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170600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急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急救时间是在最初0 mi,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规定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 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1 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喊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具体地址、电话号码、患者重要体现及症状、意识与否苏醒、出车时间、达到时间、急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引现场人员在救护车达到之前

2、采用某些简朴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急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解决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急救时机。立即告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 min内出车。 2现场评估 (1)护士达到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如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解决如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某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解决,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急救时机。()转运途中密切观测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状况,以及

3、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状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解决。 3 急救与护理.1 保持呼吸道畅通,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畅通在急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她异物者应迅速予以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临时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畅通,并予以氧气吸入,准备气管插管用物、车载呼吸机以及除颤监护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护士应纯熟掌握气管插管术,紧急状况下可以独立进行操作。

4、要提防频繁的呕 吐或胃内容物反流引起气道阻塞。 3.2 妥善解决出血创口,避免创面二次损伤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有开放性伤口,应密切观测出血状况。迅速解决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重要血管,及时加厚敷料加压包扎伤口或上止血带加压止血,上止血带之前用纱布、毛巾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处,以防损伤神经,并标明包扎时间,每小时放松一次,并用简易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对单纯头皮出血可加压包扎止血,开放

5、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若病情许可宜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对于腹腔脏器外露者,先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扣上,外用绷带固定。 3.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病情复杂,出血量大,紧急状况下患者的血压值可由周边血管脉动来推测,以食指及中指轻触桡动脉,摸不到表白血压不超过6 mmg,颈动脉若0 内摸不到任何搏动,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则立即予以胸外按压。护士必须立即选用2#6#留置针头建立条静脉通道迅速输液,迅速补充血容量,保证输液用药畅通,维持有效循环,有颅内血肿患者应予以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减少颅内压、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对于躁动患

6、者不适宜给镇定剂,以免掩盖病情。准备除颤电复律用物,必要时进行心脏除颤电复律,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34 密切观测病情变化,做好院前急救工作 急救同步通过向现场人员询问,理解致伤因素,判断有无其她部位伤情,避免隐匿伤情继续发展,并应用车载监护仪,注意密切观测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感觉、末梢血管充盈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解决。如患肢末端苍白、温度减少或不能自主活动,皮肤感觉减退或被动活动剧烈疼痛,应及时解决;如呼吸、循环异常应随时准备急救;创面与否继续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并认真具体做好记录。同步准备好多种急救设备。 3.的保证障途中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通过现场

7、紧急解决后,在患者呼吸道畅通、休克得到基本纠正的状况下,立即转回医院急救。对于多发性骨折的患者,为避免途中骨折断端移动临近血管、神经再次损伤,须用夹板或石膏托临时固定,搬运时要小心,以免诱发更多余血。颅脑损伤伴昏迷患者易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在途中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块,切忌头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块堆积咽部导致窒息。对脊椎损伤患者,一方面复位固定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解决,对颈椎损伤的患者严禁随意转动颈部,必要时可施行牵引,以免再次损伤脊髓,导致严重的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碍。如无禁忌,应使伤员平卧,保暖。抬担架时尽量保持水平位。车速要平稳,不要急刹车或忽然

8、提速,途中保持输液畅通,及时补充血容量,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械。转运途中一旦浮现心搏停止,立即停车就地复苏急救,切忌不作急救继续转运以致失去急救时机。做好护理记录及初步检查记录,准备、告知院内领导和有关科室,畅通绿色通道,作好急救工作,达到医院后与急诊室医护人员做好交接班工作,具体阐明负伤时间、因素、意识、瞳孔、合并损伤、现场及途中呼吸状况等。 急救小组的沟通现场急救另一重要因素是急救小组间的默契配合与沟通,护士应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医生也要及时将体查状况反映给护士,与护士共同进行急救;担架员应配合医护人员,在医护的指引下进行工作,可施行某些急救措施;必要时,驾驶员可在医生的指引下运用通讯工具告知医院做好救济准备,维持秩序,劝散闲人,保持伤患四周环境的安静,安全顺利地将患者送到医院。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急救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急救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规定越来越高,急救中心应诊人员中的医生、护士、司机、调度员、担架员均应专业培训上岗,当人们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时候,1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医护人员接到呼救命令,应以最短时间达到现场,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实行紧急救护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避免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伤患的痛苦。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