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从( )为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4.校本课程开发的基地是( ),主体是( )(学校,学校的教师)35.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发展的主动手段是()。(因材施教)36.()的核心就是围绕着“师德”的一系列个性品质的养成。(教师教育理论修养)37.要以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 ),评价主体( ),评价方式( )为原则,建立学生评价制度。(动态化、互动化、多样化)38.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斯宾塞)39.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 )的基本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40.学校管理包括思想管理,目标管

6、理,( )( )队伍管理和操作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41.教师可以从认知切入( ),活动交往( )四个方面对创造性人格进行自我养成。(情景陶冶,体验反思)二、单选题1.“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时期。BA明清 B 唐宋 C元朝 D汉朝2.()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任务。DA智育 B美育 C体育 D德育3教师专业技能不包括()AA心理分析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 D人际交往能力4.()不属于“三课一反思”中的“三课”AA听课 B说课 C看课 D评课5.教师的教养不包括()AA教言 B教仪 C教态 D教行6.()是“学科教学论”的专业基础、物质载体BA专业课程 B学科课程 C

7、实践课程 D综合课程7.()不属于三级课程管理DA国家 B学校 C地方 D政府8.学科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A赞科夫和卢梭 B布鲁纳和赞科夫 C布鲁纳和卢梭 D瓦根舍因和杜威9.“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是由()提出的BA卢梭 B杜威 C瓦根舍因 D泰勒10.说课的核心部分是()AA教学过程 B说学法 C说教法 D说教材11.教师的()是教师德行的核心,是必定会给学生带来益处的行为BA善 B公正 C责任感 D教行12.教师的()是教师德行的外在表现BA教仪 B教养 C风范 D教养13.校本教研的核心是()BA行动教研 B教学问题 C学校 D教师14.活动课程最早由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8、家,启蒙思想家()提出DA斯宾塞 B杜威 C克伯尼 D卢梭15.教师的发展期属于以下哪个时间段?CA1-5年 B5-8年 C5-10年 D10-15年16.校本科研的具体开展包含哪几个阶段()AA问题-设计-行动-反思 B问题-行动-反思C问题-调研-行动-反思D设计-行动-问题-思考17.校本教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为中心开展的研究活动AA教学问题 B思想教育 C行为教育 D素质教育18.“校本课程”最先出现在()CA美国 B中国 C英美 D西班牙19.()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CA教师教育改革 B校本培训 C教学反思 D专业发展学校20.教师职业的核心是()CA

9、对学生负责 B对教学负责 C对学生的爱 D对职业的爱21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哪些特点?D符合儿童认识世界的特点 有助于增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避免完整知识的人为割裂,帮助学生整体地综合地认识世界 有助于减负 即使现代科技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A B C D22孔子:“知之音莫如好之音,好之者莫如东之者”这句话体现了注重教学目标全标性中的哪一个方面?CA促进学生道德与人格的升华 B教学内容生活化C丰富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D加强学生能力与方法的培养。23.因材施教是全面发展的()AA前提 B核心内容 C基础 D归宿24.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内容不包括()D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

10、置 D业务学习25.以下哪个不属于科学的学生观范畴?(B)A发展性 B能动性 C独特完整 D独立意义26.以下哪个不属于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D)A丰富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B促进学生道德与人格升华C加强学生能力与方法培养 D挖掘学生的潜能。27.以下哪个不是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内容?AA专业精神的发展 B专业知识的发展 C专业协调的发展 D专业技能的发展28.教师成熟期是指参加工作后第()年?DA1-5年 B3-6年 C5-10年 D10-15年29.成熟教师的特征不包括?AA知识储备丰富 B教学能力的成熟 C专业精神感人 D“高原”现象困扰发展30.以下哪个属于物质文化环境的范畴?AA校园

11、布局 B校园文化 C雕塑,教风 D校歌31.以下哪个方面不属于课程规划?CA课程目标 B课程结构 C课程管理 D课程设置32.下列不属于中小学校科研管理机构的基本框架(D)A领导层 B管理层 C基本层 D学术层33.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结构性内涵由()要素组成AA背景性、技能性 B背景性、创新性 C技能性、学术性 D背景性、学术性34.()是学校的中心工作?BA行政工作 B教学工作 C教学组织工作 D考核工作35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为基础由各种不同形式的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CA特点 B年龄 C经验 D接受能力36.实施课程的重要载体是B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教学组织37

12、.教学常规有教学组织工作的常规和()构成DA业务学习工作常规 B教学研究工作常规 C教学考核工作常规 D教学行政工作常规38.学科课程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为核心DA学习计划 B学习经验 C学习目标 D学科教学39.学校要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教育理念。AA全程育人 B全心育人 C全面育人 D全手育人40.下列哪个不是课程设置的原则?BA时代性 B目的性 C适应性 D环境性三、名词解释1.潜在课程:潜在课程是在学校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但又对学生的成长和知识增加、情感的培养产生影响。它集中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

13、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3.新教师:是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4.职业“高原期”是指:个体职业发展到某一顶峰状态时,出现停滞,甚至有可能缓慢下降的现象。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课程与教育目的,结合校内外的环境与资源,针对本校学生实际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6.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强调个体的内在专业化的提高,通过依托专业组织,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潜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是从“普通人”发展成为“教育者”过程。7.综合课程:即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它既是相邻或相近学科在基础范围内的综合,也是拓展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