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922316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德信诚培训网PND行车记录仪外观及功能检验标准1.目的:使设计、生产、检验时对整机外观有统一的标准,使外观标准文件化,提高产品质量。2.适用范围: 适用于PND行车记录仪产品的设计、生产、来料外观检验。3.内容:3.1 产品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凸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金属件不应有锈蚀及其它机械操损伤。灌注物不应有外溢,零部件应坚固无松动,相接件应吻合,无色差,间隙应均匀,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手感良好,丝印和指示正确、清晰,输出端子正位、坚固,颜色符合规定要求,标记、丝印清晰,屏显显示正确、清晰、无漏光、多划少划,显示亮度符合要求。3.2

2、外观缺陷常用术语: 3.2.1 划伤:外部因受物理性冲击或成型时表面被划伤状态。 3.2.2 异物:作业时表面粘上可擦去污物而影响外观品质或来料粘有杂物。 3.2.3 凹凸痕:因树脂的成型收缩使制品表面凹进的状态或变形凸起。 3.2.4 间隙:组装相接部品间出现的间隔。 3.2.5 缩水:模具或树脂脱出时应力大小不均形成流动性不良,使模具内的树脂末完全充满而凝固成末完全成形状态。 3.2.6 夹水纹:因模具在开模或封模时不良引起,条纹很明显。 3.2.7 色差:与基本色不同或与相对物品的色彩不同,这时相对物品的比较是对统一的基本色而言。 3.2.8 毛刺:部品的棱角部分发尖或有多余部分造成人身

3、伤害或影响使用效果。 3.2.9 偏心:偏离基准位置状态,不居中。 3.2.10 多印:在表面处理时(印刷时)粘上不必要的涂料或流出的状态。3.3 外观检查方法: 3.3.1 通过手、眼等感官进行一般外观检查。 3.3.2 借助工具(卡尺、塞规、外观标准卡片)来测量、比较检查。 3.3.3 必要时借助跌落、高低温试验,胶纸、洒精等试验方法检查。 3.3.4 一般距离45CM以外、空间45度角以内观看检查。3.4 限度样板的规定:3.4.1 限度样板的签定,仅限于适用产品的外观。3.4.2 生产过程中外观检查出现有用文字难以描述的问题时,由发现该现象的单位负责人向品质部主管提出。3.4.3 品质

4、部主管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该问题进行签样处理,此样板当作该生产批的限度样板对下批无效。3.4.4 限度样板作为生产当批的最终检验标准,当此批生产完毕,该样板随生产批出货,不作保留。但须由QA对该样板拍照,保留照片,且须注明客户及生产批号,供追塑用。3.5 不良缺陷的定义:3.5.1 致命缺点:可能导致危及生命或造成非安全状态的缺陷(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简称为CR。3.5.2 主要缺点:不构成致命缺陷,但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的缺陷(产品的重要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或不符合环保规定),简称为MA。3.5.3 次要缺点:对产品的使用

5、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缺陷(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简称为MI。3.6 检查项目及判定准则: 检查项目缺陷内容描述缺陷类型备注CRMAMI 一、整机标识类1) 漏贴合格证标签。O版本贴、复唱复读、 试制贴漏贴为MI、贴反不作要求2) 合格证上有明显脏污、破损。O3) 标签错或漏。O4) 标签未贴在指定位置,标签及贴纸贴反。O5) 标识贴破损、破裂、明显脏污。O6) 标签倾斜不平、起翘、起皱、粘贴不牢易落。O已松脱作B类缺陷(二)上盖面壳后板1) 面壳、上盖喷油正面碰伤、麻点、砂眼、颗粒(用手指轻碰脱落)0.1-0.6mm2,面壳、上盖侧面和后板0.3-0

6、.8mm2,面壳、上盖及后板底部1.0-3.0mm2。O在标准范围内有2处相隔5cm以上不作缺陷判定,在标准范围内缺陷颜色应与上盖或后盖颜色相近,否则作C类判定。 缺陷在标准范围内均不能有明显刮手、否则作C类判定以上适用第1)2)3)4)5)明显按MA标准判定2) 面壳、上盖喷油正面碰伤、麻点、砂眼、颗粒(用手指轻脱O落)0.6mm2以上,面壳、上盖侧面和后板0.8mm2以上,面壳、上盖、后板底部3.0mm2以上。3)表面凹凸不平,30cm处明显可见。O4)面壳、上盖正面喷油脱漆、脱色、镀层脱落0.08-0.5mm2,面壳上盖侧面和后板0.2-0.8mm2,面壳、上盖及后板底部2.0-3.0

7、mm2.O5) 面壳、上盖喷油正面脱漆、脱色、镀层脱落0.5mm2以上,面壳上盖侧面及后板0.8mm2以上,面壳、上盖及后板底部3.0mm2O 以上。6)上盖、底板反弹或变形。O7)切口边沿毛刺、刮手、切面不平、明显锯痕。O8)表面有丝印油、色斑、杂色、混色、条纹,30cm处背光仍可见。O9)后板使用电压、功率、安全认证丝印错误。 O10)面壳、后板丝印错误,模糊不清。O11)明显的压痕、模痕、翘曲、变形,明显薄油。O12)上盖、后板表面擦花,擦痕2.0-5.0mm2,反光可见。O擦、擦痕大于13)上盖、冲压品牌标识明显深浅不一或过深过浅、错位。O5.0mm2为B类14)表面粗糙、暗淡、不光亮

8、,喷油、电镀、颜色明显不一致。O15)PND面壳与上盖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凸出或内陷0.4mm-0.7mm.O0.7mm以上为B类16)面壳与上盖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凸出或内陷0.5mm-0.9mm。O0.9mm以上为B类17)上盖两侧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凸出或内陷0.5-1.0mm。O1.2mm以上为B类18)面板仓门处有明显色差、水口、残缺、脏法。(开仓状态下可见)。O19) 喷油、喷粉表面喷层不均匀、漏喷。O20)表面有明显脏污,不可擦除。O可擦除为C类(二)上盖面壳后板21)电镀表面有明显漏镀、气泡、离层、不均匀。O22)铝合金表面研磨线条粗、无线条或出现打沟或波浪状。O23)冲孔及棱角有

9、明显塌角。O24)铝合金与面壳缝隙0.4mm-0.7mm。O0.7mm以上为MA25)R棱角圆弧有倒角、端面明显刮手。O26)面板VFD、标识贴漏,保护膜漏贴。O27)面壳与装饰板仓门处缝隙超过0.6mm-1.0mm以上。O1.0mm以上为MA28)行车记录仪系列装饰板与面壳间的缝隙0.6mm-1.2mm.O1.2mm以上为MA29) 个别机型 USB,HDMI系列装饰板与面壳间的缝隙0.4mm-1.0mm.O1.0mm以上为MA30)面壳与装饰板不平相差0.2mm-0.6mm以上。O0.6mm 以上为MA31)通电状态下,距显示屏30cm位置观察,明显可见划痕。O32)通电状态下,显示屏内有

10、明显的雾状效果。O33)显示屏破损、开裂。O34)镜片装反。O35)显示屏装配明显倾斜基准位置0.2-0.6mm。O0.6mm以上为MA36)个别机型,USB,HDMI系列装配缝隙距离大于0.6-1.0mm.O1.0mm以上为MA37)行车记录仪系列装配缝隙距离大于0.2-0.6mm。O1.2mm以上为MA38)镜片上有明显脏污且不可擦除。O可擦除为MI39)按键有卡死现象(10次出现1次)。O40)按键明显破裂、变形。O41)按键明显手感不良、异响,但不影响功能。O42)镜片正面屏显位置明显划伤,黑点、白点0.1-0.3mm2以上,O 非屏显位置0.2-0.5mm2。43)镜片正面屏显位置明

11、显划伤、黑点0.3mm2以上,非屏显位置0.5mm2以上。O44)按键装配位置偏离理想设计位置:O 宽边距离大于窄边距离的2倍以上。45)按键正常操作时,3个以上按键同时明显连动。O46)镜片表面有明显流纹、混色、擦花、暗斑。O47)按键旋钮明显太松或太紧。O48)旋钮松脱或旋不到位。O49)旋钮部分破裂。O裂至尽头为MA50)旋钮明显异响。O51)上盖与面壳配合时的缝隙两棱角0.7mm以上,中间部位1.0mm以上。O52)后板端子色圈错误。O53)上盖与面壳配合时的缝隙两侧机顶盒系列0.8mm-1.3mm (指缝隙最大处)。O1.3以上为MA54)上盖与面壳配合时的缝隙两侧0.6mm-1.1

12、mm(指缝隙最大处)O1.1mm以上为MA55)后板端子陷入或凸出深度超过后板基准平面的0.8-1.5mm。O1.5mm以上为MA56)端子偏移基准中心位置,部分金属圈看不见。O57)端子、接口内有异物,影响接插及接触性能。O不影响接插及接触性能为MI58)顶盖明显起泡,颗粒不均匀,凹凸不平。O(三)底部1)底板明显起泡、发白、脱漆、生锈、残缺。O2)塑料扣未扣到位。O3)底部金属壳严重划伤,长度1cm-3cm.O3cm以上为MA4)防震垫、垫脚错或漏(一个)。O5)底部与后盖之间的间隙系列大于0.8-1.2mm。O1.2mm以上为MA6)垫脚颜色不一致。O(四)丝印/喷码1)丝印首尾笔划残缺、中间笔划断笔,断缺长度大于0.1mm。O2)部分丝印细淡、粗黑、重影、笔划颤抖、拖尾(30cm处观 察较模糊,不易立即辩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