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点10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922592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点1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学考点1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学考点1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学考点1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学考点1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考点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考点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色内容是最重点,必须要准确熟记! ! 其他部分理解,记个大概就可以 课后习题、老师给的测试题必须都会做第十章 德育(重要,要求与教学同)第一节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的概念1、狭义 :道德教育2、广义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3、概念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 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已形成他 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4、简言之 :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5、德育的性质:历史性、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二、德育的意义(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2、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二)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三)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三、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概念1、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2、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1)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三)中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四、德育内容(一)德育内容的概念 实施德育工作和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四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二)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直接制约)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4、文化传统(三)

3、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1、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2、思想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道德教育 :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教育4、法制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廉洁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预防心理障碍和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发生 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排除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 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雪深,进行心理咨询、治疗2、内容: 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四)5 项内容之间的关系1、思想教育是灵魂,2、政治教育是方向,3、道德教育是核心,4、法制教育是保障,5、心理教育是

4、基础第二节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概念(一)德育过程的概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 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 程,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二)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德育过程的要素和矛盾(一)德育过程的要素 教育者:个体教育者、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教育者个体、教育者群体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为达到德育目的,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 和(二)德育过程的矛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受教育者思想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三、德育过程的规律(必须掌握

5、每一条规律,能做具体的阐释)(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每一条原则的涵义、要求都必须掌握)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二、德育的途径(一)课程类1、德育专门课程:小学思想品德,中学的思想政治课2、学科教学课程(二)实

6、践类 模拟法庭、模拟商店、生存岛等(三)组织类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等(四)环境类 学校德育环境、家庭德育环境、社会德育环境(五)管理类年级、班级管理,家庭规矩,社会的规章制度等(六)传媒类 广播影视、电脑网络等(七)辅导咨询类 集体辅导咨询、个体辅导咨询、德育的方法(一)德育方法的概念i. 为达到德育目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ii. 包括教育者施教传道方式、受教育者受教修养方式 (二)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掌握每一条方法的含义和要求) 1、 说服法;2、榜样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必须都会)DBCBCCBAC1、ABCD

7、2、BCDE3、ACDE4、ABCD5、ACD6、ABCD7、ABCD8、ABC9、ACD10、 ABC1、政治教育2、思想政治道德、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品德和自我修养、学生品德3、育人、德育4、性质、办学方向、驱动、保证5、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文化传 统6、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规律性、基本要求8、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9、品德形成、质量标准10、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11、深度和广度、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十章 德育一、填空题:复习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8、择业辅导 )。2、( 德育目标 )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3、德育过程是个体品德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4、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四个要素构成。5、( 学生)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7、德育内容是教育者依据 ( 德育目标)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儿童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原 理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 ( 教师 )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14、陶冶法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和艺术熏陶等。15、“润物细无声 ”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陶冶法 )。 16学校德育是思想教育、 ( 政治教育)和道德教

9、育的总称。 17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教育 )等形式。18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 有( 继承性 )。法制教育 )。 )和择业指导三个方面。 受教修养 )方式。) ”地统一过程。19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20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21德育方法包括了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 22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23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 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24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 ( 德育内容 )和(德育方法 )四个相互制约的

10、 要素构成。单选题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A、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2、德育具有( )A、社会性、历史性B、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C、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D、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 化为他们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 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重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5、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

11、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D、道德行为D、道德行为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 )是动力。A、知B、情 C、意 D、行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9、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9、 在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发展()A、要遵守顺序性B、只能从晓之以理开始C、可以具有多开端D、不能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10、 注重受

12、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1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符合( )规律。A、智育过程B、德育过程C、心理咨询D、教育学生12、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 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A、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13、14、“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 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A、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15、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D 、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1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一条德

14、育原则?(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7、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 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18、 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21、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式的观点的方法是()A、榜样法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2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A、说服法B、榜样法 C、锻炼法D、陶冶法2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础途径是()A、各学科教育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2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 .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 .重要环节26.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知 B情 C意 D行27. 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