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8964000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第5课坚定的锡兵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锡兵的坚定。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锡兵的坚定,学习锡兵的精神,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教导学生做善良勇敢的孩子。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二)新课:1链接安徒生: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对他有什么了解?2新课:检查预习情况:抽

2、读卡片:铸成、宫殿、弱不禁风、旋涡、狭小围绕“坚定”,品读课文。A、整体把握,提出问题:题目是坚定的锡兵,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的什么?(坚定)坚定什么意思?(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章提出学习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从哪看出这是一个坚定的锡兵?他为什么这么坚定)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B、围绕“坚定”全文探究。默读课文,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第四自然段:出示:“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他心里想,“可是她也只有一条腿。我们倒可以做朋友,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

3、个锡兵。”他真怕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被风吹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一条腿站着,丝毫没有失去平衡。默读,你读懂了什么?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读出他态度的坚决。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开始了危险的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B、512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他始终直直地站立,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角色换位:

4、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把6、9、10、12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坚定的决心。C、1314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做的事告诉她呢?D、拓展延伸: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她吗?为什么?总结:通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的人呀!附送:2019年五年级上册第5课捅马蜂窝word教案学案说课稿案例教材简析:“捅马蜂窝”是淘气包做的一件危险、刺激的事情,光看题目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接下来文章的叙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5、。这个的故事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生命的事情。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勇于反省的特点。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

6、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 启发法 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2、搜集有关马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进行复述。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2、学习与掌握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一)了解马蜂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

7、蛰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活动:展示交流资料)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二)导入新课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学生再次齐读。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音节、字典、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2、检查预习,纠正错音。(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做辅导)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4、集体反馈:不理解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重点引导“纠缠、捣毁、冒失鬼、痊愈、惊魂稍定、罪

8、孽”等词的意思。纠缠:绕在一起。捣毁:砸坏、击垮。冒失鬼:称举动鲁莽、轻率的人。5、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2、集体反馈。(只要学生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文章脉络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四、学习巩固,生字新词1、自由认读生字。(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认读。)2、集体学习,重点引导:“纠、缠、疙、瘩”等字的字形、“甸、粘”的读音

9、。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捅马蜂很可怕,弄不好会蜇死人的。课文又是怎么叙述捅马蜂窝一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六、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2、按下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生字音节音序部首余几画组词1个在本词中意思纠 jiJ纟2画纠缠相互缠绕、缠绕不清(其它生字也按这种形式写)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15个词语,5组近、反义词、多音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抓重点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2、感悟文本,体会课文内涵。教学重点及难点1、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品读关键词句。2、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

10、:捅马蜂窝一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导入。教师:同学们,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我”对马蜂的再认识和“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那么作者是怎样环环相扣,将意图表达清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课文。二、合作探究、体会内涵(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集体交流反馈: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3、相机重点引导:(1)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环境

11、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2)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3)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指名反馈: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 准备

12、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得嗵 ,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情景。指名谈感受。(“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的可怕、紧张的情景。)指导朗读,想像、感悟。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品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体

13、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指名反馈,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感情朗读,体会感悟。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4、教师小结:从捅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原因是什么呢?是的,靠的就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动词,靠得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平时要留心观察,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

14、?画出相关语句。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1)“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教师小结:“我”对马蜂的态度由厌恶转为敬佩。因为“我”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而感到罪孽沉重。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要善待生命。(3)再次读文,更深度理解:“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引导学生明白:马蜂的这一特性,正是它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精神的具体体现,令人佩服。点明文章主旨。(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1、默读本段,

15、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从捅窝的渴望到捅窝的受惊再到捅窝的忏悔,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三、质疑解疑、升华主题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3、你做过、见过或听说过随意伤害生命的事吗?学了本文之后,你怎么看这件事?4、你知道像马蜂这样誓死捍卫家园的英雄吗?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写一则50-100字的学文读后感。2、根据课文第7段的描写,写一场景。(提示:注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