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李瑞环的三个东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918762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感于李瑞环的三个东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感于李瑞环的三个东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感于李瑞环的三个东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感于李瑞环的三个东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感于李瑞环的三个东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感于李瑞环的三个东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感于李瑞环的三个东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台三句话,下台三句话,话里有话“三个东西”是个好东西务实求理读后感 禾苗近日,市面上又有一本李瑞环的书热销,题目叫务实 求理。和前两本书学哲学用哲学、辩证法随谈一样, 内容都是李在天津、中央工作时的讲话和文章。退出政坛的 领导人把过去的讲话、文章整编出书已不是新鲜事,但这种 书出现热销、热读、热议,就有点新鲜。古人讲,立功、立 德、立言”。立功、立德难,立言更难。任何言论都是在特 定条件下讲的,在当时能被普遍承认就很难,时过境迁若干 年后,仍然被人们承认就更难。有人说,李瑞环的书在书店 里销得快,在书架上摆得住,说明他的书里确实有好东西。 本人有同样的看法。比如,作为两届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

2、, 在1993年上任时的政协第一次常委会上就讲了 一篇短话,其 中,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三句话,成了 政协工作者的口头禅。甚至有人说这三句话是政协工作的基 本原则、,十五字箴言”。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津津乐道。无 独有偶,令人称奇的是,听一位政协工作多年的朋友说,李 下台时又讲了 一篇短话,只有126个字,其中也有“三句话”,更加耐人寻味。2002年11月,李瑞环以68岁的年龄退出中央政治局和 常委会,2003年3月又退位全国政协。3月2日下午,他在 十届全国政协筹备会上给新一届政协的四个希望和祝愿中, 端出了一个重要的提法:衷心希望和祝愿十届全国政协“坚 持好的东西,修正错的东

3、西,创造新的东西”。在座的两千 余名全国政协委员数次用热烈掌声打断他这次讲话,最后用 持续达半分钟之久的掌声,目送他走下人民大会堂主席台, 足以说明了他们对这位老主席的心情,说明了他们内心非常 认同这三个“东西”。笔者认为,三个“东西”,话里有话,内涵有三。三个“东西”揭示了一个普遍规律。人类历史就是一个“坚持好的东西、修正错的东西、创 造新的东西”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新陈代谢、 永恒发展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的普遍规律。,在 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 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 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

4、,自然界 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毛泽东 语)“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坚持了毛泽东正确的东西, 补充了毛泽东没有的东西,纠正了毛泽东错误的东西。”(李 瑞环语)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中国建设发展的奇迹, 就在于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抛 弃了左的思想,纠正了一些错误路线,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方 针政策和做法。李瑞环彻悟这个道理,早在1986年,他在天 津时就讲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顿的发展变 化之中,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永恒的东西。人们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只能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一定过程中的一 定部分。”两个“一定”与三个“东西”一脉相

5、承,足见他 提出三个“东西”不是简单的、偶然的,而是认识的普遍规 律。自然界就是在“坚持好的东西,修正错的东西,创造新 的东西”中演化的。以人为例,人类由类人猿进化到现代文 明人经历了一百多万年的过程。人类应该庆幸自己没有抛弃 直立行走,没有抛弃原有的繁衍生殖方式;人类还应该庆幸 自己抛弃了茹毛饮血的饮食习惯和在兄弟姐妹中通婚的蒙 那路亚家庭,如果那样,恐怕人类现在身上还会长半尺长的 毛,我们这些后代中,还有一半是智障。人类荣膺,宇宙的 精华、万物的灵长”的桂冠,不是白给的,而是在不断地坚 持好的东西、修正错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中做出了表率, 得到了自然规律的奖赏。人类社会也经历过上万年的文明

6、形 态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如果没有发展出民主、自由和人权 这些普世价值,恐怕现在还会跪倒在一个三岁的小孩皇帝面 前,听他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号施令;还会出现梵书坑儒和 种族大屠杀那些人类历史上的惨剧。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又对 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些抽象的原则进行了时代的修正和民族 的创新。思维更是如此,伴随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演化, 人类的脑力发生了多次革命,大大丰富了认识的空间。人类 不仅承认了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的价值和布鲁诺牺牲在 罗马广场的意义,还实现了从牛顿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相 对论的飞跃,并有了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可见,好的留 下来,错的淘汰掉,新的生出来,这是人类由必然王国迈向 自由王

7、国的必然过程。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 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 止的观点,悲观的观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观点,都是 错误的。其所以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 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 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自然科 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可见,李瑞环提出的 三个“东西”,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历史依据。三个“东西”批评了三种不良现象。现在官场上有几种非常不良的风气。一种情况是不尊重 前人,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急改、乱改前任做法。他们把前 任的工作思路完全丢开了,前任的规划不管了,半拉子

8、的工 程停顿了,为的是标新求异,好体现新官上任三把火。更有 甚者,还没等自己的做法和所谓“成果”经受住时间检验, 就在媒体上大讲“创造了新模式”、,开拓了新天地”、,开辟 了新纪元”等豪言壮语。这种做法,不是急群众所急,而是 急不可奈出政绩,为下一步升迁作铺垫,其结果不但出不了 真正的政绩,还祸害了百姓。殊不知,正如李瑞环讲的:,创 新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创新作为对自己已有成果的丰富、 扩大或扬弃,离不开对前人成就的扎实研究和深刻了解,离 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和长期不懈的努力”。第二情况是刚愎 自用,生怕后任改自己,千方百计防着后任改自己。这种情 况容易发生在老班子任期快满的时候,他们唯恐后来者

9、改掉 自己的思路、计划、布署,下台前就在各行各业、重要岗位 寻找唯自己是从的所谓“老实人”接班,并面授机宜“这不 准动、那不能变”。这种提前安排好“后事”的做法,其出 发点不是从事业出发,是为了“巩固自己成果”。殊不知, 又如李瑞环同志说的“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人类总会不断 地部总结经验,继承、发扬好的方面,摒弃、克服不好的方 面,不断地向着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这是时代 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做法是幼 稚可笑的,其结果只能成为历史的笑柄。第三种情况是僵化 教条,死抱住前人不放。他们对老任老办法全盘接收,对上 级指示照传照转,上来一点不创新,占着茅坑不拉屎。,不

10、下错棋,也不下臭棋,而下废棋”(李瑞环语)。他们碌碌无 为,无所事事,其结果不但贻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耽误 了自己的人生。如李瑞环同志所说:,老办法里面有优良传 统,今天仍然适用的,要很好继承;老办法里面也的确有过 时的,不能抱住不放”。,我们有个毛病,喜欢抱着一个东西 不放,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宗说过的不能改,祖 宗没说过的不能做,一切以祖宗的是非为是非。这种毛病,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窒息了民主与科学,助长了愚昧与落后, 是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以上这三种情况,从根本上 讲都是因为不懂得新陈代谢规律,不懂得历史唯物主义,不 懂得李瑞环提出的三个“东西”的道理,因而不能正确地看 待事

11、业的存废和自我的去留,不可避免地要被无情的历史所 淘汰。三个“东西”总结了个人的亲身体验。李瑞环下台时的“三句话”引起了共鸣,是因为他的人 生就是在“坚持好的东西、修正错的东西、创造新的东西” 的过程中度过的,是他的切身体验、肺腑之言、经验之谈。 无论是做普通工人农民,还是当大官治国理政,他在自己的 工作领域几乎都有非常多的发明创造,比如当木工时的木工 简易计算法;当瓦工时的机械抹灰法;在共青团工作时搞的 中国青年旅行社,在天津抓城建搞的“三环十四射”、,蝶形 桥”;为人民办实事搞的,五线交一法”;抓振兴京剧搞出,音 配像”;还有讲话、写文章有数不清的精彩断子、新鲜句子; 当政协主席的脍炙人口

12、的“三句话”。可以说,坚持好的、 修正错的、创造新的,就是他的人生历程。李瑞环由一个普 通的农民、工人成长为高级干部,其最大的经验恐怕就是他 敢于坚持,也勇于修正,因而也善于创新。坚持和修正的环 节做好了,创新就不难了。笔者遍览务实求理的每一篇 文章,感悟他的创新是有方法的。他对待前人非常谨慎、尊 重,但又不盲从,对待自我很坦荡,对待眼前的事特别讲务 实,又特别善求理,依理做事,做事求理,因而常常能找到 新法。他常常能博采各家之长,善于“综合”。谁的都听, 谁的也不全听。有朋友讲,李瑞环听完别人报告后经他的脑 袋瓜儿出来的东西,看着、听着很新,又似曾相识,他仿佛 掌握着一个八卦炉,什么材料都要在自己的锅里炼一炼。其 实,这个八卦炉里炼一炼的本事可不简单,用高度浓缩的李 氏语言讲就是三个“东西”。总之,李瑞环的三个“东西”是好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