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4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26651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4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4(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考证-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1. 单选题下列关于著作权归属的表述,正确的是( )。问题1选项A.改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改编人B.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属于企业法人C.委托作品的著作权都归属于委托人D.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所有参与和组织创作的人【答案】A【解析】本题A选项正确,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B选项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不一定归属于企业法人,有可能归属于个人,企业有优先使用权。C选项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可以由合同约定归属人,不一定都归属于委托人。D选项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所有参与人

2、不含组织创作的人。2. 单选题某公司欲开发一个电子交易清算系统,在架构设计阶段,公司的架构师识别出3个核心质量属性场景。其中“数据传递时延不大于1s ,并提供相应的优先级管理”主要与( )质量属性相关,通常可采用( )架构策略实现该属性;“系统采用双机热备,主备机必须实时监测对方状态,以便完成系统的实时切换”主要与( )质量属性相关,通常可采用( )架构策略实现该属性;“系统应能够防止99%的黑客攻击”主要与( )质量属性相关,通常可采用( )架构策略实现该属性。问题1选项A.可用性B.性能C.安全性D.可修改性问题2选项A.限制资源B.引入并发C.资源仲裁D.限制访问问题3选项A.可用性B.

3、性能C.安全性D.可修改性问题4选项A.记录/回放B.操作串行化C.心跳D.资源调度问题5选项A.可用性B.性能C.安全性D.可修改性问题6选项A.检测攻击B.Ping/EchoC.选举D.权限控制【答案】第1题:B第2题:C第3题:A第4题:C第5题:C第6题:D【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的是架构设计质量属性相关内容。“数据传递时延不大于1s ,并提供相应的优先级管理”描述的是性能相关属性,一般采用的架构设计策略:优先级队列、资源调度。第一空选择B选项,第二空选择C选项。“系统采用双机热备,主备机必须实时监测对方状态,以便完成系统的实时切换”描述的是可用性,一般采用的架构设计策略:冗余、心跳线

4、。第三空选择A选项,第四空选择C选项。“系统应能够防止99%的黑客攻击”描述的是安全性,一般采用的架构设计策略:追踪审计、抵抗攻击、检测攻击和从攻击中恢复。第五空选择C选项,第六空选择D选项,检测攻击只能检测不能防止,权限控制可以防止攻击。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3. 单选题给出关系R(U,F),U=A,B,C,D,E ,F =ABC,BD,DE 。以下关于F说法正确的是( )。若将关系R分解为 = R1(U1,F1), R2(U2,F2), 其中:U1=A,B,C 、U2= B,D,E ,则分解( )。问题1选项A.F蕴涵AB、AC,但F不存在传递依赖B.F蕴涵EA、AC,故

5、F存在传递依赖C.F蕴涵AD、EA、AC,但F不存在传递依赖D.F蕴涵AD、AE、BE,故F存在传递依赖问题2选项A.无损连接并保持函数依赖B.无损连接但不保持函数依赖C.有损连接并保持函数依赖D.有损连接但不保持函数依赖【答案】第1题:D第2题:A【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相关知识。第一空选择D选项。对于A选项,根据Armstrong推理分解规则,ABC,可以得到AB,AC。所以A选项的前半句描述是正确的。但根据AB,BD,DE,此时存在传递函数依赖,所以A选项的后半句描述错误,所以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无法得到EA,故该选项描述错误。对于C选项,无法得到EA,并且集合中存在传递函数

6、依赖,所以C选项描述错误。对于D选项,根据A选项的分析过程,AB,BD,DE,根据传递律,可以得到AD,AE,BE,并且存在传递函数依赖,所以D选项说法正确。第二空选择A选项。根据提干描述,原关系模式为:U=A,B,C,D,E ,F =ABC,BD,DE将关系R分解为 = R1(U1,F1), R2(U2,F2), 其中:U1=A,B,C 、U2= B,D,E 。首先根据U1,保留函数依赖ABC,然后根据U2,保留函数依赖BD,DE。因此该分解保持函数依赖。接下来可以利用公式法验证无损分解。U1U2=B,U1-U2=A,C,U2-U1=D,E,而R中存在函数依赖BD,BE,所以该分解是无损分解

7、。4. 单选题软件过程是制作软件产品的-组活动及其结果。这些活动主要由软件人员来完成,软件活动主要包括软件描述、() 、软件有效性验证和()。 其中,()定义了软件功能以及使用的限制。问题1选项A.软件模型B.软件需求C.软件分析D.软件开发问题2选项A.软件分析B.软件测试C.软件演化D.软件开发问题3选项A.软件分析B.软件测试C.软件描述D.软件开发【答案】第1题:D第2题:C第3题:C【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的是软件过程的相关知识。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又称软件开发模型(software develop model)或软件过程模型(software process model),它是从某一个

8、特定角度提出的软件过程的简化描述。软件过程模型是软件开发实际过程的抽象与概括,它应该包括构成软件过程的各种活动,也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各阶段之间关系的一个描述和表示。软件过程模型的基本概念:软件过程是制作软件产品的一组活动以及结果,这些活动主要由软件人员来完成,软件活动主要有如下一些:1、软件描述。必须定义软件功能以及使用的限制。第三空选择C选项。2、软件开发。也就是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软件工程人员制作出能满足描述的软件。3、软件有效性验证。软件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以保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4、软件演化。改进软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第一空和第二空选择D选项和C选项。第2题:第3题:5. 单选题软

9、件设计过程中,可以用耦合和内聚两个定性标准来衡量模块的独立程度,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的紧密程度,应采用以下设计原则( ) ,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以下属于高内聚的是()。问题1选项A.尽量使用内容耦合、少用控制耦合和特征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数据耦合B.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和特征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C.尽量使用控制耦合、少用数据耦合和特征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D.尽量使用特征耦合、少用数据耦合和控制耦合、限制公共环境耦合的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问题2选项A.偶然内聚B.时间内聚C.功

10、能内聚D.逻辑内聚【答案】第1题:B第2题:C【解析】软件模块之间的耦合性,从低到高为:非直接耦合: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是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数据耦合:一组模块借助参数表传递简单数据。标记耦合(特征耦合):一组模块通过参数表传递记录信息(数据结构)。控制耦合: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中包含用于控制模块内部逻辑的信息。外部耦合:一组模块都访问同一全局简单变量,而且不是通过参数表传递该全局变量的信息。公共耦合:多个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内部耦合(内容耦合):指一个模块直接访问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一个模块不通过正常入口转到另一个模块的内部;两个模块有一部分程序

11、代码重叠;一个模块有多个入口。本题实际上就是对题目选项出现的几种耦合做排序。非直接耦合数据耦合特征耦合控制耦合外部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应选B。软件模块内聚按高到低排列为:功能内聚:完成一个单一功能,各个部分协同工作,缺一不可。顺序内聚:处理元素相关,而且必须顺序执行。通信内聚:所有处理元素集中在一个数据结构的区域上。过程内聚:处理元素相关,而且必须按特定的次序执行。瞬时内聚(时间内聚):所包含的任务必须在同一时间间隔内执行。逻辑内聚 完成逻辑上相关的一组任务。偶然内聚(巧合内聚):完成一组没有关系或松散关系的任务。最高的为功能内聚。6. 单选题以下关于软件构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问题1选

12、项A.构件的部署必须能跟它所在的环境及其他构件完全分离B.构件作为一个部署单元是不可拆分的C.在一个特定进程中可能会存在多个特定构件的拷贝D.对于不影响构件功能的某些属性可以对外部可见【答案】D【解析】软件构件有3个核心特点:1、独立部署单元;2、作为第三方的组装单元;3、没有(外部的)可见状态。D选项的描述与第3个核心特点相冲突。7. 单选题针对二层C/S软件架构的缺点,三层CIS架构应运而生。在三层CIS架构中,增加了一个()。三层CS架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三个部分。 其中()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担负与应用逻辑间的对话功能。问题1选项A.应用服务器B.分布式数据库C.内

13、容分发D.镜像问题2选项A.硬件层B.数据层C.设备层D.通信层问题3选项A.表示层B.数据层C.应用层D.功能层【答案】第1题:A第2题:B第3题: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的是C/S架构风格的相关知识。C/S架构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且为实现共享而提出来的,是20世纪90年代成熟起来的技术,C/S结构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后台)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前台)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C/S软件架构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模型思想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软件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二层C/S结构存在以下几个局限:1.二层C/S结构为单一服务器且以局域网为中心,

14、所以难以扩展至大型企业广域网或Internet;2.软、硬件的组合及集成能力有限;3.服务器的负荷太重,难以管理大量的客户机,系统的性能容易变坏;4.数据安全性不好。因为客户端程序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那么,在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其他程序也可想办法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从而使数据库的安全性受到威胁。正是因为二层C/S有这么多缺点,因此,三层C/S结构应运而生。三层C/S结构是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表示层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它担负着用户与应用间的对话功能。它用于检查用户从键盘等输入的数据,并显示应用输出的数据。在变更用户接口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检查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的形式和取值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