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精品)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9049519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精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应用题的应试技能和方法综合应用题是今年我省实验区中招化学考试中的新题型,近年来的中招考试中综合应用题约占试卷分值的20%。综合应用试题不同于以往中招考试中的简答题和计算题,它具有取材广泛、内涵丰富、立意新颖、设问巧妙、灵活多变、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等特点。这种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还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通过设置相应问题,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时事新闻、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医药卫生、新能源利用、新科技的发展、科普活动、生活小常识、化学实验等与

2、相应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创设情景,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一系列问题进行考查,将成为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 1、多题型综合类试题以往的化学考试中出现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而此类综合应用题就是以上几种题型之间的综合。【例1】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制备气体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实验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 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人水中 (2)在实验室里,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起反应制取氯气(Cl2),该气体能溶于水,则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

3、装置分别是 (填标号)。(3)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B为体积未膨胀的气球,C为玻瑞导管,D为胶头滴管。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组实验。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足量)加人到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4)取12 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人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则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析】从该综合题中我们就能直接或间接地看到选择、填

4、空、简答、计算等题型的影子。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单纯的选择、填空、简答或计算。第一小题是不定向选择,比单选题难度要大许多;第二小题不仅考查了同学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三小题看似填空,其实它对同学们思维的深广度都有较高的要求。第四小题是不纯物参加的化学反应与溶液知识相结合的有关计算,这是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最高综合程度的计算。同时,这四个小题又是通过“实验”这条主线联系起来的。因此说,该题是通过实验这根主线将多种题型综合在一起考查同学们综合能力的综合试题。第1小题是对几个重要的或易错的化学实验操作的考查。制备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

5、帽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实验用剩的药品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而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人水中,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此,不正确的应是。第2小题同学们对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装置的掌握情况以及将此知识迁移到一种没有学过的物质上的能力。气体的发生装置题中给出了3种,A: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加热的装置,B:是固体与固体反应加热用的装置,C: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的装置。虽然我们没有见过A装置,不过根据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我们知道在实验室是用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的,我们所学过的B、C两种装置均不适用,所以应选择A装置制取氯气。选择收集装置时根据

6、题上所给信息可知:氯气能溶于水,故不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而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收集装置选择E而不选择F。第3小题目是对实验原理的考查。由于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从而引起锥形瓶中气压减小,因此,甲种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应为B气球胀大,A气球无明显变化;A气球胀大, B气球无明显变化时,必然是锥形瓶中气压相对增大了,因此乙种情况中的两种物质应为相互接触后会产生气体或引起锥形瓶中温度升高的物质。第4小题是化学方程式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题,这也是中考中的常考题型。首先要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即质

7、量的减少量计算出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依次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和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通过例题可以看出,此类综合应用题虽然题目总体较大,但是每一道小题几乎都是独立的,同学们完全不必有畏惧心理,切不可看到一个小题不会做就下面的所有小题全都空下不做。解决这类综合应用题完全可以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仔细阅读题干之后,一小题一小题的加以解决,即使其中一道小题一时解决不了也不必灰心丧气,跳过它继续做下一道小题,也许会柳暗花明找到解题的思路。练习一:亮亮对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作用产生了兴趣:活性炭是否也能吸附人体呼出的CO2和吸进的O2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首先,亮亮

8、利用下列实验仪器进行了气体的制取。 A B C D E(1)亮亮选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氧气,则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对应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 ;制取二氧化碳时,亮亮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收集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你总结一下,亮亮在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时,都应考虑哪些因素?然后,小明将所得气体分别充入气囊中,按照下图依次进行实验。(2)若气囊中所充为CO2,关闭弹簧夹b,打开弹簧夹a。若CO2能被活性炭完全吸附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活性炭不吸附CO2,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3)若气囊中所充为O2时,仍以上述装置甲为基础,请设计验证O2是否被吸

9、附。 (4)亮亮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氧气时,反应前称得混合物的质量为197g,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49g,试计算已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参考答案(1)A,E;B,C,CaCO3+2HCl= CaCl2 +H2O+CO2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发生装置,所制取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以及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等决定收集装置。(2)气囊变瘪,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答出一条即可);CO2+ Ca(OH)2CaCO3+H2O(3)方法一:打开弹簧夹a、并将甲装置出口密封,观察气囊是否变瘪。若气囊变瘪,说明O2被活性炭吸附;若气囊无变化,说明氧气没有被活性炭吸附。(答出第1句即可)

10、方法二:打开弹簧夹a,在甲装置出口处,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放出的气体,观察木条是否复燃。(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O2质量:197g149g = 48g设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2KClO3 2KCl + 3O2 245 96 x 48g245/96=x/48 x=122.5g答:(略)2、科学探究多环节综合由于探究性试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代表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能全面体现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中学教与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以实验为载体,考查科学探究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在中考试卷中探究性试题的知识选材一般是初中知识的范围,重在探究过程和方法。试题的内容形式一般为:提出问

11、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一查阅资料问题讨论得出结论反思评价。【例2】小林同学发现同志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提出问题同时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锈可能是铜与 、 共同作用的结果。设计与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植物油 蒸馏水 蒸馏水 蒸馏水 A B C D (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的铜片、

12、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 。(3)D试管中除光亮的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 ;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图示):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是: 。【解析】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联非常紧密,此类试题着重考察同学们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好实验探究题,除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探究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外,还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善于动脑思考,真正弄懂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对于猜想 我们绝不可以漫无

13、目的的胡乱猜想,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结合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来猜想。猜想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那是在一定知识范围内的开放,切忌脱离题目所给知识范围猜想,这样就不是猜想而是胡想了。如果所给的探究实验的结论我们曾经学过,则最好“猜”正确的结论,这样一来不会错,二来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做起下面的题目来相对比较顺手。对于设计与实验这一步骤,我们需要对照我们上面的猜想针对实验的目的来设计能够验证自己猜想的实验,设计的实验原理要清晰,操作及装置要简单,没有多余的或者重复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要明显,设计的实验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调集你大脑中所学过的知识和所做过的探究实验,有些可能与

14、题目要求相似可以加以简单修改后为自己所用。对于评价与改进是要你来回答你认为题目中设计的实验方案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是为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的问题。此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对于反思与小结则开放性更强,可以回答此实验的正确结论,还可以回答与此题的实验或者从实验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方法、思维方法,以及自己从本实验中所得到的体会、认识、感想等内容,因此这一问得分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决不能放弃。【答案】猜想 CO2 H2O 设计与实验(1)B (2)O2 (3)CO2 O2 铜片不生锈 评价与改进 装置同C 试管中除蒸馏水和铜片外还有CO2 。 反思与小结 铜生锈,实际是铜与H2O、CO2和O2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探究性试题根据其所含的要素主要可分为计划方法类探究题,假设、验证类探究题,结果分析、处理探究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