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255089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广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强校工程,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坚持本科教学是学校生命线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本科教学是大学的生命线、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是大学文化标签和品牌特征的主要载体。要牢牢把握教学的中心地位、质量的核心地位,强化本科教学是生命线的意识,强化内涵发展的意识,强化特色发展的意识

2、,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强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意识。始终坚持政策向本科教学倾斜、经费向本科教学倾斜、人力向本科教学倾斜、服务向本科教学倾斜,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定期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形势分析会议和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改革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教学工作早谋划、早布局、早实施。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统筹加强本科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政策统筹,保证教学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政策措施得以贯彻实施。建立协同全校有关职能部门的教学联席会议制度。提高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履行教学决策、咨询、评议、监督的能力,加强对校院两级落实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强化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学决策上的

3、责任、权力和作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委员职责,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学校、学院和附属医院党政领导班子要对本科教学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校长、院长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落实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定期研究本科教学、深入课堂一线听课的基本制度。本科教学工作的绩效要作为各个教学单位业绩的重要评价标准,本科教学的管理服务质量要作为各级管理职能部门的重要考评指标。三、推动科研与教学结合服务本科教学建立教育与科研互动的长效机制,建立科技创新资源教学转化支持中心,及时将优质的科技创新和学术资源转化为服务本科教学的教学资源,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内容,将

4、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建好现有的33个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继续在科研学术平台中遴选建设一批新的创新教育基地。面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鼓励优秀学者面向本科生开设学术报告和讲座,为大二学生开设研讨课(seminar),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落实客座教授、名誉教授为学生讲学的相关制度,设立专项经费持续开展面向本科生的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学术讲坛。各学院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管理办法,加强科研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统筹和管理,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四、推进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启动“试点学院”建设项目,作为推进我校内部运行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和谋划

5、,合理设定校院两级人财物的权限,逐步扩大学院自主权,激发学院办院治学活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院创建“试点学院”,建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依据教育部和广东省的有关政策措施,结合我校办学实际,为“试点学院”建设提供尽可能的政策支持。在依法办学的前提下,鼓励学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办院、协同育人,支持试点学院依照学院章程自主确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配置各类资源,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改革学院内部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静心教学、潜心育人,引导和鼓励学院开放办院、办出特色、创建品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明确学校、学院教师和

6、学生的权力、责任、义务,健全完善本科教学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明确学院的管理权责,强化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推动学院更好地到岗履职。推行以学院为单位的校内教学评估,建立学院教学质量状态数据监测和发布机制。实施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年度报告和评议制度,评估结果与竞争性资源配置直接挂钩。五、建立积极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探索对各级各类教学岗位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聘用标准,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学岗位分别设置相应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将教学工作作为教师绩效考评的核心指标,基本教学工作量作为专业技术岗位聘期考核的重要指标。探索建立教师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对教师岗位和教师职务评审进行分类设置和管理。在学院和学院领

7、导班子工作评价、在教师职称评聘、在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实行教学一票否决。各级专业技术岗位优先聘任教学优秀教师。教研室和临床科室带头人必须具备教学系列高级职称,必须承担本科教学任务,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必须明确这些骨干教师的教学责任和本科教学任务。出台鼓励和监督教授上讲台的相关制度,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主讲。建立有利于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教师的一线教学劳动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营造以教为荣的校园风尚。逐步提高教师课酬标准和设立职称系数。建立学校领导、学院领导、有关职能部门与教师经常性交流的机制,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为教师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更

8、加全面、更加有力的支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建立年度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奖励机制。在职称评审中,建立教学优秀教师特别推荐程序,每年设立3个教学优秀教师特别推荐职称指标,鼓励教学综合考评优秀、教学建设与改革成绩突出又符合职称晋升基本条件的教师竞争性申报,并向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述职,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着高标准、严要求进行投票和评议,确定人选,向学校职称评审委员会推荐。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关键环节的监控、督导和评价,实现好坏分明、奖惩有别。六、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提升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发展机制,建立校本教师教学培训

9、体系。明确教学培训的职责分工,加快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重视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为青年教师教成长提供个性化支持和辅导。通过讲座、研讨、沙龙、咨询、资源支撑等多种方式,促进和支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对不同级别的教学职称的教师设立教学类继续教育学分的最低标准。加大经费和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和留学。完善和实施双语课程教师培训和资格认定制度。设立教学名师及骨干教师培育项目和专项基金,每年重点培育一批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支持这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改革,根据其建设成效予以成果鉴定和相应的绩效认

10、定。开设名师精品课堂、名师示范课程,为大师级教授展示教学风采、传承教学理念提供平台。积极倡导教师为人师表、学生尊教爱学、师生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力开展教学公开课、教学示范、教学观摩、教学竞赛。七、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评估和管理机制推进本科专业校内专项评估,调整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启动本科专业校内专项评估,对各本科专业的目标定位、办学特色、教学条件、教学队伍、教学过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调整,淘汰不合格专业、整合相关专业、开设新兴专业,进一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对专业建设质量水平高、学生培养质量好的学院予以表彰和奖励

11、。八、创新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医学精英教育模式改革,建立南医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八年制医学前教育,增强发展后劲和潜力;按照“明日医生”培养理念,试行垂直整合的课程计划,融通基础与临床,推动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推行小班制教学,试行床边教学,着力提高八年制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重视科研思维、科研方法、科研实践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和坚持基础导师、临床导师双导师制,树立转化医学意识,增强综合运用基础与临床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因材施教,继续试行科研型和临床型八年制培养模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元的培养路径。积极推动

12、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班、名老中医传承班、预防医学创新班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更多的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海外学习经历。重点建设一批校企合作的转化医学和协同育人创新平台,集聚社会优质创新资源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按照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集中建设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药学等专业,力争在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领域实现突破。学校在经费投入上、政策导向上、师资配备上、条件保障上对这些项目给予重点倾斜,努力构建具有南医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

13、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重要医学教育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依托优势学科、特色专业,通过校际合作、院际合作、专业合作、实验室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学生交流交换、联合培养等合作;在本科学历教育中注入国际化培养元素,与海外高校建立“双校园”合作机制;多渠道筹措经费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优秀学生参与与国外(或港澳台)高校的校际交流、科研合作、国际竞赛、学术会议、实习实践等各类项目,不断提升具备海外学习经历的本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九、推动自主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围绕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策略方法训练指导,逐步提升学生自我规划、自我

14、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的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精简课堂教学时数为学生自主学习释放空间,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在线课程学习,并建立相应的自主学习结果考核和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法学习。建立本科生学习支持中心,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延伸学习空间,为大学生学习困难提供帮助,为学生了解和适应教与学的模式、方法改革提供支持。建立教师辅导和助学制度,鼓励和支持副教授以上教师,在学生学习支持中心辅导学生或开设面向本科生的专题讲座,辅导工作和专题讲座计入教学

15、工作量。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变大课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小班教学比例,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推动探究式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微课程”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教学试点。继续完善和推广网络考试和健全试题库,强化形成性考核的评价功能,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要将教师从课堂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和评价反馈者,将以课程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的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学习成长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十、推进医学课程整合改革加快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综合改革。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和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启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医学课程整合,构建以临床问题解决

16、和临床医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课程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围绕近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整合相关内容构建近医学类专业医学教育课程模块,提供更合理、更实用、更符合专业特点和需求的医学课程支持。对课程整合模块的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学工作量计算予以适度倾斜。继续推进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和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选读国际化课程奠定基础。引进一批国际优质课程,丰富原版外文教材,服务本科教学。围绕国际医学专业认证的标准,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批面向海外学生的国际化课程。鼓励学生通过MOOC等国际知名开放在线课程平台修读课程并予以学分认定。十一、建立信息化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建立开放高效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整合学校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促进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双语示范课程、全英教学品牌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建成丰富的数字化教学素材资源库和课程库。积极探索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探索基于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