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6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9166882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6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6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6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6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6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练习及答案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同步教学和练习(人教版必修一)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检测题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从500mL1mol/L NaOH溶液中取出100mL溶液,对这100mL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B溶液中含1mol NaOHC溶液中含4gNaOH D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343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0.3mol/LK2SO4溶

2、液的不正确说法是 ( )。A1L溶液中含有0.3NA个K+离子C2L溶液中含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4:20mLCaCl2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则稀释前Ca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5mol/LB5mol/L C1.25 mol/L D2mol/L5:200mL0.3mmol/L的盐酸和100mL0.6 mol/L的盐酸相混,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是 ( )A0.3 mol/L B0.4 mol/LC0.5 mol/L D0.6 mol/L6:下列溶液中的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1mol/LFeCl3溶液

3、中的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50mL1 mol/L NaCl溶液 B75mL2 mol/L NH4Cl溶液C150mL3 mol/L KCl溶液 D75mL1 mol/L AlCl3溶液7:20时,NaCl的溶解度36g,此时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2g/cm3,在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5mol/L B1.36mol/L C5.07mol/L D6.15mol/L8: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为( )A13 B31 C52 D1529:将30mL 0.5 mol/L Na

4、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3 mol/L B0.3 mol/L C0.05 mol/L D0.04 mol/L10:50mL H2SO4的质量分数为35、密度为1.24g/cm3的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44 mol/L B0.44 mol/L C4.4mol/L D44mol/L11:配制2L1.5mol/LNa2SO4溶液,需要固体Na2SO4( )A213g B284g C400g D426g12:用10mL的0.1mol/LBaCl2溶液恰好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

5、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322 B123 C133 D311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B0.012kg12C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C1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约为32/6.021023gD3molOH-的质量为51g14:0.1mol某元素的单质直接与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7.1g,这种元素可能是 ( )ACa BNa CAl DMg15:从1mol/LNaOH溶液2L中取出100mL,有关这100mL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B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C含Na

6、OH 40g D含NaOH0.1mol16:将7.45g氯化钾和11.1g氯化钙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此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mol/L B1.5mol/L C0.3mol/L D0.2mol/L17: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分子数相同的是 ( )A1gH2和8gO2 B18gH2O和22.4LCO2(标准状况)C1molHCl和11.2LCO(20101kPa时) D6.021023个H2分子和0.5molN218:若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3g金属钠变成Na+时共失去0.1NA个电子 B18g水所含电子数为NAC32g氧

7、气所含原子数为2NA D11.2LN2所含原子数为NA19: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是 ( )4时144mL水 34g氨气 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 1.1mol硫酸A B C D20:下列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1mol/L 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150mL 1 mol/L氯化钠 B75mL 2 mol/L氯化铵C150mL 3 mol/L氯化钾 D75mL 1 mol/L氯化铁二:填充题1:欲配制1molL的Na2CO3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1)用天平称取NaOH固体_g,做法是先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_ ,把天平调整

8、好。在_盘上用_放_g砝码,并将游码移到适当的位置上,用_取Na2CO3粉末 g放于_ _盘上。(2)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_ _中加_ _ 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 _后,将溶液沿_ _移入_ _mL 的容量瓶中。(3)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 _次,将冲洗液移入_ 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 _(低或高)(4)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 _时,改用_ 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 _,应该_ _。最后盖好瓶塞,倒转,振荡,摇匀。2:1 mol CO2的质量约是1个CO2分子质量的_ _倍,1mol CO2的质量与CO2的相

9、对分子质量相比,两者_ _相同,但前者以_ _为单位,后者以_ _为标准。某瓶CO2中含有1.2041024个CO2分子,这些CO2的质量为_ _g。2molCO2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_ _个。5mol CO32-质量为_ _g,它和_ _molMg2+质量相同,它和_ _gSO42-含有相同的离子数3: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1)取50g混合物,将它溶于100g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2)取Wg混合物,将它溶于

10、100g热水,然后冷却至10。若仍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写在下列横线的空白处。)当wa+b时_ _当wa+b时_ _4: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混合物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定A为_ _,B为_ _。其理由是_ _ 。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为71,则在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 _;A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_ _。三;计算题1:将4mL37的浓盐酸

11、(密度为1.19g/cm3)加水稀释至200mL求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为15、密度为1.2g/cm3的硫酸250mL(不含铁化合物或其它酸)跟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计算:(1)这种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制得氢气(标准状况)的体积。(3)把生成的硫酸亚铁配制成400mL溶液,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常温下,将20.0g14.0的NaCl溶液跟30.0g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g/cm3的混合溶液。试计算:(1)该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在1000g水中需溶入多少摩NaCl,才能使其浓度与上述混合溶液的浓度相同。第二节检测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ACDACABCDCDACCCACADCBBACDCD二:填充题:1:(1)10 、一张等重的纸,右,镊子、10、左(2)烧杯,少量,冷却,玻璃棒,250 (3)23,容量瓶,低 (4)23cm,胶头滴管,低,重新配制 (5)摇匀,试剂瓶2:6.021023;数值;g;碳-12 质量的1/12;88;2.4081024;300g;12.5;4803:(1)在20时,若要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g,由于A、B质量共50g,所以这时A的质量超过30g,大于它的溶解度,A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