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培训资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893417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培训资料(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至* 至* 铁路 (* 段)*-01 标桥上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方案中国中铁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铁路*段工程指挥部*分部二O七年三月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3. 总体施工方案1.3.1基础设计13.2模板设计2.3.3钢筋加工2.3.4混凝土浇筑2.4. 工期安排2.5. 施工资源配置 2.5.1施工人员 2.5.2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3.5.3材料供应4.6. 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 .4.6.1施工程序 4.6.2工艺流程4.7. 主要施工方法 5.7.1施工准备5.内业技术准备5.7.1.2 外业技术准备 5.7.2基础施工5.7.3立柱施工6.测量放样6.7.3.

2、2 基础顶面处理 6.钢筋加工与安装6.模板安装8.混凝土浇筑.8.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 9.7.4梯梁、梯板施工9.支架施工9.模板安装.10钢筋加工与安装1.0预埋件安装107.4.5 混凝土浇筑 1.1模板拆除.1.17.5附属设施施工.1.18. 质量要求与检验标准 1.18.1质量要求118.2检验标准129. 质量保证措施 139.1组织保证1.39.2制度保证1.39.3保证措施1410.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410.1组织保证1.410.2制度保证1.410.3保证措施1.511. 环水保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11.1管理目标1.611.2环水保措施161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 161. 编制依据(1) 客运专线铁路桥上救援疏散设施(通桥(2009) 8302);(2)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4)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5)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6) 新建铁路*至*至*高速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7)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8) 本单位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2. 工程概况桥上救援疏散设施是铁路防灾救援安全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当发生地 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或桥上列

4、车出现救援情况时用来快速疏散旅客。并兼顾 部分养护维修功能(日常的铁路养护维修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该设施上下 桥梁)。我部管段内应急通道形式为顺坡式一和顺坡式二,基础形式采用明挖基础,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要求不小于120Kpa。疏散通道总宽1.5m,净宽1.26m,踏步宽300mm高约167mm基础、立柱、梁、板混凝土等级为 C35,垫层C15 。扶手、栏杆采用钢管制成,高度1.2m。安全防护罩的所有 边框钢管均采用 60mm壁厚3mm圆钢管。顶部休息平台安全门为不锈钢材 质,表面亚光,拉丝处理,不锈钢牌号不低于 304。*特大桥我部管段内设有 2处救援疏散设施,分别为:249#墩右侧采

5、用顺坡式二、330#左侧采用顺坡式。3. 总体施工方案3.1基础设计基础宜米用明挖基础,其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标准不小于120KPa.(1) 地势平坦,地址条件良好,土层分布均匀的场地,基础持力层地基 承载力不小于120KPa时,采用明挖天然地基基础,基础采用立柱下钢筋混凝 土独立基础。(2) 基础持力层基地承载力小于 120KPa时,需根据具体地层情况采用 换填法等处理措施以满足地基承载能力要求。3.2模板设计基础、长方体立柱、圆柱形立柱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梯板、梯梁 采用1.5cm厚高强竹胶板。3.3钢筋加工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平板拖车运输至现场,汽车吊配合安装。3.4混凝土浇筑梯板

6、、梯梁:采用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合,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基础可 采用罐车直接浇筑,其余采用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顶面挂线 人工收面,覆盖土工布养护。4. 工期安排桥上救援疏散通道设施计划于 2017年4月10日开工至2013年6月1日 完成。基础、立柱、墙基础:2017年4月10日开工,2012年5月15日结束。 梯梁、梯板、附属设施施工:2017年5月1日开工,2017年6月1日结 束。5. 施工资源配置5.1施工人员(1)疏散救援通道设施施工主要管理及施工人员如下:表5.1-1桥面系附属设施工程施工主要管理及施工人员一览表序号工种数量备注1队长1组

7、织协调2技术员1现场施工指导3材料员1材料采购4试验员1材料检验及各种试验5安全员1安全监管6质检员1质检资料及现场质量监管7测量员3施工测量8领工员1现场施工9钢筋工6钢筋的制作与安装10支架、模板工7支架、模板的安装与调整11混凝土工5混凝土的浇筑、养生12司机2驾驶合计30注:未包括拌和站人员。(2)根据疏散救援通道设施的施工进度,按专业成立一个作业班组。计划配备人员数量如下:表5.1-2 作业班组劳动力安排计划表(单个作业面)序号作业班组人员数量主要工作内容1基坑处理3配合基础基坑开挖等2钢筋工班5钢筋绑扎、焊接等3木工班6混凝土支模、拆模等4:混凝土工班6浇筑、振捣、养护等5养护工班

8、2混凝土养护合计225.2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为满足施工要求,本工程配备主要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如下:表5.2桥面系附属设施施工的主要设备及配套机具(单个工作面)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混凝土拌和站座12#拌和站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10m3辆23运输车10t台1支架、模板运输4挖掘机卡特系列台1基底处理5压路机20T台1基底处理6吊车25T台17钢筋切割机HDT5台18钢筋弯曲机GJ2-40台19钢筋调直机GT4-8台110钢筋切断机GQ40-1台111电焊机AXC-400-1台112对焊机UN1-0套113全站仪莱卡台114水准仪精度1mm台115插入式振捣设备50套6混凝土振捣5.3材

9、料供应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施工组织安排,本着“合理组织、满足施工、经济 合理、减少库存”的原则,充分考虑施工时环境温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各种 材料均计划周转使用,保证救援疏散通道的施工进度。6. 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6.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础施工-立柱和通道底部墙施工-支架搭设- 梯梁、梯板施工-附属设施施工。6.2工艺流程图6.2 救援疏散通道施工工艺流程图7. 主要施工方法7.1施工准备内业技术准备(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疏散通道施工将用到C35 C15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均已审批。(2) 施工前,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领会施工图纸设 计意图。学习相关

10、施工技术指南和验收标准。(3) 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验算模板受力,模板安装按 规范要求安装,确保模板工程的安全性。(4) 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5) 根据设计资料及已放设的救援疏散通道中线,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 质情况对其位置、高程等进行认真核实,详细确认施工便道等不与施工发生 干扰。外业技术准备(1) 完善施工道路的通行条件,包括可利用道路长度、宽度、坡度、转弯 半径、会车点位置、通道出入口的具体位置等,满足疏散通道施工需要。(2) 根据设计资料及已放设的救援疏散通道中线,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 质情况对其位置、高程等进行认真核实,详细确认施工便道等不与施工发生

11、干扰。(3) 制定混凝土运输路线。我部管段施工用混凝土来源于本分部 2#混凝土 拌合站(位于DK11+80C左侧),站内HZS120型自动计量集中拌合机2套,产 量为120mVh,可以满足疏散通道施工需要。7.2基础施工基础换填施工:当基础开挖完成后,基础持力层基地承载力小于 120KPa时,本分部采用级配碎石换填直至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PKa级配碎石换填时应分层填筑并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振夯机夯实;当开挖完成后的地基 承载力不小于120KPa时,无需换填直接施工基础。基础换填施工:疏散通道基础采用C35钢筋混凝土,其施工与桥墩 承台施工方法相同,基础底部设置 0.1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作为基

12、础钢筋绑 扎作业面,四周比基础均宽出 0.1m。7.3立柱施工当立柱高度小于4m时采用整体立模一次浇注施工,当立柱高度大于4m时采用分节翻模施工。测量放样立柱放样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采用换站测量方法进行复核,点位用红 油漆作标识。基础顶面处理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凿除立柱范围内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 松动的石子和松弱混凝土层,露出新鲜的、坚硬的混凝土;凿毛范围为立柱 截面尺寸范围,包括钢筋外侧保护层也凿毛到位;凿毛完成后用压力水冲洗 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不积水。钢筋加工与安装7.3.3.1 钢筋加工采用钢筋调直机、交流电焊机、闪光对焊机、钢筋切断机以及钢筋弯曲 机等机械设备进行钢筋

13、半成品加工。(1) 钢筋加工前应清除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 浮皮、铁锈等。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当钢筋需要调直时,调直后的 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2) 工班下料时,应根据立柱钢筋编号和供料尺寸的长短,统筹安排, 采用连续配料法下料以减少钢筋的损耗。(3) 钢筋下料前,首先按照1: 1的比例在钢筋场内按照标准断面放大样,制作标准钢筋。每制作一个钢筋要和标准钢筋进行对比,防止出现不合 适的情况,造成保护层偏大或偏小。(4) 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接焊或搭接焊。焊接前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 数,根据施工实际条件进行,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确定后,方可成批 焊接。闪光对焊

14、接头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 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及裂缝;钢筋弯折的 角度不大于3 o;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且不得大于2mmHRB400钢筋双面搭接焊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搭接焊长度不得小于10d,焊缝厚度不应小于0.3d,焊缝宽度不应小于0.8d。(5) 检验焊接接头的质量按规定每200个接头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个 也按一批计。(6)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同一连接 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 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