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895814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知识要点及常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中学地理知识要点与常识1.中东地区工业不兴旺的原因? 工业根底比拟薄弱;除石油资源丰富外,其他工业原料贫乏;气候干旱,工业用水短缺;劳动力少,技术力量较弱;中东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每年收入都很高,不需要靠开展工业来增加经济收入。2.日本开展工业的条件?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地带,其开展工业的条件有:(1)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饱和,矿产资源贫乏,工业生产中需要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矿等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2)有利条件。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优良海港较多,可以大力开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3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承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故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差异,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温低降水少。(2)海陆位置。由于海陆吸热和散热快慢不同,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反之,近海降水多,陆降水少。(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摄氏度,因此在同纬度地带,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较高,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因素。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5)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低气压控制下,气流上升,降水较多;高气压控制下,气流下沉,降水

3、较少,西风带影响下降水较多,信风带影响下降水较少。(6)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使气温上升,城市中的凝结核丰富,在水气充足的地区容易形成降水。4.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与原因?(1)特点。18世纪产业革命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速度加快。(2)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婴儿死亡率减少,人均寿命延长。5.人口迁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1)原因。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2)影响。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活跃了城市商机;城市人口增加使得城市住房紧,交通拥堵供水供电不相适应;造成城市人口教育医疗就业困难,引起

4、城市社会治安和环境恶化等我问题。6.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7.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1)大多数开展中国家长受帝国主义和殖义的侵略和掠夺,导致经济根底薄弱,经济结构单一。(2)一些开展中国家取得独立时间短,开展本国经济时间不长,国家经济没有步入正轨。(3)西方殖民地者留下一些历史问题,使得开展中国家至今还处于战争之中,没有安定的部环境,无法从事经济建设。(4)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使得兴旺国家更兴旺,开展中国家更加落后。8.文化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扩展扩散又可进步分为传染扩散、等级

5、扩散和刺激扩散。等级扩散是指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的扩散过程。传染扩散指的是已掌握某种文化的人向其周围渴望承受它的人传播的扩散方式。这种扩散主要强调的是周围,即通过对近旁的影响来实现传播,承受时有“耳濡目染之意。刺激扩散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他地后,保存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严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将传播到该地的过程。9.日本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海沿岸的原因?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洲、濑户海五大工业区。其形成原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形平坦,多港湾,适合建

6、立大港口;沿海,原材料运输方便,节省运输本钱;接近消费市场和方便对外贸易。10.新加坡经济开展条件?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和航运要冲上;城市岛国,港口优良,世界各国物产转口中心,各国贸易集散地;对外开放的政策,重视教育和科技。不利因素:自然资源贫乏,国土面积狭小,水源资源短缺,粮食不足,对外依赖性强,易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影响。11.简述开展瓜果等特色农业产品的区位条件。 1.地处陆地区,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有得于瓜糖分的积累,且品质高。 2.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灌溉水源充足。12.农业开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自然条件。 1.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

7、沃,灌溉水源充足。 2.不利条件纬度高,热量低。13.孟加拉国多洪涝的原因。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夏季;河流水量大且集中;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受大潮影响。14.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 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种植棉花,导致流入咸海的水量日益减少;气候干旱,蒸发强,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导致其丧失调节气候的功能。15.棉花生长条件。 光照好,热量充足;土壤疏松;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开阔;秋季多晴天,对棉花后期生长有利。1.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特尔(德国)2.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3.全球分为七,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

8、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4.亚欧分界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限:伊士运河、红海;亚美分界限:白令海峡。欧洲与非洲的分界限: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限:巴拿马运河。5.陆最高点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陆地上最低点为西亚的死海海面,海拔约为-400米(死海成因为断裂陷落),全球平均海拔为840米。6.勒皮雄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通常地震带作为板块划分的标志之一。7.海地地形中构造运动最活跃的是海沟,海底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水深46公里的大

9、洋海盆。8.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13亿)、印度(10亿)、美国(3亿)、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共11国。(1)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有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2)跨亚非两洲的国家是埃与(3)跨南北美洲的国家是巴拿马(4)跨亚洲、大洋洲的是印度尼西亚(5)跨北美洲、大洋洲的是美国10.东亚国家:临海国、中国(首都)、陆国、蒙古(乌兰巴托)世界上第二大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平壤)、国(首尔)、岛国、日本(东京)。11.月表岩石主要分成月表高地岩、月海玄武岩、克里普岩和角烁岩四大类。1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展

10、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根本要素:空间位置、属性、海量数据。13.中南半岛,有六个国家,与我国接壤的有三个(越南、老挝、缅甸),老挝是唯一的陆国;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14.南亚与我国相邻的国家:不丹、尼泊尔(陆国),印度,巴基斯坦(临海国)。15.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1.造成西亚气候枯燥的原因。 北回归线贯穿本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地处亚洲大陆西岸,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临海的高原地形,很难受到海洋影响;境河流少,减少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2.西亚和北非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

11、油质好。3.西欧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的成因。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陆;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海洋湿润气候深入际陆;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4.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 1区位优势:铁矿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河运便利并直通海洋;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根底;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燃气的广泛应用,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低;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替代品的广泛使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开展的

12、要求,用地紧,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开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以技术精湛的中小企业为主;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和行业平衡开展/扩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5.俄罗斯海运和河航运都不兴旺。 纬度高,海岸线和河的冰封期长,不利于航行;工业区和矿产资源相别离,生产和原料相脱结,这是海运和河运解决不了的;铁路运输速度快,运量大,以铁路运输为主。6.美国东北工业区高度兴旺的原因。 (1)东北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开展最早。 (2)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湖西部的铁矿。 (3)大西洋沿岸有许多

13、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4)五湖水运便利,保证了与工业区之间的高效的运输。 (5)平原土壤肥沃,农业根底好。 (6)拥有庞大的市场。7.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地处高原,气候凉爽;河流经过,便于开发中西部地区。8.亚马逊平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亚马逊平原面积广阔,地势低平;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从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会聚陆并受西部山地的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盛。9.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东南沿海,而中部和西部陆地区人海少。 (1)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适于人类居住;而陆和西部地区干旱,不适于人类居住;东北部气

14、候湿热,为原始的热带雨林,加上沿海大堡礁不利于港口建设和航运,人类尚未开发。 (2)东南一带有优良的港口,对外方便联系。 (3)英国殖民者着我丢到达开发,建设城市,开展农牧业和工矿业。 (4)东南沿海经济兴旺。10.澳大利亚气候类型与成因。 (1)北部受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 (2)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少,由草原向沙漠过度。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陆过度为草原、沙漠。 (4)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11.澳大利亚干旱面积广

15、。 (1)南回归线贯穿大陆中部,常年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2)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拟完整,无大的港湾深入,东西走向的大陆加大了高压带控制面积。 (3)大分水岭的阻挡,使东南信风和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围缩小,形成降水东部多,中西部少。 (4)广阔中西部地区,地势平坦,不起见抬升作用。 (5)西部受盛行西风和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12.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 优点: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交替进展;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特点:主要为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产品主要出口到英国。 不利条件与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少,灌溉成为农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生产。13.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 (1)提供水资源与丰富的动植物产品; (2)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条件; (3)调蓄水量,调节气候; (4)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 (5)与地下水交流,防止海水入侵; (6)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旅游价值; (7)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14.我国自然资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