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924629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学反思集合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教学反思集合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教学反思集合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年教学反思集合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年教学反思集合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学反思集合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学反思集合15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春教学反思集合15篇 春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他们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因此对爱、恨、情、仇的_感兴趣,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

2、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好的表现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表达感情的手法的多样。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鉴赏词作的意境。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复习词的有关知识。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二、教学新课: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2、合作探究:(1)请同学

3、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4)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3、重点解读: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4、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三、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两首词。2、练习第一二题。板书设计武陵春愁国破家亡之恨丈夫痛死之苦船载不动(夸张、比

4、喻)文物散失之痛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对_内容的理解到位?有多少还存在差距(小组做统计)2、与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愁表现在几个方面能否回答完全或者更多(小组统计有多少能回答完整)3、作者运用的哪些方法来表现这种愁(小组统计有多少能回答完整)4、通过统计结果由小组内部消化不完整原因是什么,并相互交流,做出总结。教学反思 九年级学生已经对词这个概念掌握比较到位,对词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了解比较透彻,通过作者时代背景及作者自身的了解,更能看出当时的社会给作者造成的痛苦学生通过积极探讨表现出对当时代发生这种现象在一个女人身上的体现的愁,意境的.挖掘比较深入,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痛和悲。基本能掌握本课所要传

5、达的思想内容。但是个别学生不能很好的联系时代背景看问题,思想比较单一,只能通过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的悲愁无法完全掌握作者为什么出现这种心境,通过老师的指点后才能疏通,但是对时代背景还是有很大不解。这个也许与我们现时代大环境较之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的空间差异造成的,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因此觉得在授课当中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把社会时代风貌特点贯穿给学生,因此引起学生极大的困惑,所以在今后讲授诗词的过程中应该都传授点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的特点及知识,这样学生理解诗词也许会更加顺手。春教学反思2教材分析: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

6、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简介;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3、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3、记叙_的情感美、语言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课前安排:1、解决_的生字词;2、读通读懂_;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4、收集作者简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

7、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二、读中理解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_的生字词。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8、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三、读中品味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四、说中升华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这课你学到了什么(可能学生会说描写的作用、修辞的运用等)。2、请同学们用_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五、课堂小结_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2

9、、熟读课文,背诵课文。3、仿写春的写作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写上一两片断。七、板书设计春教学反思我的教学设计与其他老师有点不相同,力求体现个人的语文教学思想和特色。我坚信: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节课,是对语感教学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指导学生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喜欢这节课,我甚感欣慰。但是,我对语感教学只是初窥门径,理论上掌握得不多,教学实践更少,上这节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课堂驾驭能力不强,由于师生对话多,秩序有点混乱。教学过程中的四大步骤平均用力,造成用时紧张,虎头蛇尾。今后要注意

10、删繁就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的能力较低,课堂练笔差,记忆能力也低。今后必须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后进生,关注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春教学反思3天净沙春山谷回声嘹亮,青松依然英朗,清泉依山荡漾。细柳飞扬,碧空归雁南翔。 天净沙夏 绿池香荷鸣蛙,烈日燥蝉嘻哈,落晖凉风清爽。青山绿水,南雁盘旋枝桠。天净沙秋凉风落叶去雁,黄草枯枝夕阳,一架飞机飞翔。登上石岩,闭月羞花惊艳。 天净沙冬去春来 昨夜疾风呼啸,红梅翠竹谈笑,暖日照亮清早。冬去春来,红花绿草嫩芽。因为比较信奉“以读促写”,设计教学之前,我就在想这样的课哪儿有“写点”。左思右想,就让他们仿照天净沙秋和天净沙秋思前两

11、行的写法仿写,理由有两点;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构思能力。2、熟悉“名词并列组合”的写诗方法,增进孩子们与诗之间的感情。孩子们的概括能力在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让人高兴的事情。这节课后,我要让他们写整首的小令,更让人高兴的事情是孩子们对这事儿兴趣盎然,郑重其事地写,郑重其事地改,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这是我人生写的第一首诗,怎么样?”面对此情此景,我有了一些教学诗歌的想法;3、归类教学是不是更有效? 就如今天在学天净沙秋时,我让他们继续赏析天净沙秋思,孩子们应该能更好地了解以“天净沙”为曲牌名的小令特点。而且,找到规律后,我们还能抓到写点,以读促写。 在教学前,我还出示了与“秋愁”有关的诗

12、篇,课后,我还会让他们收集“赞秋”的诗篇进行赏析,让孩子们充分地了解文人墨客眼中的秋,更好地熟记这些与秋有关的诗篇,也能促使孩子们学会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关注秋,训练了孩子们的发散思维。 举一反三,我在想,平时我们积累作业是不是也可以走这条路,比如,这个单元我们积累比喻句,下个星期我们积累说明方法,这个星期我们默写送别诗,下个星期我们默写边塞诗,或是这个星期默写李白的诗,下个星期默写杜甫的诗这样做,是不是能避免有时我们教学浮于表面的弊端?4、选择“兴趣写点”是不是更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写古诗、儿童诗,甚至写古文,我猜想学生应该是感兴趣的吧!至少这些题材不限字数或字数少。我们可不可以“以读

13、促写、以写促读”。系列积累,找到感觉,学着创作,编辑成册,互相赏析,培养兴趣,继续积累。形成“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继承发扬中华灿烂文化”的一个良性循环。 应该强调的是,我开篇说到的“必须呵护”,是呀,“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写诗?”真的必须呵护,以鼓励赞赏为主!想法好不好,还得用行动来验证。但愿孩子们的手中能开出灿烂的花儿!春教学反思4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我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教古诗,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简单粗暴式”的关键词的意思一讲,诗意一抄,主题思想一写,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学校组本教研的东风,定下了古诗词教学的教研内容,也想借机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就我自己的这堂课,上完后,我主要有

14、以下感受:一、认真备课与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结果大不一样。因为组内的老师以及主管教学的校长要进行听课,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都想上好课。为此,课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借鉴他人的教学设计,观看教学视频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学的思路后,才着手进行备课。所以我的这堂课,真是彻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学古诗的模式,不再仅仅拘泥于讲、抄、背,主要是以“赏”为主。课堂更为活跃,更有趣,更生动。二、认真备课对自身的提高更大。我这个人,鉴赏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欢比较直白的记叙文、小说之类的_,对于诗歌一直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好教。最先开始,选了小课上这首诗,心里总认为,一首诗28个字,30分钟讲绰绰有余了。没想到,课一上就放开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钟时间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教案后,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惊觉,原来古诗也有这么多可讲的!也可以讲得这么有意思!因为我的这堂课有大量的过去学过的古诗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备课之中,其实也是我自己对古诗文的一种复习和重新掌握。三、认真备课后,在课堂上更为游刃有余。以往上课前,也会熟悉教材与教案,但因为常规的课堂也就显得更为随意些。有时候,一下发散了,可能就会扯得很远。但这份教案,因为自己精心准备了,记得熟了,因而对课堂的掌控,对重点的掌控,对教学内容的掌控就更为主动,站在讲台上都更自信一些!这堂课我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