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重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22163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重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内容提要 伯恩施坦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表达 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解,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这种 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对唯物史观的折中主义理解、对辩证法的实证主义诘难和对 社会主义的非革命性主张。伯恩施坦提出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意是力图保 持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在场性,但客观上却损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 命性质,走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反面。关键词 伯恩施坦 唯物史观 辩证法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Eduard Bernstein, 18501932)的社会主义理论,展示的是第二国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据伯

2、恩施坦声言,他的 思考本质上是对恩格斯晚年对社会发展进行新探索的继续。他的这些东西对于 恩格斯来说并不是秘密。时间推移到此,关于社会主义的见解有理由进行再改 变:“随着民主制度的增加,在我们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活缓慢地但是坚定地开 辟了道路的那种更为人道的看法,在意义更为重大的阶级斗争面前也将不仅不 却步不前,而且同样要为阶级斗争创造出更为缓和的解决方式。在一百年以前 需要进行流血革命才能实现的改革,我们今天只要通过投票、示威游行和类似 胁迫手段就可以实现。”他说他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 是按照这个基本精神写成的。在此,我以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为主要资源,对伯恩 施坦的社

3、会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对唯物史观的折中主义理解伯恩施坦认为,人们在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上往往具有轻视观念而夸 大物质因素作用的倾向,而这种倾向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十分有害。他强调指 出:“社会民主党必需一个康德,他总有一天要十分苛刻地对传统的教义进行 批判的审查和严厉的责备。他要指出,这一教义的表面上的唯物主义在哪些地 方是最高程度的因而是最易引入歧路的空论,指出轻视理想和把物质因素抬高 为无所不能的发展力量是自我欺骗,而传布这种欺骗的人已经自己通过行动随 时发现了或者将要发现它的本来面目。这样的一个人将能以令人信服的尖锐性 揭露,在我们伟大的先驱者的著作中,哪些是值得并且一定要永垂不朽的,

4、哪 些必须并且能够放弃。”伯恩施坦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唯物史观的创立者,的确在起初的一 段时间里把强调物质因素在历史上的作用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而对非物质 (非 经济) 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注意较少。这使得他们的思想显得比较独断, “带有宿命论的音调”。他认为,这是符合任何新理论的自然发展过程的。 “一种新理论经常首先以断然的、独断的表述方式出现。为了给自己树立威 信,它必须证明旧的理论站不住脚,而在这种斗争中,片面性和夸大自然是适 当的。”在成熟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就开始强调非物质(非经济) 因素对 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通过成熟时期的完善,“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不因此丧失 它的统一性,

5、但是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却提高了。它有了这些补充才真正成为科 学的历史考察的理论。”伯恩施坦说,应用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理论 的人应该按照成熟的形态而不是按照起初的形态应用它,“这就是说,他有义 务除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影响、还对每一时代的法权的和道德的概 念、历史的和宗教的传统、对地理影响和其他自然影响 ( 人本身的性质和人的精 神素质的性质也属于这一范围 ) 加以充分的考虑。”“如果从恩格斯在给康拉 德施密特的信和在社会主义大学生发表的信中赋予历史唯物主义的那一 成熟形式向后追溯到最初的一些定义,并且以此为根据而对它作一元论的 解释,这会是极大的退步。”在此基础上,伯恩施坦提出了

6、对折中主义的看法。他说,社会历史是多种 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形成主观意志的客观基 础。但是这一客观基础已经不是纯粹物质的东西了。伦理或法权观点,宗教信 仰和科学理论在其中起重大的作用。”“纯粹的经济原因首先只是创造接受某 些思想的素质,但是这些思想怎样兴起和传播以及采取什么形式,取决于一整 系列影响的协助作用。”如果人们把这种观点看成折中主义,那么折中主义倒 是可以成为独断的教条主义的最好反拨。因为“, 折中主义从对于现象的 种种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式中进行选择往往只是对于企图从一物引出万物 并且以独一无二的方法处理万物的教条主义渴望的自然的反作用。每当这种渴 望发展

7、过度,折中精神总是要一再以强大的自发力量为自己开辟道路。”伯恩 施坦认为,相对于任何教条所固有的把思想“用脚镣锁起来”的倾向来说,折 中可以说是一种清醒的理智。所以,在伯恩施坦看来,唯物史观应该是多元论的、折中的历史理论。可 惜的是人们总是忘记这一点而把唯物史观中的唯物主义作一般唯物主义的理 解,从而导致决定论或独断论的观念。伯恩施坦说:“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的科 学基础,唯物史观在今天只有按照前述的扩大才能有效。一切应用,如果没有 考虑或者没有足够考虑由这一扩大所指出的物质力量和思想力量的相互作用, 那么不管它是出自理论的创始人自己还是出自别人,都应当据此相应地加以纠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

8、理解是对当时盛行于第二国际理论家中的 庸俗经济决定论影响的抗议,其学理上的基本目的是强调精神因素、思想力量 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从而强调历史主体的能动性。我认为,这种做法对于促 使人们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有意义的。但是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历 史观的理解本身是有重大缺陷的。其一,伯恩施坦对唯物主义、特别是马克思 恩格斯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理解是片面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确肯定各种因 素对社会历史的作用,肯定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但是他们坚定地 提出物质因素的决定作用,强调精神因素、思想力量的物质根源,坚持历史领 域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观不是否定精神因素、思想力量 的

9、历史作用的独断论,也不是把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量齐观的多元论和折中 主义,而是对社会历史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论把握。其二,伯恩施坦强调精神因 素、思想力量的作用,当然是想弘扬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但是,具有康德主义 情结的他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始终没有走出抽象认识论的圈子。他不知道单纯认 识领域,主体的能动性是非现实的。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具体的、历史的,同 时又是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才是主体能动性的现实基础和现实途径。离开实 践,精神因素、思想力量从何而来,又何以发挥历史作用呢 ? 如果面对马克思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解和对唯物主义的实践理解,那么伯恩施坦的多元论和折 中主义情愫相信就会在理论上消散。阶级斗争

10、学说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重要理论成果。但是伯恩施坦认 为,与唯物史观一样,阶级斗争学说也经历了一个从起初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起初存在着严重的思辨性独断,硬是把阶级斗争设想成尖锐得马上要把资产 阶级社会炸破的程度,“一件需要几个世代才能实现的事竟 ?被看成一次整治 革命的结果”。而“这一发展在于,在坚持主要观点的同时,对起初是独断地 提出的原理加以限制”,特别是晚年恩格斯对某些观点进行了更改。例如, “恩格斯在逝世前不久为阶级斗争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毫无保留地承认了马 克思和他在估计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所需时间方面所犯的错误。”不过伯恩施坦认为,这样的更改在理论的统一性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是 存在一

11、定矛盾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把重新使理论获得统一性和重新建立理论 同实践之间的统一性的任务,留给了他们的后继者”。因此,我们现在对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实质上不过是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志,使马克思主义 理论向前发展和改进罢了。对辩证法的实证主义诘难伯恩施坦提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在初创时期之所以犯独断论的错误,同 时这些错误在理论成熟时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其哲学方法论原因就在于马克思 和恩格斯违背从经验事实出发的实证主义原则而导入黑格尔的辩证法。“不管 事物在现实中是什么样子,一旦我们离开了可以凭经验确认的事实的土地并且 超越这些事实而思考,我们就要陷入派生概念的世界,而如果我们然后遵循黑 格尔

12、所提出的那个样子的辩证法规律,那么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进了概念的 自我发展的圈套。黑格尔的矛盾逻辑的巨大科学危险就在于此。”马克思和 恩格斯学说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按照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来设想阶级斗争、社会历 史和社会革命而不顾社会经验事实本身。“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学说中的叛卖性因素,是妨碍对事物进行任何正 确推理的陷阱。”晚年恩格斯虽然有所觉悟,但“恩格斯不能或者说不愿超越 它。他仅仅就政治斗争的一定方法和形式从已经得到的认识作出结论。他在这 些方面所说的话尽管是意义重大的,但是毕竟只涉及现在提出的问题范围中的 一部分”。伯恩施坦还指出,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使得马克思主义染上了无视现实的 激进的布朗

13、基主义的色彩。在他看来,布朗基主义的理论“完全不过是关于革 命的政治暴力及其表现即革命的无限创造力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在任何时候 都是激进或令人振奋的,然而又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没有真实的结果的。可惜的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理论时就没有拒斥这样的理论。共产党宣 言中那些违反时代的革命纲领就是“彻头彻尾的布朗基主义”。在成熟时 期,马克思主义在行动方法上虽然克服了布朗基主义,但是在过高估计革命暴 力对于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力方面,它几乎从来没有完全摆脱布朗 基主义的见解,直到恩格斯的晚年,这种情形才有一定的改变。而这就是由于 马克思主义导入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果。“黑格尔主义的逻辑筋斗

14、五光十色,显 得激进和才气横溢。它像鬼火一样给我们指出彼岸的前景和模糊的轮廓。但是 只要我们一旦本着对它的信任来选择我们的道路,我们就一定会陷入泥潭。”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加注意地放过布朗基主义的最重要的错误,“这首先要归咎 于他们自己理论中的黑格尔的杂质”。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辩证方法的责难正好说明了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理解 的肤浅性。他一方面似乎遵循马克思主义从现实事实出发的基本原则,另一方 面又不理解在马克思语境中现实事实本身具有辩证的意义。马克思指出:“思 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表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 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这种实证科学就是对世界发展真实过程的把握

15、, 在历史领域也就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一定的真实结果。马克思 说:“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 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物质而已。”但是,与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不同,同时也与实证主义不同, 马克思不是把认识仅仅理解为对事物表象的把握,而是把认识规定为通过事物 表象对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探索和把握。其中马克思特别注重的是认识从 事物的特殊本质深入到历史总体本质的能动过程。马克思认为,如实地描述现 象,固然是认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仅仅把理论研究

16、局限于此,并把这种描 述封为真理,则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惯用手法。因为对颠倒的世界现象进行 如实的反映得到的只能是似真实伪的认识。这些认识在平日生活中也往往轻易 地被认定为毋庸怀疑的真理。然而,如果我们把握历史总体的本质,就会看到 这些现象对历史总体本质的颠倒性,就会发现这些被平日生活认定为自然真理 的思想和认识是那么的虚妄。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直面、如实地反映的 事实,不是现象的堆积,而是现实存在的现象和本质及其关系的总和。科学的 原则最根本的是如实地把握历史总体的本质及其发展,并据此昭示历史上各种 现象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以科学原则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基本事实, 即历史的前提因而也是科学历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 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 活条件。”伯恩施坦想用康德主义的知性方法来抗拒辩证法,实在是这个大理 论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可怜的一个表征。伯恩施坦的哲学立场是漂移性的。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