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21342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2013高考导数与积分命题热点研讨(1)第一部分:命题热点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以前大纲版数学中,函数在高考中占有百分之四十甚至五十的分量.在如今的高考中,函数也能占到至少三分之一的分量.函数的命题是十分灵活的,可以是应用题,可以使纯粹的数学计算.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一直是数学的主题.我们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函数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对勾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等.其中对勾函数是补充函数,这个对勾函数是理科班学生必须掌握的.它的一些性质老师也是需要补充的.说到函数,我们还要需要注意一个函数,就是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这个函数也是需

2、要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的,近两年高考提得特别多.近两年我们国家提素质教育比较多,那么函数是何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所以我们要对函数格外的重视,这是我们大家都需要注意的,一方面是学生要注意,另一方面是老师要注意.函数的应用这一块老师要花费一些力气和学生们探讨讲解.当然和函数联系最紧密的是导数.导数在高考中的命题是一个大题和一个小题.小题的难度是中等偏下,大题的难度是高.一般来说导数在高考中是压轴题.这个压轴题是综合性比较强、考察点比较多.导数可以和数列、三角函数、向量、空间几何、不等式联系起来,希望老师们在知识网络交汇处注意命题动向.1函数与导数的命题点分布定义域、值域、对称性、周期性、奇偶性、单

3、调性、函数与导数的综合、影射、函数与导数积分的综合、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平移、最值、特殊点、指对幂函数中的一些特殊的性质、三角函数的求解方法、导数法求切线、积分法求面积等等.2函数与导数的题型分布题型1:选择题.选择题主要是考察中等难度的题目,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增减性,函数与简易逻辑的综合,函数的单调性等等.题型2: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函数的一些特殊性质,定义域、值域、分段函数等是考察的比较多的.当然还有一些创新题型.题型3:大题.大题的难度是高.主要是考查综合内容.函数与不等式结合等等.另一方面,二次函数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要考察.3一些具体的函数模型我们要注意函数模型的考察.函

4、数模型我们要注意增函数模型和减函数模型.增函数模型有对数模型、一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其中对数函数模型增长的最慢,二次函数模型比较适中,指数函数模型增长的比较快,被称为指数爆炸.这些函数模型容易出为应用题,和导数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第二部分:命题热点孟老师预测热点1注重双基方面的命题我们要注意最新高考的命题动向,近两年高考有很多题目都是从教材中延伸的.譬如说四川、陕西等省份在三角函数部分都出过教材的课后题,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密切关注的.对于教材的关注,我们必须在第一轮复的时候加紧关注.这也体现了考纲中所说的:源于教材.1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值域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

5、(直接法、换元法、判别式法);掌握二次函数值域(最值)或二次函数在某一给定区间上的值域(最值)的求法.求函数最大、最小值问题历来是高考热点,这类问题的出现率很高,应用很广因此我们应注意总结最大、最小值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提高高考应变能力因函数的最大、最小值求出来了,值域也就知道了反之,若求出的函数的值域为非开区间,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也等于求出来了孟老师举例1函数y的定义域是Ax|x0Cx|x0且x1Dx|x0且x1,xR解析:依题意有,解得x0且x1,故定义域是x|x0,=,当x1,a0由、知,00,知在R上恒成立,因此,由此并结合a0,知.2对应用题的考察在高考的某些省份,是要出应用题的

6、.应用题和我们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是学以致用的内容.预计高考的命题趋势是会向这个方向发展的.典例10(2011年湖南高考)长方形物体E在雨中沿面P(面积为S)的垂直方向作匀速移动,速度为,雨速沿E移动方向的分速度为.E移动时单位时间内的淋雨量包括两部分:(1)P或P的平行面(只有一个面淋雨)的淋雨量,假设其值与S成正比,比例系数为;(2)其它面的淋雨量之和,其值为,记为E移动过程中的总淋雨量,当移动距离d=100,面积S=时.解析:(I)由题意知,E移动时单位时间内的淋雨量为,故.(II)由(I)知,当时,当时,故.(1)当时,是关于的减函数.故当时,.(2) 当时,在上,是关于的减函数;在上,是关于的增函数;故当时,.典例11(2011年陕西高考)(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从点P1(0,0)作x轴的垂线交于曲线y=ex于点Q1(0,1),曲线在Q1点处的切线与x轴交与点P2.再从P2作x轴的垂线交曲线于点Q2,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一系列点:P1,QI;P2,Q2Pn,Qn,记点的坐标为(,0)(k=1,2,n).()试求与的关系(2kn);()求解()设,由得点处切线方程为由得.(),得,所以于是,内容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