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914651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说课稿 篇1一、纸币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说教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全书的起点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不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经济学的入门钥匙。本框主要介绍的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一种货币符号纸币。通过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辩证地认识货币。既要充分肯定货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坚决批判“金钱万能”的剥削阶级思想。因此,本框题在全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识记纸币的含义、职能、优点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公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掌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方法

2、;理解通货膨胀的实质及危害性。觉悟:自觉保护人民币;辨别人民币的真假;树立正确的货币态度。3、教学重点1)、纸币的含义及职能;2)、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危害性。4、教学难点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的计算公式二、说教法1、教学模式: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和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学包括:课前按照预习提纲结合教材完成预习;课堂上通过讲座进一步学习;对基本知识和重难点主动质疑;澄清概念并纠正错误认识。教师的“导学”包括:课前布置预习提纲;驾驭课堂节奏形成探究的学习氛围,按照教学设计的线索完成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质疑,既包含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同时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心,启发式教

3、学,重在点拨学生思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对讨论结果适当点评、概括,引导学生获取真知。布置课后作业和下一课的预习提纲。2、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三、说学法在学习方法上,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习者将不久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整合素质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四、教学过程基于以上的分析,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程序上,我

4、做了如下安排:第一步:导入新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观看fLAsH钱,钱,钱,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主要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并出示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生动的动画视频,设置直观情景,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很少有国家或地区使用金属货币,而是大量使用纸币。纸币与货币是什么关系?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搞清这些问题,就必须学习: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由此导入本框的内容。第二步:讲授新课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讲解纸币的产生过程。这样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认识

5、纸币的产生过程由此引出纸币的含义。引导学生归纳其同金属货币相比有何优点,认识到纸币产生的必然性。进而再次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我国现行的纸币人民币,以及世界上的主要纸币。了解了纸币的一些基本情况后,紧接着打出思考题: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那么国家能否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能否随意发行纸币数量?流通中纸币是否是越多越好呢?由此引导到本课的一个难点: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主要是由同学进行讨论,再由学生发言与教师引导相结合,以求突破这一难点,重点讲清以下几个问题:(1)货币的发行量应力图与实际流通中需要量相等。(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次数(一

6、定时期内,货币流通几次)。(3)通货膨胀的含义。(4)我国的各种报道中提到的物价上涨指数就是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5)当纸币的发行量低于实际流通中的需要量时,称作货币紧缩(通货紧缩)。(6)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危害,必须抑制通货膨胀。说课稿 篇2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以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

7、经过一年学习,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的加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认识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储备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点: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同测量方式,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力点: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点: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认真学习的习惯。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8、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的认识。先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并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五、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和发现获取新知识,采用启发

9、式教学、直观教学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六、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故事:科利亚4岁时,从家门口往菜园的方向走了十步路埋下了他的木匣子,8岁的时候,科利亚还是从门口往菜园走了十步,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木匣子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帮帮他吗?让学生自己发现是因为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的原因,并找到应该用尺量出家门口距埋下木匣子处的距离的办法,得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1、认识直尺观察直尺上

10、的信息:刻度 刻度线 字母“cm”读作厘米,是国际统一的计量长度的单位。2、认识1厘米看直尺,说说1厘米有多长并用一句话概括。明确: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建立1厘米表象感受: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夹住1厘米的物体,慢慢的抽出物体,感受两指间的缝隙就大约1厘米,闭上眼睛把1厘米的长度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启发:发现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4、正确使用直尺出示几种不同的使用直尺的图,要求判断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导出正确使用方法:让尺子与所要测量的物体的边平行,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动手:用尺子正确测量各种实物,并记录结果。(三)巩固操练

11、,多种方式使用长度单位1、抢答:尺子直接测量铅笔 铅笔的左端被物体遮住,只见右端刻度。启发:第二张图的铅笔是几厘米?怎么知道的?这两种测量方法你会选哪种?小结:第一种物体左端对准直尺0刻度是常用的一般量法,直接观察右端对准的刻度读出结果;第二种是在特殊情况下会碰到的(如尺子断了)量法,用物体右端的刻度减去左端的刻度得出结果。(四)拓展练习量一量:小蚂蚁清晨外出跑步,量一量从出发点跑到旗杆的位置跑了几厘米,这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探讨小蚂蚁该如何做呢?若到树下去躲雨,要跑多少厘米呢?雨停后小蚂蚁还要走多长的路才能到家?思考小蚂蚁直接跑回家和躲雨后走回家哪个更远呢?(设计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12、对概念的理解)(五)总结: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长度;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让尺子与所要测量的物体的边平行,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物体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七、课堂总结在练习结束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八、课堂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经历“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说课稿 篇

13、3一、说课的内涵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说课就是全面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再简单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方案说出来,更要将隐含于教学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由显说隐、由隐论显。二、说课的基本格式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目标四、说准备五、说教法、学法六、说流程七、是亮点或特色(一)说教材:分析教材。题目、来源,即从何而来、为何而选1、说教材: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它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二

14、)说学情:说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三)说目标:如何确定目标情感、认知、能力。目标贵在挖掘。挖掘的前提是对教材的分析。目标的评价重点在是否明确、是否具体、是否可检。与此同时,要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原因或突破的方法。(四)说准备: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

15、,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五)说教法、说学法1、说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说教法主要说明在本次活动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自己其中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说教法时注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2、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明幼儿要“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环节,教师要说出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教师在说学法时要说出活动中幼儿怎样学习、依据是什么;自己在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