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902004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都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1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原则都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行日期:1991年8月1日工程建设原则局部修订公示第17号行业原则都市道路设计规范,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局部修订,已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局部修订的条文,自一九九九年一月十五日起施行,该规范中相应条文的规定同步废止。现予公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月日有关发布行业原则都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告知 建标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筹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根据原国家城建总局()城发科字第号文的规定

2、,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都市道路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原则,编号,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本原则由建设部城乡道路桥梁原则技术归口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本原则由建设部原则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 重要符号一、道路通行能力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在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折减后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设有专用左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设有专用

3、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设有专用左转与专用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设计小时交通量(/);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本面进口道左转车的设计通过量(/);不折减本面多种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对面左转车数(/);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也许通行能力(/);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也许通行能力(/();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一条直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一条直左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一条直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本面多种直行车道数;信号周期();持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

4、时间段();信号周期内的绿灯时间();绿灯小时();持续车流平均车头间隔时间(/);直行或右行车辆通过停止线的平均间隔时间(/);变为绿灯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止线的时间(); 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 左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 右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重要方向交通量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 s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w交错长度修正系数。 二、道路横断面设计计算积雪厚度();堆雪高度();顶角抹角宽度();设计横坡度();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宽人行道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 路侧带宽度();非机动车车行道

5、宽度(); 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 两侧分隔带宽度(); 中间分隔带宽度(); 设施带宽度(); 绿化带宽度(); 侧向净宽(); 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 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 人行道宽度(); 非机动车道(自行车道)路面宽度();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路面宽度(); 红线宽度(); 路肩宽度(); 两侧分车带宽度(); 机动车车行道安全带宽度(); 分隔带内堆雪宽度(); 硬路肩宽度(); 中间分车带宽度(); 保护性路肩宽度(); 自然积雪质量密度(/); 堆雪质量密度(/); 梯形雪堆边坡系数; 与积雪地区类别有关的系

6、数。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最大横净距();汽车计算位置或到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超高旋转轴至路面边沿的宽度();路面横坡度();超高横坡度();道路中心线纵坡度();平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超高缓和段长度();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长度();缓和曲线长度();w交错长度();机动车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i平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道口侧向视距();s 停车视距(); 道路中心线转角(); 回旋线角();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超高渐变率; 通过汽车计算位置(或)与平曲线切线的平行线和(或)至缓和曲线终点间弦线的夹角(); 横向力系数; 视距线所对的圆心角()。 四、

7、路基设计 土的平均稠度;骨料最大粒径();土的级配曲线上通过量为的粒径();土的级配曲线上通过量为的粒径();土的级配曲线上通过量为的粒径();土基干燥状态的水位临界高度();土基中湿状态的水位临界高度();土基潮湿状态的水位临界高度(); 土的液限含水量(液塑限仪测定)(); 土的平均含水量(); 土的塑限含水量(液塑限仪测定)();曲率系数;不均匀系数。 五、柔性路面设计材料的粘结力();材料的动载粘结力();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模量值();土基回弹模量();三层体系上层材料的回弹模量();三层体系中层材料的回弹模量();设计年限内路面摆式仪使用值:路面摆式仪验收测定值;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弯

8、拉强度();半刚性基层材料弯拉强度();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的剪切强度();三层体系柔性路面中层当量层厚度()或不利季节路槽底最低点距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高度();三层体系柔性路面上层当量层厚度();相称沥青混凝土补强层的当量厚度();沥青混凝土弯拉构造强度系数;半刚性基层弯拉构造强度系数;沥青混合料面层剪切构造强度系数;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在原则承载板的测点用原则轴载汽车测定的弯沉值();i 旧路面各测点的实测弯沉值();用原则承载板测定的弯沉值();路段内旧路面的平均弯沉值();旧路段路表计算弯沉值的代表值();路表实际回弹弯沉值或三层体系表面计算点处的弯沉值();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上

9、原则轴载合计数;停车站或交叉口设计年限内同一位置停车的原则轴载合计数();设计初期,机动车车行道上日交通量换算为日原则轴载的轴数(/);设计年限内机动车车行道上多种轴载换算为原则轴载的合计数;被换算各级轴载的轴数(/);设计初期,设计车道上日原则轴载的轴数(/);旧路面构造作为一层与加铺路面层数之和;每个路段弯沉值测点数;被换算各级轴载的轮胎压强();用原则承载板测定的第级压强();原则轴载的轮胎压强(或);原则轴载的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被换算各级轴载的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沥青路面面层平均温度();测定期路面表面温度与前五个小时平均气温之和();设计年限(); 材料的实际弯拉应力();

10、材料的容许弯拉应力(); 沥青混凝土面层底面弯拉应力();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容许弯拉应力();计算点最大主压应力(); 半刚性基层底面弯拉应力();半刚性基层材料容许弯拉应力(); 破裂面上的有效法向应力();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计算点最大剪应力(); 面层破裂面上的实际剪应力(); 道路分类系数; 路面类型系数;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轮组数系数; 轴数分派系数; 计算点最大主压应力系数; 旧路当量回弹模量增大系数; 季节影响系数; 计算点最大剪应力系数; 将值换算为k 值的系数;材料的内摩阻角();路表回弹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沥青路面温度修正系数。 六、水泥混

11、凝土路面设计 每块混凝土板纵缝处拉杆钢筋面积();每延米混凝土板所需钢筋面积();混凝土板宽度();混凝土路面传力杆钢筋直径();计算纵向钢筋时,为横缝间距;计算横向钢筋时,为不设拉杆的纵缝间距();混凝土路面拉杆钢筋直径();水泥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s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或旧路路表的当量回弹模量();cs 水泥混凝土路基层预面的计算回弹模量或旧路加铺,其路表的计算回弹模量();每块混凝土板纵缝拉杆钢筋所受的拉力();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混凝土板厚度();混凝土板加厚板边的厚度();混凝土板长度();传力杆长度();拉杆长度();混凝土板横缝或纵缝范畴内传力杆或拉杆根数;混凝土板纵缝处拉杆根数;水泥混凝土在承压状态下单根传力杆的传荷能力();横缝或纵缝处单根传力杆的传荷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