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258407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福建省宁德市第十中学黄卫健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化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学生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体。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等,这

2、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而要将实验作为实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工具、手段,在教学中重过程方法、重体验,而不只是重结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实验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他们学化学,用化学从而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工具。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应该抓好实践环节,大力搞好实验教学。二、利用化学实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学习主人的能力。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

3、中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内容,让学生动脑、动手,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下面以探究活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人教版上册P109)中的一个教学片段来阐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布置预习:结合课本p113第5题内容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四人学习合作小组讨论为什么课本P109只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查找课本和资料写出了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有几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讨论,但依然感到困惑,有少数学生来求助老师。复习旧知,指导预习,设疑激趣。复习回顾: 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

4、要求写出反应的药品名称及其状态、反应条件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复习旧知,为解决新知做铺垫,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化学方程式由学生代表书写)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2、反应条件: 加热3、实验原理: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4、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展示挂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另一种方法)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液体和固体) 2、反应条件:常温下 3、实验原理:2H2O22H2O+ O2 4、反应和收集装置:归纳小结:引导学

5、生对所学的氧气制取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为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作准备。 学生分组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两种方法?4.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根据教材P110思考、讨论、回答。2.反应物的状态:固体与固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液体与液体反应3.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4.生成物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的小。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通过信息的获得,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探究活动:1

6、、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准备的大理石颗粒和稀盐酸药品状态,结合预习进行对比讨论,填写课本上的表格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是否与水反应氧气二氧化碳2、结合课本P111的仪器图,让学生用提供的实验仪器,结合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画出简图,选择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讨论如何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3、汇报展示设计的实验装置。4、动手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具体操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指点。培养比较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小结设计实验装置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探究(1

7、)能否用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让学生取用少量的碳酸钠在普通的试管中实验即可)(2)为什么不用燃烧碳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提示学生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成分复杂,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净)通过亲自实验来发现答案,解决预习时所遇到的困惑,激发求知欲望。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喜欢提出问题,喜欢倾听各方面意见后发表自己看法的习惯;养成善于观察,能对观察到的事物细致地进行评价的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发挥,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这样,我们就能达到引导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目的。三、化学实验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程序1、化学探究学习主要有

8、以下一些共同点: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内容作为探究活动的载体;活动形式以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为主;从活动的过程来看,学生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结论等探究要素或部分探究要素。2、建构主义理论主要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并与学生的原有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吸收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表达,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建构主义还强调教学目标的多维度,

9、多层次性,强调教学的目标是有关知识的主题、图式及框架,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和反馈。3、探究建构性学习教学程序探究学习与建构主义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融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化学探究一建构性学习教学包含知识产生过程中的两个侧面: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建构。科学探究包含以下要素: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总结、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知识建构主要包括关注情境、主动探究、会话交流、意义建构等。下图是化学探究一建构性学习

10、教学程序。我在接触到化学探究一建构性学习教学程序后,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这种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了结合,在我的指导下,我校一位年轻教师开设了市级公开课,下面我通过这节课的课堂实录(案例)来阐述并进行点评。案例课题: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人教版(9年级下册)第53页)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实录:幻灯片: “教师在整理实验室的药品时发现有两瓶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蒸馏水和酸溶液,你能帮助老师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它们的身份吗?”点评:水是很生活化的物质,酸的性质在前一节课介绍过,问题的情景学生很熟悉,学生的探究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小组成员之间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因此,

11、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扮演好设疑引疑的角色,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2.组织、引导、指导、促进学生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 实录:学生们鉴别酸溶液和蒸馏水方案很多,如: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学生知道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可以用金属活动顺序中的锌、铁、镁等金属(学生知道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可以用大理石(学生知道大理石中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可以用生锈的铁钉(有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还有学生想到用闻气味的方法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鉴别方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评议。得出可行的方案。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归纳,

12、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实录:学生们根据讨论后提出方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鉴别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时的错误操作进行评点,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结论作评析。老师:同学们通过实验都能鉴别出酸溶液和蒸馏水,通过这些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都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学生争相回答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完成课本上活动与探究,并填写实验报告。(最后用幻灯片显示正确的答案)(1)酸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加紫色石蕊溶液加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2)多媒体播放镁、锌、铁跟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的实验录象,写出化学方程式。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镁锌铁讨论: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3)将一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

13、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 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硫酸Fe2O3+3H2SO4=Fe2(SO4)2+3H2O知识应用、拓展思维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点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围绕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论。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可以彼此取长补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探究结论。4.联系整合,意义建构(小结巩固)实录: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学生在老

14、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幻灯片显示)酸的化学性质1.酸跟酸碱指示剂的反应2.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3.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点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将探究获得的新知识、和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并将新旧知识串联、结网,使新旧知识信息发生有意义地联系,将新的知识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改组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使探究获得的知识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5.组织应用,强化知识的运用、巩固课后作业点评建构而来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需要及时的练习和应用,这样才会牢固,才能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并转化为能力。在知识联系整合的基础之上教师应适时设计一定的习题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独立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