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学生成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901993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留守学生成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注留守学生成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注留守学生成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注留守学生成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注留守学生成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留守学生成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留守学生成长促进教育和谐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留守学生成长 促进教育和谐发展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邓超 QQ: 375790397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逐步确立, 西部“两基”攻坚计划 顺利实施, 农村义务教育免除杂费, 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取得进展, 我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到 2007 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 99.5 , 初中毛入学率达到 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9.2 ,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达到 23。全国 1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 8.5 年,比世界平均水平 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1 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 超过 7000 万人,位居世界第二,

2、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可以说,我国教育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但是,教育要达到“小康“水 平,实现健康和谐发展,仅有“量”(义务教育的年限和普及率)上的要求是不 够的,必须有“质”的飞跃(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公平性)。随着我国社会 的转型发展, 近年来,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 胡锦涛 总书记指出: 全社会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工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 调:要解决好农民子女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管理成 了一个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一、正确认识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在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每年新年过后, 数

3、以万计的民工又涌入打工潮。 而在他们身后, 剩下一个个 “空巢”家庭和“抛弃”在家的 “留守学生 ”。所谓“留守儿童 ”,指父母双方或一方 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 起的儿童。以我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有 50%的学生父母是双双在外打工,学 生在家里只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还有一些是寄住在亲戚、熟人、 朋友家里。 有 80%的家庭至少有父或母一人在外打工。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连自己 父母是什么模样都不清楚,有的孩子长到 10 多岁只和父母见过一两次面。全国 妇联最近发布的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显示,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 童(0

4、岁17岁)约有 5800万人, “留守学生 ”的比例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很容易成为教育的弱势群体, 一旦 出现品行和学业问题,就容易成为辍学的对象和教育的“次品”, 不少农村留 守儿童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辍学,成为社会、家庭、学校 “三不管 ”的青少年, 最易沾染不良习气, 个别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作为一个 教育工作者, 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站在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的高度, 认真研究和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教 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保证人民

5、享有受教育 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教育公平就是要消除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不同人群之间 的教育差距,努力提高教育机会均等程度。 那么,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 都应该享有相同的公共教育资源,要让孩子们站在成长的同一起跑线上! ”二、留守学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 监护责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监护责任 的转移:一是由父辈向祖辈转移, 形成隔代监护。 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数年老体 衰,本身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 的重点是养而不是教,要么是溺爱、娇纵,

6、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 间由于过大的年龄差距, 很难有真正的沟通, 从而较严重地影响了儿童心理发展 和身心健康。 二是监护责任向亲戚或同辈转移, 形成委托监护。 不管是委托亲戚 还是其他个人, 这些临时监护人都会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责任。 “留守儿童”由 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在学习成绩、智 力水平、身体发育、 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明显差于其他学 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 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安全隐患趋多 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

7、 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 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 全隐患无处不在。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大多数都缺乏自我保护 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父母不在身边, 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 很可能会成为不 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受到 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 二是自己行为失控, 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 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 据有关媒体报道: “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 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 而女性儿童多受到人身的侵害。 自己行为失控, 走上违法 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的“留守儿童”也时常见诸报刊。留守儿童溺水

8、、触电、 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2 、学习成绩滑坡 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 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 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 缺乏硬性约束, 将孩子 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 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 另一方面,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调查情况来看,有 90.2%的留守儿童和外公 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9.8%。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 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

9、龄一般相隔近 50 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 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 的学习。另外,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 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这是不争的事 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关注较少, 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 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 于 是采取“物质 +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 使用自由度提高, 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养成好逸恶 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

10、”、“拜金主 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 认为读书无用, 自己父母 也没读什么书, 同样天南地北挣钱, 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 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 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4、心理问题突出 绝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 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 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 由于外出务 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海地区为主, 常年在外奔波, 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 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

11、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 留守子女联系较少, 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而青少年正处于情 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往往变得内向、孤僻、不自信、不 合群、不善与人交流,甚至有性格缺陷。另外,由于隔代抚养、委托监护,监护 人不敢管, 不会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 无形中助长形成脾气暴 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 反映,“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性格孤僻,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 上进观念淡薄, 或者过分淘气, 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 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

12、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 大。5、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还处于他律阶段, 自律能力很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 殊,只要不犯大错, 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 由于缺乏及时有 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 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 旷课。三、留守学生教育对策1 政府是关爱留守儿童的领头雁 各级党委政府将留守儿童纳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任务, 构筑关爱工程, 发 挥主导作用,给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全国人大代

13、表、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将向大会提交一份关于建立农村留 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的议案。 他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区域性流动必将产生一代又 一代的留守儿童,应该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四位一体”的良好教 育管理格局。 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就业指导。 要着力实施“归燕工程”, 鼓励外出 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保证农民创业和子女教育“两不误”。 要逐步实现以户籍制 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教育等制度的壁垒。要从解决“三农”问题中 的顽症入手, 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起来, 真正让农民留在土 地上,用土地勤劳致富。在社会层面上,要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农村 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真

14、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继续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不断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 要 积极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宣传部门要加强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教育工作力度, 创建各种有效载体, 让留守儿童时时有“家”可依, 感受 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政法部门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给学校配备法制校长, 上好 安全防范课,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增强祖国后一代的法制观念。文化、工商 等部门要开展“护绿”行动, 营造学校周边良好的文化环境, 促进少年儿童的健 康成长。总之,关爱留守儿童,各部门都应各负其责,不做旁观者。2、学校是关爱和教育留守学生的主阵地 从当前来

15、看,要破解“留守学生”教育之难题,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 能少。但对“留守学生”而言, 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儿童, 学校是孩 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教育、管理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是学校的重要职责。 要 强化学校社会教育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构建家庭、 学校、 社会三位一体的教 育管理体系。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 灵魂的归宿与寄托。 对于“留守学生”来说, 建设“书香校园”容易使他们找到 灵魂的依傍, 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 为此,学校要加大阅览室和图书馆建设力 度,仅去年我校就投入近 40 万元资金,新购图

16、书充实图书室的藏书,订阅的报 刊达 100 余种,新增两组阅报栏。每年举办圣诞游园会晚会、体育运动会、歌手 比赛、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我校的云外文学社已经成为全国 50 佳中学生文 学社团,云外文丛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最近,又创办“清风论坛”,经常 为学生提供文化大餐。学校成为留守学生所喜欢和留恋的场所。(2)体现人文关怀。远离父母,留守孩子需要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学校要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努力让他们睡得安心,吃得 甜心,学得舒心,玩得开心。推行“代理家长”制度,让教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 心理上的困惑、物质上的困难、学习上的疑惑、亲情上的疏远、道德上的偏差等 问题,搭建多向沟通桥梁,树立留守儿童成长的信心和塑造留守儿童的健康人 格。我校还专门成立客服中心,周末组织留守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家的归属感。(3)强化教育管理工作。我校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班在新学 年学生报到注册时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建立“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