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201266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心眼的人如何克服狭隘心理 所谓狭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胸狭隘、气量小,俗称“心眼窄”、“小心眼儿”。这种人只听得好而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受到一点委屈或遇到一点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又极易受外界暗示,特别是那些与己有关的暗示,极易引起心理的内部冲突。 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失误就觉得是莫大的失败、挫折,长时间寝食不安。在行为上体现为人际交往面窄,只同与自己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 有狭隘性格的人感情脆弱、意志单薄、办事刻板、谨小慎微,有时发展到吝啬、自我封闭的限度。狭隘心理是许多不良个性的本源,嫉妒、猜疑、孤僻

2、、神经质等不良体现都源于狭隘心理。狭隘有百害而无一利。心胸狭隘会使人耐受挫折的能力减少、情绪不佳,无法结交更多知心的朋友。缺少朋友之间的友谊与欢乐,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内心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导致消沉、颓废;由于对周边人产生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容易导致无中生有、无事生非、疑心重重。长此以往,自负、嫉妒、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的逐渐积累,使原本狭隘的心胸更为狭隘,偏激的结识更为偏激,个性缺陷恶性膨胀,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要克服狭隘心理,变化这一不良性格,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充实知识。人的心眼与其知识修养有密切关系。一种人知识多了,立足点就会高

3、,眼界也会相应开阔。此时,就会对某些小事、小利拿得起,放得下,丢得开。狭隘性格的人要多读某些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培养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互助友爱精神。 2.增长阅历。心胸狭隘和见识少密切相连,阅历浅,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头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少,很容易浮现结识上的片面性、看问题的绝对化和极端化。偏激结识一旦产生,就固执己见,容不下有悖于自己观点的人和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般地说,人的阅历越广,见识就会越高,心胸就会越开阔,心境就会越恬淡沉着。 3.放弃自私。狭隘和自私是“孪生姐妹”。狭隘的人把目光投向自己,她们把“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为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

4、一片心”、“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她人瓦上霜”作为人生信条,唯我独尊,固执己见,时时到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交往中更是竭力排斥“异己”,其成果落得了门庭冷落。 心胸狭隘之人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嫉妒超过自己的人,她们只愿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其成果导致自负心理的增强和交际圈大大缩小。 门庭冷落和交际圈的缩小,必然带来孤单、寂寞和空虚的困扰。如果我们为自己确立一种积极的生活目的,把眼光放远某些,自己的得与失也就不算什么,把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小圈子放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才干“天地宽”。 .扩大交际面。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人的性格、品格都是主体同环境互相影响的成

5、果。人与环境的交流越多、越广泛,人的开放限度就越大,心胸越开阔;越是生活在封闭、抑郁的环境里,思想、胸怀也就越容易狭隘。狭隘心理往往是与“个体与环境间缺少交流”有关的,交流的缺少,导致心胸的狭隘,而狭隘的心胸,又导致自我封闭,限制交往的开展,如此恶性循环,个性就在狭隘的坐标系统中进一步强化。 因此,扩大交际面,加深与外界的理解与沟通,更透彻地理解别人与自己,增长见识,拓宽心胸,是克服狭隘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狭窄的个人圈子中走出来,就不会像“井底之蛙”那样鼠目寸光,只看到自己一时的得失了。 5.待人以宽。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然要在社会中生活,免不了要与别人发生交往。为了使交往顺利进行,应本着

6、人际交往的互酬原则,也就是说,在交往中不要只想到自己的私利,甚至还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点好处。须知,在一定限度上,你付出多少,最后也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多少。因此,豁达大度、待人以宽是我们待人处事应遵循的一种原则。只要不是原则上的事,不要对吃一点亏而耿耿于怀。6.多交结那些被公觉得是慷慨大度、大方的人。你的周边一定会有这种人,跟她们在一起,你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坦荡胸怀、恢弘气度的影响,学到她们待人接物、理事处友的措施。最佳少跟极端自私、斤斤计较的人在一起。有句俗话说“守好邻学好邻”,选择朋友也同样如此。 7.培养生活雅趣。多参与朋友圈或社区里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爱好范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彼此广泛的交往中,感受生活中的新鲜刺激,感受生活的美好,增强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