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238382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时代的呼唤下脱颖而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改革学习方式,实际上是

2、要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某些陈旧、落后的习惯,是学习领域的“移风易俗”。当务之急在于建立教学新理念。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总之,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改革是重要手段。新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突出了人文科学,安排了科学探究,重视了能力培养,删减了单纯记忆的知识且能动态地反映学科的进展。

3、新教材的“新”主要体现在两点:1知识体系的“新”;2.教学理念的“新”。作为承担教育工作任务的我们,为我国从小学到初中的这次教改而高兴,深切感受到如果再不行动起来,那可真正不能做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树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之大要。树什么样的人,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之头等大计。为了实现这一伟大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新课程改革之根本是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 学习方式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习状态,一个是学习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

4、们主要是“听中学”和“看中学”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录像,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如此等等。新课程倡导“做”中学,这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操作实验或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宽松,乐意进取,乐于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要转变课堂的教学氛围、环境。新课程课堂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氛围?学生要有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我认为以下几点较为重要;第一,学生要自

5、由。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规范和纪律的核心实质与理念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抒心达意。第二,就是宽松。所谓宽松应该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在这个时候,教师千万不能冷冰冰的等闲视之,而应该热心启发,精心追问,让孩子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表露出来,以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第三,就是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

6、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当这样的关系成为一个习惯时,在这样既宽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融洽的氛围下,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这样的状态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情感平台。学习方式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

7、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

8、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

9、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

10、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发育,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亲社会技能。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

11、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

12、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探究学习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智慧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尊重事实,客观、审慎地对待批判性思维,理解、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关注好的事物等。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最终决定着课堂教学方式实施的走向。教师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及改变,是推动课程改革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和前提。为了有效开展新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

13、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点明了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1.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2.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主要表现在

14、:引导学生启动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发现、提出探究问题,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及时组织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反思,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学习方式变革

15、的精神实质,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和水平。4.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教师是课程案例开发的主体,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可以拓展自身专业活动的范围,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5.教师作为学习者。现代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各方面的挑战使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身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正是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与学生共同进步,成为终身学习的带头人。教师自觉地做一名学习者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复杂的教育过程和差异性极大地决定了教育活动永远是变化着的,不可能用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去解决

16、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研究、探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教师只有先成为好的学习者,才能成为真正好的引导者。6.教师作为研究者。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可以使其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课程与教学理论。(二)增强新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指人们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是形成良好的课程行为与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也是现代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着重增强以下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课程系统意识。首先,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和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式的特点,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方式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