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9070158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一)地位和意义n 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和前提n 是其她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n 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档向高档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二)简朴要素n 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者是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最基本的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是劳动者劳动力的支出。n 劳动对象 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它涉及两类:自然物;原材料。n 劳动资料 是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一切物质手段。 生产工具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n 劳动

2、者的劳动人 (主观条件)n 劳动对象 物 (客观条件)n 劳动资料 物 (生产资料)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社会生产关系(一 )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1、生产力(1)含义: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2)构成要素n 二要素论(劳动者;生产工具)n 三要素论(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n 多要素论(3)科学技术是第毕生产力n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n 变化生产工具的性能n 使劳动对象的范畴扩大、质量提高n 使生产管理走向科学化 科学技术必须与现实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干发挥作用潜在的生产力(应用)现实的生产力2、生产关系(1)含义:人们在生

3、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狭义: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广义:涉及生产全过程中的一切经济关系,即生产、分派、互换、消费关系。(2)生产、分派、互换、消费的互相关系n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n 生产和分派的关系n 生产和互换的关系(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n 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 所有权 经营权:占有权、使用权、 处置权n 是生产关系的基本,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二)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n 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n

4、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发展的主线动力在于生产力自身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发展和最佳结合,以尽量少的劳动支出和资源消耗获得尽量多的产品并发明良好的生态环境(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增进作用 不适应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2、在经济基本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经济基本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本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n 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一)经济规律的含义: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二)经

5、济规律的客观性和可知性n 经济规律依存于客观经济条件n 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n 人们可以结识、运用经济规律(三)经济规律作用的特点(四)经济规律的类型n 在各个社会形态起作用的规律n 在几种社会形态起作用的规律n 在某个社会形态起作用的规律(五)经济规律体系n 基本经济规律:在某一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仲,有一种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一切重要方面和一切重要过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生产发展方向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一、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马克思主义产生此前的经济学说(一)重商主义经济学说(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n 产生于1世纪中叶,完

6、毕于19世纪初期n 创始人:威廉 配第(662年赋税论)n 集大成者:亚当 斯密(1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因素的研究)n 完毕者:大卫 李嘉图(18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n 第一次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三)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n 产生于世纪末19世纪初n 出名代表:萨伊(法)、马尔萨斯(英)n 从1世纪0年代起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占据统治地位。(四)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重要代表:西斯蒙第(瑞士)、鲁东(法)(五)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圣西门(法)、傅立叶(英)、欧文(英)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恩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1世纪0年

7、代 :产生和逐渐形成时期2、19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体系创立完毕时期3、9世纪70年代后来:(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n 毛泽东思想n 邓小平理论n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 科学发展观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措施(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政治经济学措施论的基本(二)科学抽象法n 第一条道路:从具体到抽象(研究措施)n 第二条道路:从抽象到具体(论述措施) 具体 抽象 具体 (感性具体)(理性抽象)(理性具体)(三)逻辑措施和历史措施的统一(四)定性分析措施与定量分析措施相结合(五)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8、相结合n 规范分析措施: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的原则,据以研究经济活动如何才干符合这些原则的分析措施。n 它波及事物的好与坏,回答“应当”与“不应当”的问题。n 实证分析措施:从某个可以证明的假设前提出发来分析经济活动,并预测经济活动后果的措施。n 它不波及事物的好与坏,也不提出如何变化现实的建议,只研究“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问题。n 这种分析涉及:现状、方案、后果五、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一)是学习其她经济学科的理论基本(二)结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三)深刻理解和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

9、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v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性的经济形式。v 商品经济直接以互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涉及商品生产和商品互换。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前提条件)2、独立的经济利益(主线因素、决定性条件)三、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第二节 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一)商品: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二)商品的使用价值v 1、含义:指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v 、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自身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v 、特点:通过互换供她人使用。(三)互换价值v 互换价值体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

10、互换的量的比例 。 担米=10尺布 v 两种商品相互换时的数量比例由什么决定? “效用论” ? “供求论”?(四)价值、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2、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v 体现商品生产者互相互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价值与互换价值的关系v 价值是互换价值的基本,互换价值是价值的体现形式。(五)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1、商品的二因素互相依存,缺一不成商品2、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都不可兼得:v 购买者: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但必须支付价值v 生产者:目的是价值,但必须让渡使用价值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

11、劳动(一)具体劳动发明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v 每一种劳动的目的、对象、措施、手段、成果都各不相似,正是多种不同的具体劳动才发明出不同的使用价值。( 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v 不同商品之间同质的价值,只能由同质的劳动抽象劳动发明。(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对立: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切社会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作为发明价值的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反映人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 (四)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

12、枢纽v 是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和基本v 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本v 为其他政治经济学原理提供了理论基本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决定v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发明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来决定。v 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同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同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复杂劳动 简朴劳动 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朴劳动(二)变化、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2、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v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v 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生产单位

13、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长,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四、简朴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v 社会分工:劳动具有社会性v 私有制:劳动的私人性(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朴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是简朴商品经济多种矛盾的本源v 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互换v 抽象劳动是不同商品可以比较的基本2、决定着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v 商品能否卖出去v 商品能否在卖中获利第三节 货币一、货币的来源v 使用价值的体现形式v 价值的体现形式v 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后产物(一)简朴的或偶尔的价值形式 1只羊= 把石斧作用 积极 被动地位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等价物) 简朴价值形式只是价值形式的胚胎形式(二)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1只羊把石斧/1担米/1斤茶叶/其他v 长处:商品的价值真正体现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v 缺陷: 没有统一的价值体现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 2把石斧/担米/0斤茶叶其他=1只羊v 一般价值形式反映了商品互换关系的巨大发展和质的奔腾: 解决了直接物物互换带来的困难v 一般价值形式的局限性之处: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四)货币形式金银等贵金属能独占货币地位,是由于它们的自然属性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v 质地均匀,容易分割、合并;v 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v 容易保存,不易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