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技术手册(精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9254250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莓技术手册(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草莓技术手册(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草莓技术手册(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莓技术手册(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莓技术手册(精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莓灰霉病 发病初期 发病后期病原物及症状: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高等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花器发病时,初期在花萼上出现水浸状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害扩展到子房和幼果上,最后幼果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青果容易发病,柱头呈水浸状,发展后形成淡褐色斑,并向果内扩展,引起果实湿腐软化,潮湿时病部也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果实易脱落。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发病条件: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发病。大棚连作田块病残物多,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30天;偏施氨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灰霉病;过度密植,栽培垄过低,植株基部老叶

2、多,以及垄土积水,棚内通气不良都会导引起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是消灭菌源最有效的措施;草莓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焚烧病残体;生长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出棚外深埋,减少病原菌基数;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控制栽种密度,避免过多施用氨肥,防止植株生长过度茂盛。浆果应及时采收。2、化学防治 A、异菌脲+百菌清B、腐霉福美双+金施乐C、嘧霉胺+甲托+好鲜收草莓褐斑病 初期 中期 后期病原物及症状:半知菌亚门真菌暗拟茎点霉(Dendrophoma obscurans),高等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生褐紫色小圆斑,后扩展为大小不等的圆形至椭圆形或不定形斑,病斑中部褪为黄褐色至灰

3、白色,边缘紫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点。发生条件:遇高温干旱,病情受抑,但如遇温暖多湿,特别是时晴时雨的天气频繁出现,病情又扩展。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种植前摘除种苗病叶。2、化学防治 A、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 B、苯甲丙环唑+代森锌草莓病毒病 皱缩 皱缩 狭长畸形 狭长畸形病原物及症状:病毒引起。草莓全株均可发生病毒病,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减少,品质变劣,甚至不结果。复合感染时,由于毒源不同而表现症状各异。草莓斑驳病毒引起植株明显矮化,叶片缩小,畸形,叶面皱缩,叶色褪绿,或现出直径2毫米左右黄色不规则小斑。轻型黄边

4、病毒则表现为幼叶黄色斑驳,边缘褪绿,后逐渐变为红色,最终枯死。 发生条件:连年种植,病毒病发病率高。品种间抗性有差异。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发展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无毒苗培育供应体系,栽植无毒种苗。引种时严格剔除病种苗,不从重病区或重病田引种,加强田间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拔除病株并烧掉。另外从苗期就要开始防治蚜虫,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叶面肥,提高抗病能力。2、化学防治 A、盐酸吗啉胍+吡虫啉+好鲜收B、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吡虫啉+金丰素桃蚜 桃蚜 蚜虫危害发生条件及危害:在南方每年发生3040代,以卵越冬,寄主发芽时,卵孵化,群集芽上为害,展叶后迁移到叶背和嫩梢上为害,并可以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扩散。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危害时,成、若虫群集芽、叶、嫩梢上刺吸汁液,被害叶向背面不规则的卷曲皱缩,排泄蜜露引发煤烟病或传播病毒病。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悬挂银灰色塑料薄,或采用黄板诱杀有翅蚜;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2、化学防治 A、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B、啶虫脒+阿维菌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