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904001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2)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常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2)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常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2)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常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2)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常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2)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工程)(2)(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新至)阐明: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质量部分)更新部分经呼和浩特项目部质量部检查,如下合用于工程。本资料来源于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则定额司。附件1为规范规程目录,附件2为强制性条文具体表述。附件1 规范规程目录附件2 强制性条文具体表述一、工程建设国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强制性条文如下:4.2.2 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她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5.3.2 模板和支架系统在安装、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必须采用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二、工程建设行业原则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

2、GJ116-103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前,应根据其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后续使用年限和构造类型,按现行国标建筑抗震鉴定原则GB 50023的相应规定进行抗震鉴定。 104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时,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及相应的抗震措施和抗震验算规定,应按现行国标建筑抗震鉴定原则GB50023第103条的规定执行。301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固方案应根据抗震鉴定成果经综合分析后拟定,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抗震能力。 2 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避免局部加强导致构造刚度或强度突变。 3 新增构件与

3、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应有可靠的基本。 4 加固所用材料类型与原构造相似时,其强度级别不应低于原构造材料的实际强度级别。 5 对于不符合鉴定规定的女儿墙、门脸、出屋顶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非构造构件,应予以拆除或减少高度,需要保持原高度时应加固。303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设计时,地震作用和构造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建造于类场地的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木构造和土石墙房屋,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规定。 2 加固后构造的分析和构件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构造的计算简图,应根据加固后的荷载、地震作用和实际受力状况拟

4、定;当加固后构造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变化分别不超过本来的10和5时,应容许不计入地震作用变化的影响;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沿等不利地段,水平地震作用应按现行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乘以增大系数1.11.6; 2)构造构件的计算截面面积,应采用实际有效的截面面积; 3)构造构件承载力验算时,应计入实际荷载偏心、构造构件变形等导致的附加内力;并应计入加固后的实际受力限度、新增部分的应变滞后和新旧部分协同工作的限度对承载力的影响。 3 当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构造抗震验算时,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取值,加固后楼

5、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不小于10,并应避免浮现新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突变的楼层。采用设计规范措施验算时,也应避免加固后浮现新的层间受剪承载力突变的楼层。306 抗震加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构造构件。 2 发现原构造或有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会同加固设计单位采用有效解决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3 对也许导致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用安全措施。531 采用水泥砂浆面层和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墙体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网应采用呈梅花状布置的锚筋、穿墙筋固定于墙体上;钢筋网四周应采用锚筋、插入短筋或拉结筋等与楼板、大梁、柱或墙体可靠连接;钢

6、筋网外保护层厚度不应不不小于10mm,钢筋网片与墙面的空隙不应不不小于5mm。 2 面层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作相应变化,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10。537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墙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墙应采用呈梅花状布置的锚筋、穿墙筋与原有砌体墙连接;其左右应采用拉结筋等与两端的原有墙体可靠连接;底部应有基本;板墙上下应与楼、屋盖可靠连接,至少应每隔1m设立穿过楼板且与竖向钢筋等面积的短筋,短筋两端应分别锚入上下层的板墙内,其锚固长度不应不不小于短筋直径的40倍。 2 板墙加固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有关构件支承长度的影响系数应

7、作相应变化,有关墙体局部尺寸的影响系数应取10。5313 采用外加固梁钢筋混凝土柱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加柱应在房屋四角、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相应转角处设立,并应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和层数在内外墙交接处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立;外加柱应由底层设起,并应沿房屋全高贯穿,不得错位;外加柱应与圈梁(含相应的现浇板等)或钢拉杆连成闭合系统。 2 外加柱应设立基本,并应设立拉结筋、销键、压浆锚杆或锚筋等与原墙体、原基本可靠连接;当基本埋深与外墙原基本不同步,不得浅于冻结深度。 3 增设的圈梁应与墙体可靠连接;圈梁在楼、屋盖平面内应闭合,在阳台、楼梯间等圈梁标高变换处,圈梁应有局部加强措施;变形缝两

8、侧的圈梁应分别闭合。 4 加固后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圈梁布置和构造的体系影响系数应取10;墙体连接的整体构造影响系数和有关墙垛局部尺寸的局部影响系数应取10。612 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加固时应根据房屋的实际状况选择加固方案,分别采用重要提高构造构件抗震承载力、重要增强构造变形能力或变化框架构造体系的方案。 2 加固后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短梁或强梁弱柱。 3 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加固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计算和取值。631 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房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强度级别不应

9、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框架柱的实际混凝土强度级别。 2 墙厚不应不不小于140mm,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不不小于020。对于B、C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其墙厚和配筋应符合其抗震级别的相应规定。 3 增设抗震墙后应按框架抗震墙构造进行抗震分析,增设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均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加固后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的局部影响系数应作相应变化。634 采用钢构套加固框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构套加固梁时,纵向角钢、扁钢两端应与柱有可靠连接。 2 钢构套加固柱时,应采用措施使楼板上下的角钢、扁钢可靠连接;顶层的角钢、扁钢应与屋面板可靠连接;底层的角钢、扁钢应与基本锚固。

10、3 加固后梁、柱截面抗震验算时,角钢、扁钢应作为纵向钢筋、钢缀板应作为箍筋进行计算,其材料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637 采用钢筋混凝土套加固梁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级别不应低于C20,且不应低于原构件实际的混凝土强度级别。 2 柱套的纵向钢筋遇到楼板时,应凿洞穿过并上下连接,其根部应伸入基本并满足锚固规定,其顶部应在屋面板处封顶锚固;梁套的纵向钢筋应与柱可靠连接。 3 加固后梁、柱按整体截面进行抗震验算,新增的混凝土 和钢筋的材料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712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层框架房屋加固后,框架层与相邻上部砌体层的刚度比,应符合

11、现行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相应规定。 2 加固部位的框架应避免形成短柱或强梁弱柱。 3 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加固增强系数、加固后的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影响系数应根据房屋加固后的状态计算和取值。731 增设钢筋混凝土壁柱加固内框架房屋的砖柱(墙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壁柱应从底层设起,沿砖柱(墙垛)全高贯穿;在楼、屋盖处应与圈梁或楼、屋盖拉结;壁柱应设基本,埋深与外墙基本不同步,不得浅于冻结深度。 2 壁柱的截面面积不应不不小于36000mm2,内壁柱的截面宽度应不小于相连内框架梁的宽度。 3 壁柱的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12;箍筋间距不应不小于200m

12、m,在楼、屋盖标高上下各500mm范畴内,簸筋间距不应不小于100mm;内外壁柱间沿柱高度每隔600mm,应拉通一道箍筋。733 增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加固楼盖时,现浇层的厚度不应不不小于40mm,钢筋的直径不应不不小于6mm,其间距不应不小于300mm;尚应采用措施加强现浇层与原有楼板、墙体的连接。931 增设钢筋网砂浆面层与原有砖柱(墙垛)形成面层组合柱时,面层应在柱两侧对称布置;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不不小于20mm,钢筋与砌体表面的空隙不应不不小于5mm,钢筋的上端应与柱顶的垫块或圈梁连接,下端应锚固在基本内;柱两侧面层沿柱高应每隔600mm采用6的封闭钢箍拉结。935 增设钢筋混凝土

13、壁柱或套与原有砖柱(墙垛)形成组合壁柱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壁柱应在砖墙两面相对位置同步设立,并采用钢筋混凝土腹杆拉结。在砖柱(墙垛)周边设立钢筋混凝土套遇到砖墙时,应设钢筋混凝土腹杆拉结。壁柱或套应设基本,基本的横截面面积不得不不小于壁柱截面面积的一倍,并应与原基本可靠连接。 2 壁柱或套的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不不小于25mm,钢筋与砌体表面的净距不应不不小于5mm;钢筋的上端应与柱顶的垫块或圈梁连接,下端应锚固在基本内。 3 壁柱或套加固后按组合砖柱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但增设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三、工程建设行业原则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3.0.4

14、 处在潮湿环境和干湿交替环境的混凝土,应选用非碱活性骨料。4.2.3 对于处在露天环境的清水混凝土构造,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部位保护层最小厚度板、墙、壳25梁35柱35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钢筋外边沿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四、工程建设行业原则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3.1.2 门窗工程有下列情之一时,必须使用安全玻璃: 1 面积不小于1.5m2的窗玻璃; 2 距离可踏面高度900mm一下的窗玻璃; 3 与水平面夹角不不小于75的倾斜窗,涉及天窗、采光顶等在内的顶棚; 4 7层及7层以上建筑外开窗。6.2.8 建筑外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在砖砌体上安装时,严禁用射钉固定。6.2.19 推拉门窗必须有防脱落装置。6.2.23 安装滑撑时,紧固螺钉必须使用不锈钢材质,并应与框扇增强型刚或内衬局部加强钢板可靠连接。螺钉与框扇连接处应进行防水密封解决。7.1.2 安装门窗、玻璃或擦拭玻璃是,严禁手攀窗框、窗扇、窗梃和窗撑;操作时,应系好安全带,且安全带必须有结实牢固的挂点,严禁把安全带挂在窗体上。五、工程建设行业原则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3.0.1 下列建筑在施工和有效期间应变形测量:1 地基基本设计级别为甲级的建筑物;2 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级别为乙级的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