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8936031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化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登记来,如此可以始终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化惩戒规则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教化惩戒规则心得体会1教化惩戒权在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争辩、呼喊、探讨中在20xx年3月1日和大家见面了。最近一段时间,围绕老师体罚学生的争辩也是一浪又一浪。规则将对老师惩戒权的运用原则、运用范围、运用方式,作了具体的规定,对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我们每一位老师要好好学习,慎用、敢用、会用教化惩戒,教化学生不

2、让位,家长也应当学习规则,理解、支持、协作学校,教化孩子不越位。规则让学校、老师有了惩戒权,但我们老师肯定要谨记,教化惩戒的初衷是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惩戒不仅仅是给予学校和老师的权力,更应当是一种教化方式,通过“惩戒”让学生相识错误,改正错误。一切不以教化为目的的惩戒都是一种流氓行为。我们提倡有温度的惩戒。作为教化工作者,不管什么教化手段,爱护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为“0”,有了“1”,“0”才有意义。因此我们的惩戒,肯定要关注学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惩,要敬重学生,不能羞辱到学生的人格。细看规则有明确的规定,不得因学业成果而教化惩戒学生,惩戒只能运用在学生不良行为

3、上。学习上的后进生是不行避开的,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还是要多多激励,花一点时间为孩子补缺补差。淘气捣蛋,不愿学习的孩子,老师在惩戒时,肯定要了解学生的详细状况,给孩子申辩的机会。社会很困难,孩子很脆弱,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老师的惩戒更多的要让“爱”挽救的往往不是一个孩子而是几个家庭。教化要家校合力,校闹是一种病态,家长要理解并协作学校一起教化孩子。学问的学习学校教化大于家庭,但对孩子品德的影响,家庭教化非常重要。仿照是孩子的天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大部分就是仿照得来。规则中对惩戒权的适用范围就是在学生的行为上,要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长期的过程,

4、须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长期督促。孩子受到适当的惩戒,家长也不必要伤心,成长的过程,不行能只有鲜花,你不行能为孩子拦住所以的风雨。教化只有宽严相济,有奖有惩,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化最美的风景。中小学教化惩戒规则心得体会2教不离惩近期以来,班级内迟到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培育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上执行“无正值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非常钟”的措施。我认为将其作为班规执行,是可行的。罚站非常钟,且是在教室内罚站,并不影响同学们自身的学习,相反还能提高学生的责随意识以及培育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再者,很多学校也实行站立早读,可见其可取之处

5、。此外,于20xx年7月,中共中心还明确了老师的教化惩戒权。在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可设肯定的惩戒。因此,该建议作为班级的规定是应被赞同的。这不仅是班级中,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缺乏规则意识,并且大多承受实力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也起先实行相应的措施。中国自古便有“严师出高徒”的谚语。虽然过于片面,但这句谚语也有其可取之处。在教化中设置肯定程度的惩处是有必要的。肯定程度的惩处,不仅能帮助学生改正不当行为,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不仅仅是学校中的教化离不开惩处,社会上,生活中的教化同样离不开惩处。自古以来,教与罚便是难以分别的。古时有先生可以惩处,如今也有老师可以惩处。例如,学开车,师

6、傅一再教育,你却仍旧一窍不通。他便会呵斥你,这种“呵斥”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惩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太多了。但是,是只要惩处就能教好吗?惩处是不是越重越好呢?很明显都不是。惩处是协助教化的一种手段。用惩处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改正其不良行为。但并非越重的惩处就越好。惩处不是为了惩处而惩处。因此,惩处应是适当的。适当的惩处能帮助教化,可是过重的惩处会害了别人。正如教化惩戒为代表的教化方式,在培育规则意识,熬炼担当责任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化方式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也正因如此,在教化过程中设置肯定程度的惩处,至今依旧广泛存在于社会教化中。因此,教化离不开惩处,有惩处的教化更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7、。中小学教化惩戒规则心得体会3一场球赛要想精彩绝伦,除了运动员精湛的球技、观众的文明观战,还须要裁判的精确执法。正是裁判对竞赛规则的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场上运动员最佳状态的发挥,该吹哨时就吹哨,该亮牌时就亮牌,甚至可以罚下场去。惩戒恰恰是为了让竞赛更精彩。人生如赛场,既有硝烟充满的竞争,也不乏波涛汹涌的暗战,虽不说是头破血流、誓不两立,但也是你争我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越是充溢竞争的地方,越须要惩戒的存在,没有了规则的.参加,一盘散沙,甚至是乌烟瘴气都在所难免。曾几何时,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的很多教化方法蜂拥而入,不仅冲击了几千年的传统教化,而且也带来了社会思想的不断发展。面对琳琅满目的教化思想

8、,我们的教化界一时间真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于是赏识教化大行其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标语张扬在校内上空,爱护孩子的天性成为纵容娇惯的借口,无私地爱惜成为“小皇帝”们的庇护伞,发展的眼光成为学生任性妄为的障眼法。戒尺的悄声消退,恰恰是飞扬跋扈的粉墨登场;惩戒的众人喊打,恰恰是无视规则的肆意生长;老师权威的颜面扫地,恰恰是目空一切的横行无忌。当我们感慨“巨婴”的横空出世,当我们悲叹“啃老族”的层出不穷,当我们哀伤“精神缺钙”的难以理喻时,是否想过,高悬在教化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剑的陨落,恰恰是许很多多教化怪相诞生的缘由。环顾我们的四周,蔑视规则者有之,逃脱责任者有之,心理脆弱

9、者有之尽管不能把全部的社会问题都归罪给教化,但是缺失了惩戒的教化变得懦弱无力却是不争的事实。今日的问题青年,今日的柔弱中年,今日的蛮不讲理的老年,多年以前,他们可都是在接受教化的少年啊。惩戒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了惩戒的参加,教化成为了苍白的说教,成为了“滥好人”的爱惜,成为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混日子。曾经,我们是那么厌恶“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暴式教化思想,我们是那么厌恶“装腔作势”的学究式的师道尊严,我们是那么厌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等级森严的依附关系。于是我们迫切地希望打倒这一切,希望引入西方的教化思想,希望用国外的教化方法改造我们的教化,希望在教化上的“不破不立”。然而,你方唱罢我登

10、场,看似热喧闹闹、轰轰烈烈,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化,假如眼中无“人”,那终将是一种失败的教化。“过犹不及”的古训恰恰在说明任何事物都应“有度”,将全部的惩戒视为“封建余孽”,干脆导致的就是“斯文扫地”“规则殆失”。当然,惩戒不是教化的唯一手段,更不是教化的万能法宝,它只是教化方式的一种,我们在承认它的价值和功能时,也没有必要将其推崇到无上的地位。适度是惩戒的必备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惩戒就可能沦落为“滥施暴力”,成为“丧心病狂”的代名词。志向的教化惩戒应当是什么模样呢?不由得想起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想起他手中的那把戒尺,“有,但不常用”,“有”说明白惩戒的存在,“不常用”说明白适度的必需。

11、归根结底,教化惩戒的目的不在惩处,而在引以为戒,而在教书育人。给我那把戒尺吧,我会把它轻轻打在犯规学生的手掌,然后师生会心地相视一笑,有真诚的关爱,更有严厉的督导。中小学教化惩戒规则心得体会4这份由教化部保驾护航的征求看法稿,最终落实了广阔老师与家长期盼已久的心愿为教化拨乱反正。再一次证明白好的教化,必定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定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定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一起为了孩子的教化而发力!01今日老师退一小步,明天孩子掉一大步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个妈妈发帖求助,说老师不管她孩子了,该怎么办?原来,她孩子学习一向不自觉,成果不好,老师为了帮孩

12、子提高成果花了许多心思。上周,老师因为孩子没做作业,让他留下来补做。家里的老人知道了,干脆跑去学校闹了一场,骂得老师都哭了。这下好了,老师也不管孩子了,急坏了他妈妈。帖子下有网友评论:“老师心里都有阴影了,真是逼着老师不管。”;“这得多难过啊!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敢管了。”的确,家长的无理取闹,有可能逼得老师不管孩子。每个老师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给他们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等,都尽可能发觉孩子没学好的地方,帮他们巩固。老师不仅是孩子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孩子生活中的守护者,嘘寒问暖,规范行为,德育教育,样样到位。然而,现在的老师却被逼得一再对孩子让步。打比方说,有学生推倒了另一个学生,老师该怎么

13、做?从前的老师想都不用想,干脆指责,让孩子知道推人是不对的。现在的老师,却是三思而不能行。管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回去找家长告状。不管吧,万一孩子下次在公路横冲直撞,危及生命怎么办?对孩子的不断让步,正在逼得老师节节败退。假如教化只是为孩子开脱,那最终受害的只会是孩子。假如家长舍不得管孩子,学校不敢管孩子,最终能管的就只有监狱了。社会的最终一道防线就是教化,千万不要轻易向孩子让步。02老师再不管,熊孩子就没救了前段时间,一条“小孩有意把孕妇推倒”的新闻刷屏。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小孩竟然回答:“我看电视上孕妇摔倒会流产,所以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多么可怕!正因为没人管好孩子,孩子越来越任性,

14、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尚且没有正确的规则、道德、法律意识,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实是不清晰的。靠着“好玩”二字,差点害死了两条生命,这就是纵容孩子的代价。不管是在家庭教化中,还是在学校教化中,教化都不应纵容,不能自由散漫。在大部分孩子眼里,好老师的标准是这样的:要求尽量宽松,不会板着脸指责自己;作业布置得少,就算不做也没关系;什么事情都向着自己,肯定不会跟家长告状事实上,假如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那才是教化的悲剧。隔壁班班主任是个相当绵软的老师,她对学生很好,常常买礼物送给学生。有时候学生没做作业,或者违反纪律,她本想好好指责,结果学生一撒娇她就训不下去了。年底的时候,学校对这个老师做了停职

15、处理,让她回家反思。缘由是她班里的学生闯祸太多,已经有5名学生被记过,甚至有学生在校外打架斗殴。难怪有人说,老师手中有戒尺,讲台上有教鞭,才能教好孩子。教化应当是肃穆的,甚至,应当是严格的。不对孩子的学习落后宽容,他们才会仔细学习,一点点把成果提上来。不对孩子的违纪犯规宽容,只有从小规范了孩子的行为,他们以后才不会犯更大的错,闯更大的祸。教化最可悲的现象:孩子无法无天,老师不敢管,家长舍不得管,将来社会管!03老师不放弃孩子,是孩子最大的福气校内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现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从小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只会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缺乏对世界的认知,缺乏对他人的理解,缺乏到达目标的坚持,缺乏对抗挫折的实力。我们没有限制、抑制和约束好孩子,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化是不对的。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有前途的。从教多年,我至今记得一位家长是如何协作老师的。她最初很不满我的严格,因为她女儿每次回家后都埋怨,说老师今日又罚她了。于是,她干脆找到了我。我向她说明,她的女儿丢三落四,有时忘了带作业,有时忘了带课本。我说:要是现在惯着孩子,她将来工作了,丢了公司的机密文件,谁来负责呢?家长缄默了很久,最终答应协作我一起订正孩子。在学校,若她女儿再次忘带作业课本,那我就罚她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