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产业保护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8954528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稚产业保护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稚产业保护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稚产业保护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幼稚产业保护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幼稚产业保护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稚产业保护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稚产业保护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稚产业保护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Infant Industry Theory)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Alexander Hanmilton)于1791年提出,但是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德国经济学李斯特(Friedrich List, 1789-1846)的论述。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 List, 1789 年8月6日一1846年11月30日),德国经济 学家。他被视为经济历史学派的先驱,而他的 思想亦被视为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理论基 础。李斯特的一生串连着一系列的失败和困苦。 1819 年,由于组织旨 在统一德国经济的全德工商联盟受到迫害,被迫辞去蒂宾根大学教授 职务,并被解

2、除其他政府公职。1820 年,担任市议员期间,由于提出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被以“煽动闹事,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10个月监禁。李斯特潜 逃到了法国和瑞士。两年后回国,随即被关押。为了彻底摆脱这个危 险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国。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国。他开始经营农场,还担任过报社编 辑,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煤矿。1832年,李斯特回到欧洲参与莱比锡一德累斯顿铁路建设工程, 他希望通过建立全国铁路系统推动德国经济的统一。1834 年,德国关税同盟建立。但他的全国铁路系统计划由于封建割据和资产阶级的狭隘的惟利是图本性失败。1837年,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在美国的银行危机中破产了,李斯特陷入

3、生活困境中。其间,李斯特一直受 到政府的监视,并受到再次被监禁的威胁 尽管他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国找 到一份固定职业。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国。法国梯也尔政府曾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 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但由于法国对德 国的侵略性态度,李斯特拒绝了,主要靠 给报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俄国财政部长曾经聘请他在政府中担任 要职,以推行他的“国民体系”,李斯特因为俄国实行专制的沙皇制度 而拒绝了。1841 年,李斯特曾经被委任为莱茵报主编,由于健康原因未 能成行(不久后马克思担任了这一职务)。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这对立主贸易保护主义的李斯特是 一个打击。随后,李斯特提出建立英德联盟的计划没有

4、被理睬,而他 参与德国关税同盟工作的愿望也一直得不到实现。此时,李斯特陷入 深深的失望中。“他对德国实现他为之奋斗的民族资产阶级一一资本 主义的进步感到无望,被容克地主封建反动势力在科学界和新闻界 的御用文人的越来越肮脏的污蔑搞得一蹶不振,被他自己的阶级 优柔寡断的怯懦的德国资产阶级可耻地抛弃。”一直身体健壮的 李斯特此时明显衰老了,他已经无法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挫折。李斯 特看不到个人和国家的前途,加上疾病缠身和生活困顿,他陷入了绝 望。在给朋友的信中,李斯特说:“我如果没有写作所得的收入,就 只能靠妻子的财产(我是什么也没有)糊口度日了。可是,这些收入 和财产也不足以维系妻子和孩子们的生活,

5、我几乎陷入了绝境。”1846 年 11 月 30 日,李斯特在一个小镇开枪自杀,结束了57 岁 的生命。2、主要著作:李斯特的经济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关于工业进步与经 济发展关系的论述;生产力理论;国家干预学说以及贸易保护的政策 主张等等,主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1837)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1827)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反,他认为国家应该 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观点深受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以及美国学派影响。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国家主导的工业化,贸易保护主义等等。其以 具体行动力促成德意志

6、关税同盟,废除各邦关税,使德国经济获得统 一,并对后世德国的统一产生影响。影响:目前认为,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化进程深受他的国家经济学影响。1979 年后的中国经济改革则被何新(新国家主义经济学, 2000) 等一些的反自由主义中国经济学家认为背离了李斯特的理论因此而 出现巨大泡沫。3、核心思想如下:(一)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将一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阶段、 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他认为,在不同 的经济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自由贸易并不适用于每个经 济发展阶段。在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应采用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原因 是此时本国工业虽有所发展,但发展程度低

7、,国际竞争力差,不足以 与来自处于农工商业阶段国家的产品相竞争。如若采用自由贸易政策, 不但享受不到贸易利益,还会令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二)生产力论不管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还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都显示了明显的贸易利益。对此,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固然有益, 但这样的贸易利益不足以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依据。原因是,自由贸易 理论是基于静态分析方法和世界主义的立场之上,这与现实世界不符。 这样的贸易利益应被视为静态的贸易利益,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 尽管在短期落后国家能够获得一些贸易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该国生 产财富的能力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任何时候,各民族的利益都高 于一切。当自由贸易损害

8、到一国实际或潜在利益的时候,该国有权考 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比较优势是动态且可培养 的。落后的国家在面临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时,为了“促进生产力 的成长”,有理由采取产业保护措施。针对当时的经济背景,李斯特 指出,对于德、美这样的处于农工业阶段的国家如果与处于农工商业 阶段的英国进行自由贸易,虽然表面上在短期能够获得贸易利益,但 在长期将损害其生产力,制约其创造财富的能力。一个国家要追求的 是财富的生产力,而非仅仅是财富本身。“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 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和已经创造的财富获得 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灭的财富获得补偿 。(三) 国家干预论像重

9、商主义一样,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也强调国家在贸易保护中的 重要作用。李斯特认为,政府不能作为“守夜人”,要做“植树人”, 应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利用关税等手段来保护国内市场。(四) 关税保护制度李斯特认为,应采用关税制度来实现贸易保护主义。在该制度的 设计上,应体现以下几点:(1)差别关税:以对幼稚产业的保护为出 发点,对不同的产业征收不同的关税。比如对于国内幼稚工业相竞争 的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同时以免税或低关税的方式来鼓励国内不能 自行生产的机械设备的进口。(2)有选择性的保护:并非对所有工业 都加以保护,保护是有条件的。只有那些经过保护可以成长起来的, 能够获得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才对其加以保

10、护。对于那些通过保护也 不能成长起来的产业则不予以保护。(3)适时调整:对幼稚产业的保 护不是无休止的,而是又限期的,超过了规定的限期,该产业即便没 有成长起来,也要解除对它的保护。需要注意的是,李斯特并不否认自由贸易政策的一般正确性,他 认为,当一个国家解决了落后问题,即实现了工业化后,是可以选择 自由贸易政策的。这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与重商主义以及后面提到的 贸易乘数理论的一个不同之处。4、人物评价 李斯特的学说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一般被归为 “历史学派”,属非 主流学派。从发展问题,尤其是从后进国的发展这一角度看,李斯特终究无 可忽视。这固然是因为他对德国的关税统一及工业化发生了深刻影响,

11、而德国的发展经历对后进国家有着显而易见的参照意义。更为重要的 是,世界现代化道路上众多的后来者都从李斯特那里得到过理论的滋 养,况且李斯特的发展学说于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外一位李斯特 研究专家甚至这样评价他:“任何人要想就欠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著 书立说,首先应当师从这位增长理论与发展政治学伟大的先辈。”于砒艇内生户总觀七基勇:uqm adnultl. 2ft?沱1-i Ji -7-i-S诃出如哒 斗帕耐 詞千厦己生*彳尿他 一土止 口丙1 U-rEUiJar=F.B卡世St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作为这个学派的 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 英国古典学派论战的同时,还 从德国

12、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 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 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 于英、法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 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李斯特在上述方面的论述,与当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极为相近,他的许多重要的 理论观点奠定了他在经济发展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斯特兼用历史 分析和部门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 经济发展阶段论。他的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人们一般都公认,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多少受到了李斯特这一理 论的启发。还有经济学说史研究者对李斯特的部门分析方法予以相当 高的评价,譬如,美国学者D. F 霍泽利茨认为,李斯特关于从农 业阶

13、段向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过渡的分析,隐含着对三次产业演 进的推论,同CG克拉克和AGB费雪的三次产业理论有相 似之处。李斯特把工业进步、对外贸易同农业增长、农业资本投入以及农 村过剩人口流动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强调工农业两个部 门的结构差异,在其理论的总体构架上同 W A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 模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李斯特不可能提出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 人口流动模式,但他却以其特有的思路分析了农业过剩口 (在李斯 特那里是噺增人口 ”)向工业部门流动的现象,他的分析比刘易斯的二 元结构理论要早出现一百多年。李斯特有关生产力由多种要素组成的论点,在总体思路上同当代 增长经济学家 E 丹

14、尼森和 J. W 肯德里克等人的多要素生产率理 论颇有相通之处。特别要提到的是,李斯特无疑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 第一个明确地使则“精神资本”概念的学者。他所提出的“精神资本”概念,从其内涵和外延来看,几乎是现代发展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概念 的同义语。他有关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具 有重大促进作用的观点也值得充分肯定。此外,他有关生产力协作与综台的观点, 及其由此引伸出来的国民经济各部门作 等比例发展和精神生产应同物质生产保 持适当比例并最终使生产力实现均衡与 协调的看法,也颇有理论价值,其中隐含 着发展中国家应当对国民经济加以协调, 以图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必然结论。虽然李斯特不赞同英国古典学派自皿任的政策思想,但他并没有完 全否认市场经济的作用,而是主张国家部分地对经济领域实行干预, 这点同现代经济发展理论中关于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市场调节和田 家干预二者并举的政策思路完全相吻合。至于李斯特的贸易理论则更 有其精彩之处。他详尽地探讨了实行保护贸易或自由贸易的不同的约 束条件及其步骤,并强调各国应依据本国国情,把握时机,实行正确 的贸易政策。他有关实行多样化的、有节制的、适度的保护税率的想 法,以及强调应对处于发展时期的制造业部门实行保护的观点,构成 为当今发展经济学贸易理论中的关税结构理论和保护幼稚工业论的 重要理论来源。事实上,李斯特被公认为是贸易保护论的最早的代表 人物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