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9036958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普洱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谪(zh)守霏(fi)霏心旷神怡(y)B . 淫(yn)雨皓(ho)月岸芷汀(dng)兰C . 怒号(ho)舟楫(j)朝晖(hu)夕阴D . 隐曜(yo)樯(qing)倾浩浩汤(tng)汤2. (2分) (2017河南)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壁垒易拉罐娇生惯养独竖一帜B . 咋舌顶梁柱责无旁贷黯然失色C . 静谧蒸溜水花枝招展立竿见影D . 提练满堂彩无动于衷别出心裁3. (2分) (2017七

2、下扬州月考)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当听到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向稳重的老爸也不能自已地欢乎起来。B . 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C . 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D . 对于别人的困难,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 袖手旁观。4. (2分) (2017八上建昌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个是( ) A .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端正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B . 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C . 通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班总成绩在年级组的排位有了大幅度提升。D . 球馆设施齐

3、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5. (2分) (2011河北)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A . B . C . D . 6. (2分) (2011恩施)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镜片(如玻璃、水晶),根据镜面中央和边缘的厚薄不同,一般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B . “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C . 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D . 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二、 默写 (共1题;共13分)7. (13分) (2015本溪) 古诗文默写填空。关关雎鸠,_。(诗经关雎)_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东风不与周郎便,_。(杜牧赤壁)_ ,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黑云压城城欲摧,_。(

5、李贺雁门太守行)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_ ,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蓬出汉塞,_。(王维使至塞上)学贵有思,学思结合,正如孔子所云“_ , 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 , _”两句道尽了千载离人的共同心愿。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 (2018七下南宁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6、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下列句子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学位名称。B . 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涉猎:粗略地阅读。C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王侯的自称。D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涂:当道,当权。(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B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C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康肃笑而遣之。(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

7、一项是( )。 A .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见往事耳”,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B .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显示出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C . 鲁肃之所以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D . 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性格特征。(4) 把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1分)9. (17分) (2017七上长沙期中) 阅读下文,

8、回答问题冬雨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北国的冬天不本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那雨声不禁使我联想起广东音乐,“沙沙”声宛然沉醉东风中轻缓细切弹拨乐,“吧嗒”“乒乓”的大雨点儿声,多像雨打芭蕉演奏到一处小高潮之际那美妙的韵律。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上、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也不让你产生淋漓之苦,只是凉丝丝的,

9、你会顿生一种特殊的轻柔、清新和亲切感。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的。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笼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现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雾也有情,好似跟你逗戏,给你“画”个“圈”,你往前,她就后退,你退回来,她又悄悄地追过来,你喝喊,声音似落进大海里,杳无回音。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那擎在树头的绛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鼓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远眺小溪旁那一排排一丛丛年轻的柳树,尚存几许绿色或淡黄的叶子,乍一看还真有几分柳枝鹅黄泛青、“依旧烟笼十里堤”的韵味呢。雨更小

10、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饰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此时此景,在许多人的眼中、心中,花伞已远非遮雨的工具,而是艺术品,是生活的装点,是美的一部分,似乎也寄寓了对春的渴望。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令我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变化无穷。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愤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提前着,炎热的夏和灿烂的秋似乎在延长着。一位诗人说过,冬天已经来临

11、,春还会远吗?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勾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而没有绿叶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1) 下列对本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段依次从听觉、触觉、视觉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B . 第段分别写雨中的雾、树木和人,充满了诗情画意。C . 第段“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中的“老皇历”是指北国的冬天本是下雪的季节。D . “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的特殊含义是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2) 第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

12、文中哪句话而言的? (3) 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描写雨中的雾?请各举一例说明。 (4) 本文和济南的冬天都是描绘我国北方冬天景色的,一是写冬天的雨,一是写冬天的雪。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之处。 10. (34分) (2017八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师者叶梅唐代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我们这代人有些生不逢时,正经书没念多久,初中只上了一年便遇上“文革”,紧跟着上山下乡随波逐流,再有所学便是东鳞西爪,这时便分外怀念小时候的几位老师,幸得他们的苦心教诲,才有一点童子功。再后来越发明白,真正的老师就是渗透你的魂魄,影响你一生的人。人生路上,闪耀着他们点亮的一盏

13、盏小灯,或许叫知识、善良、真诚、勤奋、坚毅它们宁静而又明亮,默默地陪伴着学生的前行。我的小学是在长江三峡、湖北的巴东一小启蒙的。但在那里只念了一年级,便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恩施,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山区,但那时还没有成立自治州。那年秋天我背着一个小花书包,转学到恩施舞阳附小二年级2班,便认识了班主任田老师。田老师名槐山,土家人,个子不高,但结结实实的,两只胳膊举着,可任由学生们捄着打秋千。他刚从师范毕业,浑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成天笑嘻嘻的像一个孩子王,高兴起来就把学生娃一个个举过头顶,只要田老师在操场上,一定是欢声笑语一片。我们这些小学生就像一个个跟屁虫,上课下课都跟着他。喜欢听

14、他的课,田老师教语文,讲课时声音洪亮,又讲故事又打比方,长大才知道田老师是一个农家子弟,他将恩施土家的风情、谚语民歌信手拈来,让人听得着迷。那些在课本上看去严肃规正的词汇在田老师的讲述里变得那么有趣。我们这个班上的学生语文成绩普遍都好,我想我后来喜欢文学与田老师教的语文绝对分不开。那时没有偶像和粉丝,现在想起来,田老师就是我们这些小学生的偶像,他除了会教语文,还会打球游泳跑步跳远,动作潇洒,活力四射。我们成群结队跟着他在小河里游泳,土台上打乒乓,他手把着手,不厌其烦地教。这些爱好一直伴随我到今天,有时候人们问我从哪儿学来的,我便有些得意,忍不住会说到遥远的田老师,说那时的老师多好啊,那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呢。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工作调到了武汉,我转学到武汉水塔小学,却常常思念恩施的同学和老师。两年以后,母亲执意要回到恩施,我也巴不得地跟着回来了,仍然回到舞阳小学,仍然在田老师的班上。走进校门的那天,已经打过了上课铃,田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等我走近,他的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