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9201156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专业带头人: 余 娟 系主任: 姜善涛 教学中心: 数控技术教研室 批准日期: 课程编码:J011Z课程名称: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属类:必修课课程学分:5学分参考课时:80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加工工艺与刀具、数控机床加工技术、UG三维造型技术基础后继课程: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编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职业资格(或职业工种):数控车工高级工、数控铣工高级工课程部门: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教研室制订: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开发团队批 准 人:团队负责人:余娟目 录一、课程概述1(一)课程性质1(二)

2、课程基本理念1(三)课程设计思路1二、课程目标2(一)总体目标2(二)具体目标2三、内容标准3(一)学习目标3(二)活动安排3(三)知识要点5(四)技能要点6四、实施建议6(一)教学建议6(二)考核评价建议6(三)教材编写建议8(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8(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1五、其它说明12 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数控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为培养数控技术人才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会系统的掌握UG数控加工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和技巧。同时,配合数控加工实训的进行,使学生对UG数控加工更深入的掌握。(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

3、是项目教学课程。学生通过三个典型的项目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项目资讯、分析和实施,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便于教学并让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典型零件的加工,本课程选择了数控铣、加工中心常见典型零件,作为项目教学的载体,以实现项目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情境的设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三)课程设计思路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组成的学习领域开发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依据岗位能力要求,参照数控车工、数控铣工高级工职业标准(试行),完成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根据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

4、方法能力),按照能力的特点与教育规律,采取逐步提高的方式,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以数控铣零件加工为核心,以国家社会与劳动部颁发的高级数控铣工考核要求为依据,并将要求贯穿到各个教学情境中,学生完成本课程学习达到数控加工高级工要求。同时,通过各情境的训练,培养学生相应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相互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自主学习等方法能力。(二)具体目标1专业能力(1)熟悉公差与配合标准。(2)熟悉行业规范。(3)掌握数控编程方法与相关指令。(4)熟悉夹具及使用方法。(5)熟练操作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6)熟悉夹具及使用方法

5、。(7)规范填写设备运行记录、故障报告。(8)检测零件质量、填写质量卡片。2方法能力(1)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2)制定班组工作制度与计划的能力。(3)查阅生产规范、工艺文件、网络检索的能力。(4)方案设计与评估决策的能力。(5)统计零件加工质量数据的能力。(6)撰写班组、个人工作总结的能力3社会能力(1)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具有环保意识、废物循环利用意识;(5)具有工作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6)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三、内容标准(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系统的

6、掌握UG数控加工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和技巧。同时,配合数控加工实训的进行,使学生对UG数控加工更深入的掌握,能操作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进行零件加工;.能进行零件的精度检验以及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二)活动安排UG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打破学科限制,以零件加工任务为载体,学生按企业班组管理方式,分组接受任务后,学生从分析产品图样入手,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制定正确的走刀路线,选择适合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编写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验证程序和工艺,进行数控加工,生产出合格零件。UG数控加工技术面向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作业区域,分为:学习领域1底板数控加工:40学时学习领域2碗形零件数控加工:2

7、0学时学习领域3型芯模具型腔数控加工:20学时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用3个典型数控机床零件的加工学习情境中融合讲解。课程结构如表所示:序号学习情境子情境参考学时1学习情境1:典型平面铣数控加工1数控加工基础4022UG NX5数控加工入门 33UG NX5平面铣加工技术4学习情境2:碗形零件数控加工4UG NX5型腔铣加工技术205学习情境3:型芯模具型腔数控加工5UG NX5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加工技术2066UG NX5点位加工技术学习情境和子情境设计学习情境1:底板数控加工 参考学时:40学习目标专业能力1、了解UG数控铣加工流程及加工工艺;2、掌握平面

8、铣加工;3、掌握轮廓精加工和表面精加工;4、掌握数控铣床操作。子情境子情境任务载体学习内容任务地点课时1数控加工基础数控铣床1.1 数控加工入门1.2 常用的编程指令1.3 数控加工的工艺处理 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室402UG NX5数控加工入门2.1 UG NX5数控加工模块介绍2.2 UG NX5数控加工的一般流程 2.3 管理刀具路径2.4 后置处理 3UG NX5平面铣加工技术3.1 平面铣操作模板介绍3.2 平面铣加工的基本概念3.3 平面铣加工的几何体3.4 平面铣加工的操作参数设置3.5 表面铣3.6 平面铣加工实例学习情境2:碗形零件数控加工 参考学时:20学习目标专业能力1、了解

9、UG数控铣加工流程及加工工艺;2、掌握平面铣加工;3、掌握型腔铣加工及表面铣加工;子情境任务载体学习内容任务地点课时4UG NX5型腔铣加工技术数控铣床4.1 型腔铣操作模板介绍4.2 型腔铣加工的基本概念4.3 型腔铣操作的几何体4.4 型腔铣操作的参数设置4.5 等高轮廓铣加工4.6 典型零件加工实例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室20学习情境3:型芯模具型腔数控加工 参考学时:20学习目标专业能力1、了解UG数控铣加工流程及加工工艺;2、掌握型腔铣加工;3、掌握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加工;子情境任务载体学习内容任务地点课时5UG NX5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加工技术数控铣床5.1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概述5.2 固定

10、轴曲面轮廓铣基本概念5.3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的驱动方式5.4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的操作参数设置5.5 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加工实例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室206UG NX5点位加工技术6.1 创建点位加工操作 6.2 点位加工几何体6.3 循环控制6.4 一般参数设置6.5 点位加工实例(三)知识要点1UG编程基本操作和数控加工工艺;2UG平面铣加工技术;3UG型腔铣加工技术;4UG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加工技术;5UG点位加工设计;6UG数控钻孔加工;7UG后处理技术。(四)技能要点1数控车铣床以及加工中心的零件的加工程序的编制;2应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数控加工程序的仿真与校验;3合理的选择刀具并能定位与安装工

11、件、设置机床参数;4设计正确合理的加工路线,编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5操作数控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进行零件加工;6能进行零件的精度检验以及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考虑到本专业的特点,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建议:1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在一体化教室内教学;2老师带队的学生一般不超过20人;3采用分组教学,每组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为宜;4各学习情境在数控实训车间完成;(二)考核评价建议建立过程考评机制,最终考核由各情境的考核汇总而成,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各情境考核表如下: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占50%;实践考核采用项目操作方式,占

12、40%;平时作业及考勤,占10%。数控操作技能考核总成绩表序号考核项目配分得分备注1建模、设置路径及后处理生成程序352现场操作规范103工件质量204学习小组长评分155教师评分156考勤57总分100表6 现场操作规范评分表序号项 目考核内容配分现场表现得分1现场操作规范工具的正确使用22量具的正确使用23刃具的合理使用24设备正确操作和维护保养4合 计10表7 工件质量评分表序号考核项目扣分标准配分得分1234567891011121314总分40表8 平时成绩评分表序号考核项目配分得分备注1学习小组长评分15视平时上课与机床操作表现酌定2教师评分15视平时上课与机床操作表现酌定3考勤5每迟到一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3分,旷课3次及以上不得分(三)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能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2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3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在工作中的应用组织教材内容。4教材应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将在符合职业教育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规定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条件下,论述力求通俗易懂,力求职业需要与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