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开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90808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开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开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开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开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开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开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开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班级: 工程管理 学号:32010073118 姓名: 焦隽峰题目: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的研究一、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总量的不断发展,能源和生态危机已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并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境恶化,资源匾乏,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环境被破坏,人类为此而付出的环境成本快速增长。工程项目环境成本管理强调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应该重视建设者和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以及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付出的成本。目前国际社会对自然生

2、态环境的保护和健康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环境管理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基本条件之一,项目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是以环境成本列入成本管理之中,全面的反映整个项目的成本和效益。环境成本管理将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保证建设者和使用者自身健康安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降低项目面临的风险,从而使项目成本最小化和价值最大化。2、研究意义首先,一次投资和长期运营维护费用这一对矛盾一直是困扰人们在项目建设中的决策的问题,通过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研究,人们可以通盘把握一次投资和长期运营维护费用,寻找其最佳的结合点,从而有希望实现最经济的资源消耗。然后,确立环境成本有利于形

3、成科学的“环境资源价值观”。资源是一种有价值的东西,环境资源也有自身的价值,只是这种价值长期被人们忽视,一般未核算在项目的成本价格中。确立环境成本,可促进人们采用经济手段去调控有关环境资源方面的经济、社会活动,形成科学的“环境资源价值观”。最后,确立环境成本可为管理部门综合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在决策阶段就充分考虑到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种可能的环境成本,在保证工程的工期进度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项目成本最小化和价值最大化,为管理部门的综合决策以及有效地实施各种环境保护制度提供完善、动态的信息和依据,还可为环保执法和环境污染损害提供审查依据。(二)研究综述1、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研究

4、 国外视角上个世纪70年代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经基本普及。从1975年到1989年,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迅速发展,被广泛应用到汽车、计算机业、制造业、商业投资、医疗、建筑业等各个领域。1991年,著名的D.J.0Ferry和Roger Flanagan博士在书中全寿命周期成本一个基本方法中提出把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划分为11个阶段,具体包括投资意向研究、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设计审查、政府审批、投标报价、合同管理、项目调试、竣工后评价、运营及维护、报废或更新等。1999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政府命令规定各州所需的设备采购及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

5、取全寿命周期成本报告。2005年10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指导书,全面介绍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张浩2009)。20世纪70年代,英国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为基础,创立了设备综合工程学。80年代初,以英国造价管理界的专家学者为主,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O.Orsha( 1980)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比较建筑方案的工具、R.C.Petts和J.Brooks(1986)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及其可能的应用等。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探讨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本于1971年提出全员生产管理,就是把设备管理理念从单纯的运营维护阶段拓展到

6、全寿命周期管理,并于1978年成立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委员会,于1987年颁布了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的概念、程序及应用标准,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上升为国际标准,并以技术规范的形式加以推行(王巧光,2010)。 国内视角我国从1987年开始引进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对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最先应用于设备管理领域。1987年,我国设备管理协会成立了全寿命周期成本专业管理委员会,致力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陈永柏,1996 )。1990年11月,全寿命周期成本专业管理委员会召开了首届学术会议,1999年1月在北京举办了全寿命周

7、期成本全国讲习班,邀请英国、挪威、美国等国的专家讲课,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军事领域,装备费用效能分析以及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已分别颁布实施。在民用企业和高校中也有不少单位正在积极研究和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尽管我国在设备管理领域己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全寿命周期分析系统,有相关的专家学者已提出在项目建设中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但在实践中仍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化管理( 杨乔木,2009; 赵世强 ,2009;余丽梅,2008)。我国专家学者已针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与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将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物业管理阶段

8、加以集成化管理(董爱华等,2008;王巧光,2010;王晓霞,2009),极大地促进了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的发展。2、 环境成本概念内涵及分类国外视角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认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于1995年发表的企业管理的工具环境会计介绍:关键概念及术语提出了企业环境成本的概念、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及其分类,其中将环境成本划分为传统成本、潜在的隐藏成本、偶发成本、形象关联成本四类(刘

9、晶,2006)。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1993年对环境成本作了三大基本分类,一是环境预防成本,是指在实际环境损失发生前的主动性的环境成本支出;二是环境维持成本,其与负面环境影响同时发生,是指用以维持环境现状而不至于恶化的环境成本支出;三是环境损失成本,是对企业造成环境破坏后果进行补偿所发生的环境成本费用,包括受害赔偿金、罚金等(吴冬梅,2010)。德国对环境成本是通过对制造流程的投入产出进行分类量化,将环境成本分成四种类型:事前的环境保全预防成本、事后的环境保全成本、残余物发生成本、不含环境费用的产品成本(王晓霞,2009)。日本环境省在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中对环境成本划分为业务

10、领域成本、上下游成本、行政管理成本、研究开发成本、社会活动成本及环境损害成本。日本环境省颁布的环境会计指南2005中,对环境成本的分类做了拓展,业务领域成本中包含了全球环境保护成本,而在行政管理成本中也包含了社会活动成本等部分(段立莉,2012)。国内视角我国环境保护机构、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相关学术组织尚未形成对环境成本形成统一概念的界定和分类,主要是由于我国对环境成本管理的认识历史太短,缺乏深入研究,但许多学者对于环境成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按照各自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郭道扬以“生态环境成本”的学术思想为基础,将环境成本界定为由于环境恶化而追加的治理生态环境的投入;因重大责任事故导

11、致生态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环境治理费用和罚款;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投资项目所造成的罚款;环境治理无效情况下的投资损失和浪费(彭金灯,2004)。陈亮(2010)认为在环境科学和宏观微观经济核算实践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环境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生态要素的价值以及为了恢复生态环境质量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刘兆鹏(2011)认为,环境费用是指某一主体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因进行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蔡益凤(2009)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环境成本的界定,将环境成本划分为获取资源环境成本、制造与加工环境成本、生产环境成本、使用、流通或消费过程环境成本、

12、再生循环环境成本、废弃环境成本。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2 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概述2.1 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相关概念2.2 环境成本的涵义2.3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的构成3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现状3.1国外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现状3.2我国工程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历程4 我国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4.1环境成本范围和定义不明确4.2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4.3环境成本法律法规不健全5 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和建议5.1 项目决策阶段5.2 项目设计阶段5.3 项目施工阶段5.

13、4 项目运营和维护阶段5.5 项目拆除和处理阶段(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从中获取与课题研究目的相关的资料信息,形成新认识的研究方法。在进行文献阅读时,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国内外关于该研究内容的主要研究动态,找准研究的切入点。(2)比较研究法在文献阅读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国外关于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管理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比较不同国家环境管理的不同,对我国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成本管理形成借鉴。在此基础上找出我国环境成本管理的不足。三、写作进度与安排2013.09-2013.11 确定课题,提纲,填写开题报告书2013.12-2014.01 拟定论文第一、第二部分2014.01-2014.02 选取实验对象,进行实地调研,拟定论文第三部分。2014.02-2014.03 拟定论文第四部分2014.03-2014.05 论文初稿修改并定稿2014.05-2014.06 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指导教师审核意见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