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896857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2理解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3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国有。(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2抑制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造成社会两极分化。(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

2、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二、“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5发展(1)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2)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2)

3、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3)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点拨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三种类型: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点拨土地兼并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国家只能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去限制和缓和土地兼并,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阐释均田制是北魏至唐中叶的土地制度。政府按性别、年龄把

4、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思考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倚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通过上述材料分析,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提示: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点拨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线索萌芽于战国时商鞅的奖励耕战和禁止弃农经商西汉高祖、武帝的重农政策中唐以来有了某种松动明清仍然坚持。辨析“闭关锁国”从总体上说就是闭关自守,但并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排斥一切西方事物,而是严格限制

5、对外交往。如清政府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主题一“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及影响核心必记1措施(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大量农民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如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利用税收制度抑制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乘车等都有严格规定。2影响(1)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小农经济,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

6、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2)消极: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史料印证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命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材料一表明西汉初年政府采取抑制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其子孙为官等。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

7、稼之人。”思考: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提示:经济主张: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严重后果: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点巩固1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诏令的大意是禁止商人及其家属以个人名义占有土地,违令者,没收其土地和财物。由此可知,其目的是保护封建小农经济,故答案为D项。主题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核心必

8、记1原因(1)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2)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3)清朝统治者具有民族狭隘性。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2影响(1)积极: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使封建统

9、治者日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史料印证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材料一中乾隆帝认为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材料二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思考: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在材料二中黄遵宪为什么说“此事实大错”?此“大错”对我们有何启示?提示:原因:自我封闭阻碍了中国先进生

10、产方式的成长,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伍。启示:“闭关锁国”妨碍了自身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对点巩固2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D。A项是目的,不是影响;将边海居民移入内地,实际上使当地农业生产受到破坏,B项排除;材料中的措施是为了孤立反清势力,但不能因此使其投降,最终还要靠武力解决,C项排除。题组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诗经中描述的“雨我公田,遂

11、及我私”的现象直接表现了西周时期()A宗法制崩溃 B井田制盛行C礼乐制遭到破坏 D分封制瓦解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法制崩溃,故A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天上下雨,先下到公田里,然后再往私田里下,涉及公田和私田,又是西周时期,故B正确;材料中不能反映礼乐制遭到破坏,故C错误;材料中也没提到分封制,故D错误。2下列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农民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解析:选B经过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故选B项。井田制下土地不

12、属于全体国民所有,而属于国家,排除A项;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排除C项;均田制开始于北魏,排除D项。3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豪强占有肥沃土地的史实,这是土地兼并的结果,故选D。题组二“重农抑商”4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A抑制商贾发展 B提倡节约粮食C严禁商品流通 D稳定酒类物价解析:选A由题干可知,秦代禁止百姓买卖酒,官员应该禁止百姓买卖酒

13、,从而联系秦代是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即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正确,B、C、D错误。5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而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C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是主要的。题组三“海禁”与“闭关锁国”6“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是明代

14、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海禁”政策。由朝贡贸易与抗倭斗争的联系可排除A、B两项,C项正确;“海禁”政策推行于明初,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故排除D项。7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政策是()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C自由放任 D“闭关锁国”解析:选D“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故选D项。8明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B增强了明清的国力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D导致科学技术落后解析:选C明清时期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项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