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192420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方式,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 然而,语言并不是交际的唯一方式,在某些场合,语言可能会实 现不了交际的目的。非言语交际,作为另一种沟通方式,对语言交际起着强调, 补充,甚至替代的作用。所谓非言语交际,即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 信息的过程。Samovar(20XX 年)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 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 有的刺激. 非言语交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身体行为,空间距离, 时间观念和沉默四个方面。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进行的交流的过 程。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宗教信仰

2、等方面的影响,交 际双方在文化上存在差异, 从而会导致交际过程中出现误解和 冲突。因此,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促进人们正确认识目标文化, 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非言语交际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本文主要从非言语视角入 手,研究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并探讨两种时间观 念在语言,影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体现,使人们对中美时间观 念系统认识,从而为有效跨文化沟通提供一定的借鉴。二、中西时间观念差异的主要方面时间观念是人类社会在实践中产物,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 过程中形成的,是文化深层次结构的重要方面,会影响人们对客 观世界的感知和认识。贾玉新认为在非言语交际的各个因素中,时间代表的

3、意义及 其交际行为是文化差异最大、最容易导致交际失误的误区。中美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一)时间的认知-环形时间观念和线性时间观念。对于时间的认识,在时间观念史上形成了环形时间观和线性 时间观。前者认为世界万物都处在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 在 经历了一个时间周期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时间像一个大圆圈 主客体的界限在这个圆圈之中比较模糊, 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 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程度较小。中国传统的哲学时间观普遍认为 时间既是线性的,又是循环性的。从时间进程的线性特征而言,时间具有流动性和延绵性,子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沦语子罕)凸显了儒家始 祖孔子对待时间之流的态

4、度:川流不止,生生不息,肯定时间流 逝并且从容不迫,泰然处之。从时间的循环性特征而言,时间则是阴阳交替、周而复始的。 美国人认为时间的运动是单向线性的,不可逆转,且最终会消失 殆尽,故美国人时间意识强 ,他们生活节奏快 ,办事效率高。这种线性的时间认知在一些英语俗语中都有所体现: Better early than late.(宜早不宜迟 ), 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 一寸金),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间不等人)。(二)时间的取向 -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的时间导向理论将时间分成过去, 现 在和将来三种导向。其中

5、,中国是以过去时间取向为主导的文化,人们尊重祖先 和历史,注重经验和传统,个人的阅历和资历在社会中显得非常 重要;与之相反,美国人的时间取向具有前瞻性,他们信奉一切美 好都会在未来到来 ,年轻就意味着更多的可能和希望,个人能力 在生活工作中是最重要的。这种时间观念的差异在双方语言上有 着明显的表现。汉语中的俗语如:姜还是老的辣,不听 言,吃亏在眼前,以史 为鉴,可以知兴替,老马识途,古人诚不欺余也,这些都反映出中国 人的时间观念是过去取向型的。相比之下,美国人非常忌讳old这个词,在他们眼中old是 incapable (无能力)useless (无用的),hopeless (绝望的)的表 现

6、。因此,在日常的交流中,美国人尽量避免使用old,一般都用 其他词语代替。 这些差异在双方的影视作品中也都有所体现。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 历史 剧备受中国人青睐,康熙大帝,大汉天子等影视剧都烙着 历史的灿烂文明这一印记,近几年流行的穿越剧也体现了中国人 对过去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反观美国的影视作品多以科幻巨作为代表,超体,银河 护卫队等,大都以未来为背景,故事一般发生在距今几千万年 之后。由此可见,美国人一般相信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三) 时间的使用-多向时间观念和单向时间观念霍尔将 不同文化模式的时间观念分为多向时间制 (polychromic time) 和单

7、向时间制(monochromic time)两种范畴。前者将时间看成发散性的,强调时间使用的灵活性,倾向于 一个时间段里做多种事情;后者将时间看成可以分割的直线,注 重日程、期限、效率,强调时间的宝贵。多数中国人不善于做详细计划, 不习惯在特定的时间里完 成特定的工作,他们的行动经常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灵 活性和随机性较强。美国人一般会有周密详细的计划,在特定的时间里做特定的 事, 时间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珍惜时间,遵守预约, 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办事效率。三、结语综上所述,中美双方在时间的认知,时间的取向和时间的使 用三个方面有着鲜明的区别。总体来讲,中国人的时间紧迫

8、感较弱,他们强调对时间的适 应即适时观-顺应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他们看重历史,倾向于 回顾和总结,过去的经验强烈影响着人们当前的行为和对未来的 看法。美国人则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争取 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大的 价 值 ; 他 们 关 注 未 来 , 对 明 天 充 满 期 待 .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 流空前频繁,文化相融现象愈加明显,各国都在倡导相互学习, 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下,很多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人 们开始进行时间管理,做计划安排,提高办事效率。在跨文化交际中,中美交际者要充分认识双方在时间观念上 的差异以及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摒除民族自我中心主义优越 感,理解他国文化,才能达到有效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