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教学技能实践(精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923473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四 教学技能实践(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四 教学技能实践(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四 教学技能实践(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四 教学技能实践(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四 教学技能实践(精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静电实验教学技能实践记录(实验四)(参考答案)姓名 景培书 实验名称静电演示实验及物理实验的认知属性与特征研究记录时间20132162、起电与带电方法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2.1摩擦及感应起电现象的实验演示(P80)(1)描述实验现象,由此概括出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起电方法。P80(4)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指出要做好该实验应注意把握哪些实验要领。P80(1)刚打开盖子,细小的水流斜向上射出;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靠近水流时,水流偏向有机玻璃棒,并有少量水滴溅在其上;当该棒在细流附近移动时,细流也跟着移动。|摩擦起电、感应起电(2)干燥、摩擦、靠近2.2滴水起电现象的实验探究(P80

2、)(1)描述并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P81(3)简述做好这一实验的关键要素有哪些。P81(1)水流出后,细流未有明显分散迹象,有较大水流声,验电器指针未偏转;过一会儿两细流各自从上至下逐渐散开,象倒立的“喷泉”,几乎听不见水流声,有小液滴飞到金属圆筒上,验电器指针偏角逐渐张大直至稳定。|金属筒由于空气中的自由电荷偶尔带电,形成电场,细流穿过圆筒,一方面被感应,一方面水中异性电荷被吸引而分别落入不同盆中,正反馈电路路致使圆筒上电荷越积越多。(3)干燥、正反馈电路连接。实验探究 带电方法的实验探究2.3用静电感应法使物体带电的实验探究(P81)(1)明晰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P81(注:写出实验

3、方案)(1)用图示法表征实验过程中两绝缘导体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P81(3)分析该实验的实验特征,指出实验的认知属性。P81(1)让带静电的物体接近相互接触的导体,移开接触导体,移开原静电,检验导体各自带电情况。(2)图示表征(略)。(3)基于已有知识探索方法|属于知识应用性认知。2.4验电器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P81)(注:在“分别用”加上“仅用一次产生的静电”)(1)依据实验任务,设计实验步骤。(注:写出实验步骤)P81(2)指出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使验电器带电时应把握的操作要领。P82 (1)用电吹风吹丝绸和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逐渐接近(或接触)验电器金属筒;观察指针

4、变化。|有机玻璃棒靠在金属筒上,观察指针变化(2)接近、接触。 3、起电机工作机理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起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3.1手摇式起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P82)(1)描述实验现象,指出描述实验现象应把握的主要描述元素。P82(2)简述该实验现象揭示了哪些静电特性。P82(4)如果逆时针摇动系统的手柄,又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现象?P83(1)顺时针缓慢转动手柄,片刻,两金属球间出现闪电弧光,伴有“啪啪”声,过片刻又出现弧光和“啪啪”声,这种现象一直出现;快速转动手柄,同样有弧光和“啪啪”声,且出现频率增大;增大金属球间距,仍以较快速度摇动手柄,过较长时间出现弧光和“啪”声,光弧更长,“啪

5、”声更响。|现象产生条件,现象的表现形式(2)转移、贮存、分布于表面上曲率大的部位、感应。(4)看不到静电现象产生。3.2范德格拉夫起电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P83)(1)观察并解释转轮的运动现象,指出该起电机的工作原理。P83(4)指出该实验的实验属性及其特征,说明理由。P83 (1)启动(摇动)起电机,一会儿,转轮顺时针转动,由慢至快最终于恒定。|产生的静电转移至转轮尖端,致使尖端附近电场强度很大,使附近的气体分子电离,这些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运动,又由于宏观上转轮及附近气体的总动量接近零,转轮与带电粒子分别反向运动。|运动的乳白色橡胶带与金属网磨擦产生静电,带上的静电最终传至球形状金属壳内表

6、面,并转移至外表面最后移至转轮尖端。(4)既定装置工作原理的探究性实验。|探究各知识的组合方式。|要进行观察、分析、推理等认知活动才能初步明晰工作原理;工作原理涉及多方面知识且已组合好。实验拓展 高压放电现象的实验展示3.3雅格布天梯现象的实验观察(P83)(1)描述实验现象。P83(2)分析并指出该实验现象主要蕴含哪些学科原理。P83 (1)两相距上宽下窄的金属杆电极间出现一道“拱形弧光”,弧光不断由下至上运动,弧长不断增大伴有“吱吱”声,上至接近电极顶端弧光消失;弧光两端有亮斑,弧光中部较粗,随着上移,弧光粗的程度增大。每启动仪器一次,上述现象会重复16次左右(2)静电分布规律,电场强度、

7、电离、能量转化、气体对流(热彭胀)等。3.4辉光球现象的实验观察(P83)(2)描述并解释实验现象。P84(3)在完成以上实验任务的基础上,指出该实验的实验属性及属性特征。()球形电极附近呈显淡而暗红的“火球”,球上有游动着的时隐时现的偏淡的黑色不规则环纹,“火球”与罩内侧之间有弯弯曲曲的不断游弋的弧光,从“火球”到接近罩内侧之前,有些弧光会“长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弧光“触角”。罩近墙壁一侧,弧光数量偏多,其中有一条很亮。手指触罩,有微弱触电感,原来总是“跑”向墙壁的明亮弧光既刻“跑”向指下,并“长出”很多弧光“触角”。|通电时“火球”罩外壳间会有微弱电流,带电粒子撞击到球内气体时会发出多种颜

8、色的光,弧光游弋由罩内气体移动而产生,手触罩改变“火球”周围的电场分布。(3)偏重实验过程呈现的演示性实验|偏重演示程序。 4、静电特性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静电力学特性的实验探究4.1静电跳球现象的实验演示(P85)(3)观察并记录现象。P85 4.4静电电偶现象的实验演示(P86)(2)观察火柴棒的运动情况。P86(2)比较实验前后火柴棒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用来解释哪一类静电现象。P86 缓慢摇动起电机,大部分“火柴棒”转动,倾向于排齐,当转动加快时,更多“火柴棒”转动,倾向于排齐的趋势更明显。(2)摇动起电机前后相比,后者使“火柴棒”倾向于平衡排列,因此可用此解释匀强电场,和极化现象。实验

9、探究 静电场效应特性的实验探究4.5三维电力线的实验演示(P87)(1)明确实验任务,完成相应演示方案的设计。P87(注:要求写下实验任务)(2)分析该实验的知识与认知特征,指出该实验的属性及属性特征。P87 (1)两同种电荷所在空间的电场分布,两异种电荷所在空间的电场分布。(2)静电荷产生的电场空间分布可描绘特定的线予以描述,两电荷在同一空间的分布情形与电荷的性质有关|基于感性事实的抽象。|演示性实验|偏重演示任务的生成。4.6二维电力线的实验演示(P88)(1)描述实验现象。P88(3)依据该实验的属性特征,指出实验时应注意把握的主要实验要素。P88 实验探究 导体电荷分布规律的实验探究4

10、.7静电电风现象的实验演示(P88)(2)描述并解释实验现象。P88 (2)烛焰偏离金属棒尖端,近尖端处火焰凹陷,快摇起电机时火焰上端有被金属棒尖端吸引现象。|尖端附近空气分子与尖端相碰带电,并在电场作用下远离尖端,形成离子流(电风),并沿尖端指向远离而去,故火苗会偏离尖端且有凹陷,又由于气体对流,尖端附近空气少了以后需周围的空气补充,因而出现火焰上端被尖端吸引的现象。4.8导体电荷分布特征的实验探究(P88)(1)描述实验现象,指出该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学科原理以及具有的应用价值。P88 (1)放置顶端呈球形金属棒时,球与上板间有弧光,伴有微弱的“啪啪”声;放置顶端呈尖端的金属棒时,也电弧光,弧

11、光很细,有“啪啪”声;两根金属棒同时放入,呈尖端的金属棒最容易出现电弧光。|静电分布于表面曲率大的地方。|在生产生活中可用于清除静电危害。4.9静电”电动机”现象的实验演示(P89)(2)解释实验现象。P89 (2)大量静电聚集在两排尖针处,并使其附近的空气分子电离,带电离子在电场下运动。这些离子一方面撞击近尖针处的塑料筒侧面而产生相对转轴的力矩,另一方面附在塑料筒壁上的电荷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场力矩,这两种力矩共同作用推动转筒。实验探究 导体电荷分布规律的拓展探究4.10空腔导体电荷分布特征的实验探究(P89)(2)给出实验方案并进行演示操作。P89(注:写出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 用起电机(

12、或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给空腔导体带上电,用验棒从空腔金属球内、外表面取电,再用验电器检验取电结果。|洁净空腔导体及验电棒;将起电机一根放电杆用导线与空腔体相连;顺时针摇动起电机片刻,取下导线;用验电棒导体端接触腔体内表面后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观察金属箔的张角变化情况;重复上述步骤,实现在空腔外表面取电。5、静电的利用与防范实验探究 在应用中感悟学科知识的价值5.3静电除尘原理的实验探究(P91)(1)描述并解释实验现象。P91摇动起电机前管内模糊,管上端有烟冒出;摇动起电机,管内逐渐清晰,管上端烟逐渐减少,直至看不见。|起电后,管内外间产生电场,管内电极附近场强较大,使附近的气体分子电离,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被烟尘吸附,并向异性电极运动而相碰放电,许多这样的烟尘最终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粒烟尘,这些烟尘在重力作用下而下落,最终起到除尘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