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9218829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构想】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的鲁迅的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格调,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以品味重要词句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伎俩,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导入-简介作者及背景-出示目标-听读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研读课文二封建教育思想,自我反省精神-合作探究-品味语句含义,渗透思想感情-体验反思-拓展延伸从文本到生活【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德育目标: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体会鲁迅“反封建斗士的初步思想。 能力目标:感受语言文字的含义能力,批注法的标准提升。 【教学根本流程】一、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加入?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

3、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局部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奉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波折幽晦的象征叙述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叙述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

4、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辞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希望?死后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二、文本阅读一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本文写“我回顾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要求边听边用一段话来概括课文的内容。师范读。1.课文记叙了“我 了弟弟的,后来我知道自己,准备向弟弟抱歉,而弟弟却,我的心只得。或者2.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小兄弟最喜欢放风筝,“我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长进的玩艺,行为十分粗犷。待到长大后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

5、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惨重的心只得一直惨重下去。二、怎么写的?下面,请同学们带领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以下各题。(放幻灯)1、这篇散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2、 3-4自然段写了什么1 读第三段;用不同符号划出我和弟弟对风筝的态度2.读第四段;用不同符号划出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3我为什么那样做,弟为何不对抗?3、 5-11自然段写了什么读第五至十一段;用不同符号划出我是如何省悟和补过的及弟弟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后的神态。4、12自然段写了什么小结:1.鲜明的比照手法,使文章情节波折,中心突出。2.语言鲜活,用词精当三、写的目的中心思想探究学生默读全文,精读课文,在圈

6、点勾画中找出本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圈点勾画。资料内容如下:对课文作圈点勾画评注的学习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疏通性的圈点勾画,目标是读通课文;二是思考性的圈点评注,目的在于提出质疑,引发思索;三是评论性的圈点评注,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启思维的根底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并参照平时通用的读书符号形成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作为圈点勾画的符号,应简洁醒目,意义明确,使用时不应随意变动,以便于对文章的重读与复习。下面的符号系统是不少人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供参考。批注法圈点勾画 符号系统1. 表示描写得精彩或论述得好;2.表

7、示作者的观点、看法;3. 表示文章的要点或中心思想;4. 打算摘抄的内容;5. 表示要着重理解的字、词、句;6.?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7.?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8.!表示精辟、赞赏;9. 表示应注意的地方;10. 表示应熟记、背诵的地方;12. 表示要查考、注解的地方;13.表示需疏通的生字和生词。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临时设置一些符号。2指导学生对课文圈点勾画,把阅读中的感受、体会或疑问标记出来。3以小组为单位,各组聚集问题。教师将所有问题归类,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归类,或按部分到总体的方式归类,或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4按照问题所在的段落分组,可把问题分为4组,12段

8、的疑问为一组,34段的疑问为一组,511段的疑问为一组,12段的疑问为一组。5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研究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抽两组向全班汇报,有不同意见,全体同学讨论解决,教师加以评述。第二课时6.内容研讨第一组问题。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痛?明确:根据高低文,就可以理解。故土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土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痛,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痛,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9、。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土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土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土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第二组问题。1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明确: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忽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快乐得跳

10、跃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跃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2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明确:描述略。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慧伶俐,动手能力强。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

11、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懊悔与自我谴责之意。第三组问题。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明确:联系惩办一词,就比拟分明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惨重起来,受到惩办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3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明确: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12、,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跃、健康、聪慧,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净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开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4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明确: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长进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长进。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

13、,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构想的补过的办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惨重。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惨重?明确: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慨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痛惨重。第四组问题。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

14、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惨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惨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痛啊。而这种悲痛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痛,想摆脱而不得。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痛。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懊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痛的,使人不寒而栗。小结:揭示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自由、活跃的天性的扼杀。而强烈的愧疚之情体现的不仅

15、是兄弟间真挚的亲情,还包含着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谈谈对本文主旨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本文的主旨含蓄而深邃。本文选取的是一件在小兄弟的心里早已忘却的儿时琐事,但在我醒悟到这件事是对小兄弟心灵、精神的残酷虐杀后,强烈的愧疚之情体现的不仅是兄弟间真挚的亲情,还包含着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另外文章首尾两次描写的肃杀的冬景,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象征。空中浮动的风筝既是故土春日的象征,更是美好的理想的象征。一篇短小的散文诗,作者将深厚的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而深沉的立意美。四写的精彩处1.品读生动精彩的人物描写我找到描写生动的语句是_,我观赏它的理由是因为_2. 要求学生学习揣摩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在比照冲突中表现亲情或友情。依据提供的情景,选择一个话题,写一段话。我是向来不爱 ,。和我相反的是。有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