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市场调研汇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919882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市场调研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行业市场调研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行业市场调研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行业市场调研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行业市场调研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市场调研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市场调研汇报(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市场调研汇报 调研汇报是整个调查工作,包含计划、实施、搜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用户需要的最主要的书面结果之一。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奶牛养殖业作为高效畜牧业,以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多年来引发了各地的高度重视。这一产业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围封转移战略目标起到了主动的作用。但从*年下半年开始,奶牛养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但牛奶价格波动幅度巨大,而且奶农宰杀、“贱卖”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市场自发地调整和市场供需形势的改变促成的?还是其它被人忽略的问题呢?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觉,奶农关心收益,但对奶价充满忧虑;企业关心效益,但对奶源抱有

2、疑虑;消费者关心本身权益,但对产品的品质怀有顾虑。奶牛养殖业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一、奶牛养殖的滑坡因为受“三鹿事件”影响,奶牛业出现全行业不景气,全省奶牛业更是处于低迷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大量养殖户“卖牛”现象。据阳泉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的监测数据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规模养殖户和奶牛养殖企业共有奶牛901头,比一季度末的1384头,降低483头,下降34.9%,也就是说,二季度末存栏数比一季度末降低三分之一。郊区康源奶牛场一季度末存栏74头,6月份全部卖到河北,平均售价为每头3000元;盂县先文奶牛厂一季度末存栏87头,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价每头4000元,

3、最高也只有7000元,和购置时每头14000元相比,共赔钱近17万元;平定县华润乳业有限企业是阳泉市规模较大的股份制奶牛养殖企业,设计能力为500头,一季度末存栏408头,到二季度末仅剩56头。造成奶牛养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响之外,关键还有以下原因:一是售价过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近期,奶牛养殖户出售的牛奶通常在每市斤0.50.94元之间,阳泉郊区康源奶牛养殖基地是较大的奶牛企业,和田园乳业签署了长久销售协议,每市斤奶卖到0.94元,但仍低于成本价,而其它没有签署协议的养殖户只能随市场奶价波动,通常只能卖到每市斤0.50.7元,卖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产所需的正常费用。二是“压款”现

4、象严重,养殖户不能立即回收货款。养殖户卖出牛奶后,通常拿不到现金,有的牛奶收购企业甚至拖欠奶农售奶款达半年以上,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的资金周转。三是售奶渠道不畅,收购企业太少。现在,阳泉市牛奶收购企业只有田园乳业一家,有很多养殖企业只能把奶销往邻近的太原和河北,而这部分奶的价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补助。四是政府补助不能立即到位。据了解,去年政府对每斤牛奶分别由市、县 区 两级各补助1毛钱,而这些补助款至今仍有3个月的没有到位。今年是否补助至今尚无定论,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 户 的主动性。二、奶农的迷惑“奶牛不像生猪,生猪短缺了,国家一给扶持政策,多个月就可见效。而奶牛养殖周期要长得多。现在奶价这么低

5、,而且奶站收的少,假如这么下去只能将奶牛当耕牛使用或是当肉牛杀了”,话语中充满了奶农对奶牛养殖现实状况的无耐和担忧。但纠其根源,我们调研发觉,奶农不但是奶价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时也是奶价下跌成因的关键制造者。1、养殖数量逐步扩大,养殖成本不停提升2、品种渠道多样,牛奶品质参差不齐。我们调研了解到,现在,农户奶牛的大致有四种渠道:一是直接从国外引进;二是到我国奶牛主产区购置;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取得;四是自养公牛,自繁自养。出于对购置成本和技术要求上的考虑,多数农户关键经过第二种和第四种路径购置奶牛。但因为中国培育的荷斯坦牛,系纯种荷斯坦牛和中国各地黄牛的高代杂交种,遗传基础广泛,育种历史较

6、短,尚处于改良过程中,所以牛群质量参差不齐,产奶量普遍较低。第四种路径是靠自养种公牛、自繁自养来取得产奶母牛,质量自然无法确保。这种奶牛养殖品种上的多样化造成的直接后果,造成即使原料奶中全部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学物质,经过奶站搜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满足企业所需的奶质要求。3、养殖环境强差人意,卫生防疫令人担忧。奶牛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取决于产奶量和产犊率。因为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资过大,再加上养殖户的思想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优秀的生产管理方法和配套技术不能立即投入到生产中,青贮氨化技术、配合全价饲料、奶牛繁育新技术和品种改良、规范的防疫和疫病监测等方法没有配套实施。多数农户不建专门牛房,有的因

7、陋就简,在低矮破旧的房屋或窑洞中将就着喂养,通风光照不好,阴暗潮湿,空气污浊,运动场地不足;有的在计划后的庭院中喂养奶牛,空间狭小,奶牛长久处于栓系或“站桩”,难有充足的运动。即使部分较大的规模奶牛场,也为节省用地,也常采取限位喂养、栓系,降低奶牛运动场面积。步入奶农的养殖场,基础上全部是粪便满地,蚊虫肆意,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奶牛常期在这么的环境里生存,健康情况让人堪忧。而卫生防疫工作基础上全部是由奶农自已完成,绝大部分奶牛户不知道喂养奶牛还有什么“标准”,喂料、用药,还要遵守什么“规矩”,防疫、消毒还有什么制度全部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奶牛产奶量,更主要的是会影响牛奶的品质和安全性,对消费者的

8、身体健康造成威胁。4、经营管理各自为战,喂养方法粗放随意在农户调研时,问及一头奶牛的年收入情况,无一人能说个正确数。追问有没有各项生产统计时,往往会说只要记清卖多少奶就行了,还要什么统计,那多麻烦。购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谱资料,搞不清所买母牛的生产性能;生产过程中没有用料、用药、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产奶、防疫、消毒、诊疗、饲料消耗等统计。其后果直接造成生产经验得不到立即总结,该降的成本降不下来,该加强的步骤得不到加强,管理水平提不高。所以,生产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无从谈起了。调研中我们还发觉,奶农在奶牛喂养方法上随意性较大。大部分奶牛饲喂方法仍用传统养牛方法,饲草关键是作物秸秆,饲料关键是玉

9、米、麸皮等,饲草料品种单纯,营养不全。多数养殖区没有饲草基地,草料贮备不足,而且没有根据奶牛不一样生长时期的营养需要进行饲料的营养调配。饲喂方法关键是:一是拿奶牛当黄牛养,饲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经变质的作物秸杆;二是单喂青贮料,优质干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这种粗放的生产方法必定造成奶牛营养不均衡,进而影响到产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质,经济效益难以深入提升。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觉,目前这种松散的生产模式所引发的农户各自为战的问题;简陋的生产条件所引发的卫生防疫安全问题;养殖数量的增造成的饲料、饲草的匮乏所引来的养殖成本提升的问题;粗放的养殖方法所带来的原料奶品质不确定性的问题。是本省奶牛养殖业生

10、产的症结所在。所以,在市场供需发生改变或其它突发情况产生时,奶农为了个人的利益必将展开无序的市场竞争,甚至利用其它非正常手段来维护本身的利益。从而当步入企业原料奶收购价格走低、奶农收入降低、奶农降低喂养成本、牛奶品质下降、企业原料奶收购门槛提升、奶农收入深入降低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时,奶农也应负担无法推卸的责任。三、乳制品企业的尴尬1、乳制品企业“抢占”市场行为是促成了奶牛养殖业很规发展的主因。伴随蒙牛、伊利、田园等乳制品加工企业前后入驻本省奶牛养殖区建站、建厂,随之便展开了为抢占市场份额对奶源的争夺,这种企业行为直接造成了原料奶收购价格一路走高,收购价一度达成2.8元/千克,这个时候乳制品加工企

11、业对奶源数量的需求远高于对原料奶质量的需要。能够说,奶源的紧缺促进了奶牛的价格水涨船高,前期奶农丰厚的回报似乎给了尴尬“场外”的农户某种暗示,只要养奶牛就等同于有了“摇钱树”,养殖奶牛的热情也就空前高涨起来,在这种背景下良莠不齐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产中。但伴随三鹿事件爆光,乳制品企业不得不高度重视奶源标准、安全问题,所以,提升原料奶收购标准、降低收购量是其面临着市场的压力必定选择。以发展的眼光看,假如乳制品企业的操作关键从开始就着重于原料奶质量的要求而非对奶源数量的需要,那么奶牛养殖设定的技术规范将不是通常农户所能负担的,多数农户也就知难而退将不会涉足这一领域了。这也正是规矩和方

12、圆本末倒置的必定结果。2、乳制品企业和奶农之间的利益矛盾。原料奶价格的低位运行对乳制品企业这么的行业,利润的影响将会很显著。经过政府整理奶站,取消流动奶站,加强检验设备要求,提升了行业进入门坎,实际上降低了收购步骤的恶性竞争,使得企业的议价能力显著提升。但因为前期广告投入及消费群体的保有量影响,乳制品企业仍然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原来企业和奶农全部应该从乳品产业链上受益,但因为企业出于本身的利益的考虑反向压低原料奶的采购价格,这就使奶农不但在承受养殖成本上涨压力的同时,还要负担本应乳制品企业负担的部分义务。从长远看,这将促进腹背受敌的奶农可能弃养或缩减奶牛喂养数量,进而造成原料奶供给步入供需循

13、环的矛盾中,其最终后果将是企业和奶农之间的双输。所以,乳制品企业这种处理奶源供需矛盾的方法无疑为下次奶源争夺埋下了伏笔。乳制品企业和奶农之间本就是利益的共同体,全部应该在乳品产业中分得自己本应的那份利益。所以,怎样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但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同时,怎样划分企业和奶农间的责任和规范行业行为也应是这次奶价波动后应着重考虑的。就现阶段看,乳制品龙头企业和品牌频繁被爆出负面消息,可能会延缓整个行业的恢复进程。不论最终的调查结论是什么,全部难以避免给消费者留下乳制品不安全的整体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乳制品的销售仍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正是乳品产业重新整合,从而步入良

14、性发展的一次契机。四、各国奶业相关政策美国:政府收购全部卖不出的牛奶,确保价格水平。自*年农业调整法出台,历经几十年,美国形成了完整的奶业政策。政府收购全部在支持价格内卖不出去的牛奶,农业部长久经过商品信贷企业收购奶制品以确保支持价格水平,并经过特殊的措施处理,包含以世界市场价格出口奶制品,依据480号法案以低于支持价格水平的价格将奶制品用于学校午餐和福利方案,用于军队、老人、医院、救灾等。美国农业对外政策的关键是加强奶产品出口,以缓解我国产品的过剩。美国作为世界上食品供给最安全的国家,实施机构联合监管制度,在每一个层次 地方、州和全国 监督食品生产和流通:对生产、加工、贮运、销售过程进行全程

15、控制;严密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除了联邦畜产品检测体系外,美国还有各州畜产品检测体系,各行业协会质量监测体系和各畜牧业生产单位、家庭农场主质量自检中心;强化生产源头控制和进出口检疫,美国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生产单位生产的畜产品,要经过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等级制度的严格控制和管理,才能进入市场,畜产品的进出口,均要经过联邦海关和动植物检疫机构进行严格检疫监测,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畜产品果断给予销毁,确保了畜产品的进出口安全。欧盟:以配额、补助、定价干预,维护奶农及消费者利益。欧盟的市场共同组织于*年对牛奶和奶制品生产实施生产配额、价格补助和定价干预制度,试图经过这一机制使奶牛场主得到合理的收益,

16、而消费者无须为奶制品多增加开支。对于超配额生产,欧盟经过增加额外税收给予抑制;对于市场需求不足,欧盟经过价格干预以保护价进行收购,通常情况下,保护价低于生产成本价。同时,欧盟对一些出口奶制品征收出口税,以确保欧盟内部不至于出现因奶制品短缺而造成的价格过高现象;对另外部分奶制品的出口实施激励政策,给出口价格返还,以补助出口商因国际市场价和欧盟内部价之间的差额而造成的损失;对进口奶制品征收进口税,以保护奶制品生产者的利益。为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欧盟在成立必须的协调机构基础上,实施了以统一的标准为中心的食品质量安全配套管理方法,强制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haccp标准。1996年开始实施的欧盟食品卫生法要求,食品生产、加工、处理、包装、运输或经销直至消费的各个步骤全部可能产生质量安全问题,全部必需进行质量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