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专供】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25815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专供】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名校专供】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名校专供】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名校专供】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名校专供】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校专供】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专供】第29课《满井游记》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满井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学习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三)学习难点体会写景的技巧。二、知识概览图中%&国#教育出版网三、新课导引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侧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四、教材精华课文注解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燕():古燕国,这里指北京地

2、区。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个天是百花的生日。犹:副词,仍然、还。厉:猛烈。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冻风时作:冷风时常刮起来。作,起。则:就。砾():小石块,碎石。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局促:拘束。之:结构助词。欲:想要。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驰行:疾行,即快步行走。辄():总是,就(翻译: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沙土飞扬,碎石子乱滚。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却不能够。每次冒风疾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来了。)(在记游之前,先用烘托、反衬的手法,勾画北国的早春。 花朝节这个天人们要到郊外踏青。不过这个年“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3、,为后文作了铺垫,欲扬先抑,把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心情暗示给读者;同时,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此段写北京早春的寒冷和冷风的厉害。)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廿()二日:二十二日。稍和:略微暖和。偕():同。东直:北京东直门。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高柳:高大的柳树。夹堤:分立在堤的两边。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微:副词,稍微。润():湿润。空阔:开阔。若:好像。脱笼之鹄():从笼子里飞出的天鹅。之,助词,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鳞浪:像鱼鳞似的波浪。新开:刚刚打开。匣:指镜匣。山峦为晴雪所洗,

4、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为所:被。娟然:美好的样子。拭:擦,抹。鲜妍:鲜艳美好。明媚:鲜明可爱。倩()女:美丽的女子。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靧():洗脸。髻鬟():环形的发髻。掠:梳掠,梳理。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将:副词,快要、将要。舒:展开,伸展。梢: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浅鬣():兽颈上短短的鬃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许:表约略估计数。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泉: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煮。茗:名词用作动词,喝茶。罍():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蹇():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为

5、驴,这里作“骑驴”讲。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虽:虽然。尚:还。劲:猛,强有力。然:连词,表转折。徒步:步行。则:就。浃:湿透。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凡:凡是。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曝,晒。呷():吸。鳞:指代鱼。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喜气:欢乐的气氛。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始:才。知:知道。郊:上古时代国都城外百里称“郊”,此外泛指城外。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而:转折连词,不过。城:在城里。居:居住。者:的人。未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不知道郊田之外还有春色。之,代春色。也:语气词,啊。(翻译:

6、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岸,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在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刚刚闪出亮光,泛起鱼鳞似的层层叠叠的波纹,(河水)清澈见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得像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过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荡,麦田里的麦苗像短短的鬃毛,只有一寸左右高。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还很强劲,但走路

7、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所有的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仅仅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廿二日天稍和”,状写天气和心情。一个“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显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偕”“出”“至”,连用三个动词组成一个连动句子,表现出作者那种兴奋惬意的心情。 从“高柳夹堤”始,描写景色。 “若脱笼之鹄”是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描写春水之美。“冰皮始解,波色乍明”,用对偶句式,点出余寒已退,薄冰已融,春水开始表现出澄明的色泽。 “鳞浪层层”句写微风吹过水面的样子。 用新

8、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显得优美熨帖,同时还能够使人联想到梳妆对镜的美人。 写春山之美。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般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写草木之美。“柳条将舒未舒”写柳芽刚吐的风韵。“柔梢披风”写出杨柳的动态美。“柔”“披”写早春的杨柳的风姿,很传神。这两句写杨柳,回应前面“高柳夹堤”一句,而作进一步的领略欣赏。 这里从游人落笔,写出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疑是一幅郊原春游图。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两句是抒写作者自己的感受,直观地写出了早春的特征:寒中微暖。 作者通过鱼鸟一动一静

9、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的一切生物在春光中悠然自得的情态。 这里着眼于大自然的生物。 通过以上三层描写,得出一个审美结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几句与开头“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对照,能够感到作者由衷的欣慰之情。以上写景,写人,涉及鱼鸟,然后至自身。“始知”两个字,得之于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 第二段细致地描写了游满井时所见到的景物,以上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文章最后由物及人。)中国教育出版网&*%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以:因为。堕()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潇然:清高洒脱的样子。于:在。者:结构助词,它与前面的动词短语“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

10、草木之间”组成“者”字短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字短语,这里指人。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适:副词,正好。恶()能:怎么能。恶,疑问代词,在句中作状语,怎么。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翻译:能够不因游玩而耽误公事,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我担任的这个官职了。而这个地方恰好离我近,我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哪能没有记游的文章?时间是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首句是议论句。 “惟”字,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以此暗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结尾交代

11、写作缘由。“近”不但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表达了物我交融、如逢知己之感。 “余之游将自此始”表示这个次满井之游将会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开端,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春游的珍惜之情。 第三段以议论作结。写自己游览与为官两不误,而且特别交代了写作缘由。)中%国教育*出版网#五、课堂检测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zz#s

12、tep%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中国教&*育%出版网鉴赏要点 与课文比较来说,两篇游记都是作者厌弃污浊的社会,逃脱激烈的党派之争,到郊外寻求一种精神的放松的表达,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软弱性的表现。ww&w.zzstep.#com问题探究将本文与满井游记比较,分析袁宏道散文的艺术特色。六、学后反思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撇开一般人所共赏的西湖的湖光山色,而从中选出初春的桃杏争妍、傍晚的山容水易,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同时,他还将自己的情趣与“俗士”的情趣相比照,显出一般人的庸俗和自己的高雅。它既是一篇游记,又是一篇很精巧的散文。作者厌弃当时那污浊的社会,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在当时宦官擅权、政治腐败、朝廷党派斗争激烈的环境里,作者不敢参与斗争,想置身于是非之外,以退守田园、忘情山水来麻醉自己,这也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的表现,是袁宏道的山水小品的普通的思想弱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