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914744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核心素养解读及新教材目标(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素养名称内涵表现人地协调观指(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人们对人类与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地理环境之间种影响。素养1:人关系秉持的正(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地协调观确的价值观。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3)能够对现实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评价,理解 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综合思维指人(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们运用综合的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观点和方法认系。素养2:综识地理环境的(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合思维思维品质和能物和现象的发生、发

2、展和演化。力。(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 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 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区域认知指人(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素养3:区们运用空间一习惯。域认知区域的观点和(2)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方法认识地理区域。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 得失。地理实践力指(1)能够收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人们在考察、调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素养4:地查和模拟实验(2)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理实践力等地理实践活和计划。动中所具备的(3)能够设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选择意志品

3、质和行并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和材料实现目标。动能力。二、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一)人地协调观素养 水平人地协调观水平1能够通过简单的、常见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人类活动要在一 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开展;能够简单辨识人们生产活动和生活习 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说明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 带来的影响。水平2能够结合给定的地理事象或情境,理解人类影响地理环境的主要 方式,阐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认识人类活 动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 性。水平3能够通过给定复杂的地理事象或情境,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方式和强度;理解自然资

4、源和 地理环境满足人类需要的潜力及有限性;认识科学技术因素的重 要性,既有积极的作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水平4能够通过对现实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简要分析,理解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评价分 析人地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二)综合思维素养 水平、综合思维水平1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两个地理要素相 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水平2能够对给定的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 分析;能够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 解释。水平3能够对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

5、 约的关系,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 地域性解释。水平4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变化、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 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 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三)区域认知素养 水平、区域认知水平1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根据提示将地理现象置于特定区域中加以认识; 能够认识和归纳区域特征。水平2能够在给定地理事象情境中,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收集整理区域 重要的信息;能够简单解释区域开发利用方面决策的得失。水平3能够在给定复杂地理事象中,从空间一区域尺度、区域特征、区域联系等 认识区域,能够为赞同或质疑某一区域决

6、朿提出相关论据。水平4能够将认识空间一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运用于对从全球尺度到地方尺度,自然和人文地理事象的分析;能够较全面地评析某一区域决策的得失,提 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四)地理实践力尹养水平地理实践力水平1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借助他人的帮助使用地理信息技 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初步观察与欣赏,获取和处理简单信息,尝试进 行地理模拟实验,表现出合作思考的意识与求真、求实的科学能力和态度。水平2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独立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细微观察与欣赏,获取与处理比较复杂的信息,进行简单实验设计与实施,并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求真、求实的科学态

7、度。水平3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独立且比较熟练地使用地理信息 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分类观察与欣赏,获取与处理比较复杂的信息, 进行比较复杂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并表现出独立工作与组织实施的能力及 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水平4在考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中,能够独立且熟练地使用地理信息技术 和其他地理工具,进行比较系统的观察与欣赏,获取与处理复杂的信息, 进行比较复杂的实验设计与实施,并能够提出一定的创造性想法,表现出 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地理教学目标必修一模块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 程与原理;增强对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识别、

8、描述、解释、欣赏的 意识与能力。【内容标准】1.1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1.3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 点。1.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 并解释相关现象。 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8 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9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10 结合实例,说明

9、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1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 防灾的措施。1.1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教学提示】 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充分利用 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 源支持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 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辩证看待自然 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 别、描述与地貌、大气、

10、水循环、海水、土壤、生态系统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 备一定的运用实验、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说明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人地协调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 述和解释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区域认知)。必修二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人口分布,城镇和乡村,产业区位选择,环境 与发展。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人地协调观, 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内容标准】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 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

11、合理容量。2.2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 间的意义。2.3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2.4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2.6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7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 地理背景。2.8 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2.9 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10 运用资料,

12、描述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 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2.11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人文地理的问题。【教学提示】 以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学习的方 法,具体分析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典型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分析人文 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注重社会调查等方法,联系生 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加强培养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思维习惯, 强化人文地理信息的运用。【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 现人口、城镇、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数据及图表(地理实践力)。描述人文地理

13、 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说明人们社会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形式,解释不同地 方的人们对产业活动进行区位选择的依据(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形成判断人 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选修I课程选修I-1自然地理基础本模块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 交换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本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及其 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提升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与意识水平。【内容标准】1-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1.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1.3结合实例,解释内、外

14、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 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 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1-1.5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 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1.6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1-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 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1.8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

15、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教学提示】 以自然地理环境系统及其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组织 教学。提倡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特定的学习 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与各要素的特征、演变过程。注重 从具体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出发,分析现实问题,形成系统、全面、动态地分析地 理问题的方法。注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法,提高学生 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与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学业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结合地球 运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地理基本过程,分析现实 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运用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 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解释区域环境的整体性或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