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学期9课导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9039895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9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9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9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9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9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学期9课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学校: 年 月 日 备课组长签字: 蹲点领导签字: 课题9古诗两首课型阅读课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重、难点预测1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出示挂图,请你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

2、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2、你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二独立探究,感知诗情1、 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2、 齐读题目。3、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4、 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5、 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分组读。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三同伴互助,感悟诗意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部分第一题,并运用双色笔相互批改,然后各自再修改、完善导学案。(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

3、,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四合作探究,品味诗蕴,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及时测评,促进发展1、 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夜书所见听:寒声、秋风、思乡、

5、孤独感:动客情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课时一、 点燃激情,导入新课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内心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前板书)齐读课题。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1、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忆,兄弟,感觉到一种思念亲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更想念亲人;山东是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遍。3、你们读得太有感情了,那作者王维究竟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要写下这样一首千古绝唱呢?谁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给大家展示一下:作者,背景

6、。4师范读,生听准字音,感受节奏,韵味。生自读,并画出生字。指名读,纠正读音,节奏。(出示课件)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没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生汇报,师板书。听:听录音读准字音。读:读通、读顺课文。译: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悟:品读、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1、诵读断句?2、查找资料?3、理解诗解?4、体味诗情。?请你再读古诗:逐字逐句的体会诗句,不明白的地方看书下注释,查阅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三、同伴互助,体会意境(一)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二)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

7、(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四、及时测评,促进发展1出示诗句自由朗读: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写得好?2诗人居无定所,漂泊他乡,平日里常常_,如今面对良辰佳节,_诗人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常常_,面对今天的良辰佳节,_3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每逢佳节倍思亲_”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_学法指导:1、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独学,完成自主练习。2、根据导学案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做标注。温馨提示:我还会使用双色笔呢!展示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和评价哟!也可以进行补充,并试着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